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風而行——衝浪風箏

風箏衝浪(Kiteboarding),顧名思義是將風箏和衝浪結合的運動形態,它藉助風箏在空中飄揚獲取動力,同時通過繩索牽引,腳踩滑水板的運動員向前滑行。國際帆聯下屬的世界航行速度記錄委員會(World Sailing Speed Record Council)將其歸為“風箏航行”(kite sailing)的類別。有趣的是,目前該機構並未對這項運動的世界記錄進行公證,而是將各自上報的真實速度在網站上羅列出來。目前該機構網站上顯示的風箏衝浪最快速度是2013年11月由亞歷珊德拉·凱德格斯(Alexandre Caizergues)在法國聖路易斯港創造的56.62節。

御風而行——衝浪風箏

飛行姿勢(一)

法國有2兄弟發展出一種專門供人在水面操作的風箏,其外型與飛行傘 型風箏類似,但此風箏的翼面及龍骨卻是充氣的,由於他的形狀固定,且風箏內充滿空氣,當它落在水面上,不但不會下沉且能重新起飛。1998年起在美國夏威夷海灘就偶爾會有人將充氣風箏與衝浪板結合在一起玩,自此,這個運動在全世界就很快的風行起來,美國人叫它kitesurfing或kiteboarding,法國人叫它flysurfing,而國人將它翻譯為風箏滑浪或風箏衝浪。

御風而行——衝浪風箏

飛行姿勢(二)

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這項混合了特技風箏、帆板、衝浪、滑水、滑板等多種運動元素的活動已經風靡全球。這項時尚運動的原理很簡單,風箏在空中獲取風的能量,通過高強度繩索傳遞給衝浪者,衝浪者利用風能腳踩衝浪板完成在水面的滑行,並可通過變換風箏姿態獲取額外動力完成跳躍。

御風而行——衝浪風箏

飛行姿勢(三)

將風箏動力用於交通用途其實早在19世紀就開始了。有資料顯示,當時一位名叫喬治·波科克(George Pocock)的發明家曾利用風箏來帶動四輪馬車和輪船前進。他當時所採用的四繩索控制系統和眼下風箏衝浪器械的原理基本一致,甚至在當時就允許迎風前進。

御風而行——衝浪風箏

飛行姿勢(四)

隨後,經過幾代發明家和運動愛好者們的繼承和改進,直到20世紀90年代,風箏衝浪的現代版本才得以出現。這其中,波音公司空氣動力學家比爾·羅伊賽勒(Bill Roeseler,)和“通過雙繩索控制的三角風箏與滑水橇方案”的發明者克里·羅伊賽勒(Cory Roeseler)兩父子,以及獲得了充氣風箏專利的法國萊氏兄弟(Legaignoux)對風箏衝浪的誕生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人類長久以來對於風的駕馭渴求,由他們的智慧變成了現實。

御風而行——衝浪風箏

學飛行

所謂的風箏滑浪,其原理相當簡單,就是將充氣風箏用兩條或四條強韌的繩子連接到手持橫杆上,藉著操作橫杆來控制風箏之上升、下降及轉向,並結合腳下踩著的各式滑板,就可在海面、湖面、沙灘、雪地上滑行或甚至將人帶離水面作各種花式動作(如果結合滑輪車就可在草地或乾涸湖面滑行)。

御風而行——衝浪風箏

組團飛行

如果您要玩風帆衝浪、衝浪板或拖曳滑水等水上活動,不是需要有大風、大浪的環境,就是要有快艇的需求,而風箏滑浪在海邊只要有2級以上的風(樹枝搖動,感覺有風其風力就有2級;臺灣海邊的風在早上10時至下午5時的時候,常可達到三級)就可以玩,大大降低環境的限制,因此在歐美已大受歡迎,並被稱為本世紀最有趣的運動。

風箏衝浪教練國際認證組織簡稱IKO,雖然老外的培訓體系難免也會魚目混珠,不少獲得IKO國際教練員證書的教練也水平一般。但總體而言,接受過IKO培訓的教練在必要的安全規範、訓練步驟、培訓方法上都是少數閉門造車而成的土炮所難以企及的。

御風而行——衝浪風箏

飛行裝備

風箏滑浪雖不比飛行傘、滑翔翼等類運動危險,但因新研發出來的風箏力量很大,若操作不當,它可能將人拖著在海面或沙灘上滑行,或突然將人帶離地面、水面,因而造成傷害,所以不可諱言的,它也存在一些危險性,因此歐美國家才把它歸類為海上極限運動的一種。但是隻要能選擇適當的裝備,按部就班熟悉風箏的操作,特別是熟悉“箏力緊急釋放系統”的操作,相信一定可以玩的盡興且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