父親那一輩的教師

父親是上世紀60年代參加工作的,那時大學生奇缺,願意當教師的大學生更少。最近,我無意中看見父親早年的日記,才知道,父親那一輩的教師是那樣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他們對教學的認真讓人敬佩,對學生的熱愛讓人動容。

父親那一輩的教師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父親196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於是,背上行李來到浙江最艱苦的麗水山區做了一名英語教師。父親有一個木箱子,裡面保存著他從教以來的日記本,整整有四五十本。日記是從1962年開始記的,那一年剛好是父親工作的第二年。從日記裡可以看見他當年教學的情景,以及對學校教學的思考。

“每學期開學,我都提早到校,準備備課。晚飯後,學生雖然還沒有到校報到,但我先行開始到學生家中家訪,瞭解學生家中的情況,看新學期開學有什麼需要,有沒有困難的交不起學費的孩子,還要為脫課的學生補課。”

“學生大多是不懂事的,不能對他們要求過高,要允許他們犯錯誤。對孩子要儘量多鼓勵,有一句說,孩子是哄出來的,我們當教師就要有哄的本領。”

“這兩天每天上五節課,嗓子叫啞了,特別辛苦。但看到學生們對英語的興趣不斷提高,再多的付出也值。這些農村的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過英語,但只要你真心付出,學生們都是看在眼裡。”

父親的日記本里,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

父親出身貧寒,參加工作後,工資依然不高。有段時間奶奶身體不好,病勢加重。叔叔寫信告訴父親。當晚,父親在日記中是這樣寫的:“看了信,知道母親的病一時不會好,而且還嚴重起來。現在經濟這樣困難,到底如何來解決才好呢?向國家伸手吧,國家的困難也很大,唯有自己省吃儉用。本來母親病情危急應該速回,但我是在為人民服務的,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做好人民交給我的工作,在學期結束前一定要安心工作。1954年到1961年,我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學,這點點滴滴的進步,是黨和人民對我培養教育的結果。當然,媽媽也為我付出了不少心血。忠孝不能兩全,我還是要先完成教學任務。”看著這些日記,我知道這是當年父親的真實想法,父親那一輩人總是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的前面。

小時,我和父親住在一起,晚上父親經常出去,丟我一人在宿舍。從父親的日記中我才知道,他是查夜去了。“晚上到寢室查夜,發現一個學生髮燒了,此時找家長肯定太晚了,怎麼辦?我想了一下,決定揹他去醫院看病。雖然學校離醫院有5里路,但他是我的學生,我要對他負責。後來我在醫院裡陪了他一夜,醫生說孩子是出麻疹,幸虧送得及時,晚了就會有生命危險。”從日記中,我還知道,父親經常拿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貧困學生。

父親那一輩的教師把愛心認定為一個教師是否優秀的前提,他們覺得每一位稱職的教師都應該是打心底裡愛學生,而這些愛表現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給學生打一盆洗臉水,大到幫學生墊付整個學期的學費和書本費,甚至包下學生整個學期的伙食費。

父親生性耐心溫和,他的教育方式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長年住在學校,與學生朝夕相處,教學相長。幾十年的教學生涯,染白了父親頭髮。父親退休後,逢年過節,父親的學生會來家裡看他。此時的父親,彷彿就回到了他的教學年代,腰板筆直,說起話來聲如洪鐘。

我不是父親最優秀的學生,但父親永遠是我人生最好的老師。(李俏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