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穿普拉達的女王》,工作後才看懂影片揭露的這2個真相

文/星空婉兒

《穿普拉達的女王》被稱為初入職場的女性必看電影之一,第一次看是在大學,那時候感受不深,只看到了紙醉金迷。現在再看,才發現裡面確實講述了一些血粼粼的真相,扎心但是真實。

《穿普拉達的女王》2006年上映,根據勞倫·魏絲伯格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演員都是大名鼎鼎的演技派,比如梅麗爾·斯特里普、安妮·海瑟薇等。梅麗爾飾演一位對員工及其苛刻的時尚女魔頭,她一舉一動盡顯高貴,眼神的轉變更是層次分明。

影片圍繞安妮主演的安迪講述故事,安迪天資聰穎,並無時尚背景的她意外進入了一家頂級時尚雜誌社,成為了“時尚女魔頭”米蘭達的助理。從最開始的迷惑到後來的遊刃有餘,安迪憑藉自身努力與天賦,在公司扭轉結局,成為米蘭達的出色助理後,最終迴歸初心,遠離時尚圈。

重看這部影片時,打開了彈幕,沒想到彈幕上好多人刷這部劇與《小時代》類似。恕我直言,《小時代》與這部劇差了無數個《花木蘭》。同樣的時尚圈,《小時代》徒有其表,卻失去了電影的靈魂。外形或許有幾分相似,但是內在卻截然不同。

《穿普拉達的女王》通過安迪的故事來揭露職場的真相,也通過安迪的選擇昇華主題。


重看《穿普拉達的女王》,工作後才看懂影片揭露的這2個真相

安迪劇照

01 女性飛得越高,愛情與友情失得越快

愛,是互相依靠,相互溫暖,相伴走向未知的未來。愛情的開始或許轟轟烈烈,愛情的長久卻需要雙方齊頭並進、步調一致。

安迪跟男友關係甚密,而且還有一個可以打鬧的閨蜜。他們的日子平淡而真實,安迪自得其樂。但是當安迪成功進入時尚圈後,原本穿著土氣的她開始學習時尚,在同事的幫助下,脫胎換骨。加之安迪名校畢業,學習能力強,沒過多久,安迪如同換了一個人。

反觀她的男友和閨蜜,其實還在原地踏步,這樣雙方便難免出現裂痕。影片中有一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安迪因為工作關係,能拿到不少奢侈品。安迪將這些奢侈品送給自己最好的閨蜜,4個人坐在一起,有說有笑。閨蜜第一次擁有這類大牌,自然喜笑顏開。這時候,“女王”來電話了,安迪作為她的助理,基本都是24小時待命。

再看看她的朋友們在做什麼呢?她們開玩笑地將安迪的電話扔來扔去,阻止安迪接電話。或許,她們並無惡意,但是這一舉動足見她們不在同一水平。越是有能力的人,越是尊重規則,對職業抱有敬畏感。越是底層的人,越是藐視規則,在內心將工作視為遊戲。

閨蜜剛收完安迪的禮物,就開始拿安迪的工作開玩笑,在我看來,這實在不應該。這是安迪與朋友產生分歧的第一步。

重看《穿普拉達的女王》,工作後才看懂影片揭露的這2個真相


魯迅說:“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從前期來看,安迪的男友是個安於現狀之人,當安迪抱怨工作勞累、老闆難伺候時,男友一心勸安迪放棄這份工作,哪怕他知道,這是安迪實現夢想的最佳機會。試問:如果安迪在一開始就放棄這份工作,她能做什麼呢?她有什麼條件接觸知名作家?又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但是影片美化了人物形象,最後給了男友一個晉升的崗位,這與前期男友形象截然不同,有點分裂。

婚姻是一本書,第一章寫下詩篇,其餘則是平淡的散文。愛情經得起風風雨雨,卻經不起平平淡淡。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結婚後,不再愛自己的另一半。因為,所有的浪漫,似乎都會被生活的瑣碎磨平,最終歸於平淡,乃至無感。

安迪的男友只看到了兩情相悅的浪漫,卻忽略了現實的殘酷。他們的價值觀,註定要發生分歧。影片最後給了安迪一個美好的結局,但是如果是現實,安迪可能會跟男友分手,跟朋友絕交,最後成為另一個“女王”,這樣的結局更令人震撼。


重看《穿普拉達的女王》,工作後才看懂影片揭露的這2個真相

02 性別歧視永遠存在,與其抱怨性別歧視,不如發揮性別優勢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有四類人,分別是天才、專業人士、聰明人、平凡人。”米蘭達就是典型的天才,她憑藉自己敏銳的時尚敏感度,可以企及到普通人永遠也達不到的高度,成為行業的標杆。

每個行業都有一批專業人士,他們憑藉努力和一定的天賦,試圖超越同行,而天才則是在定義同行。安迪屬於典型的聰明人,這類人最開始看上去略顯平庸,但是無論什麼行業,只要給她們學習的機會,她們都能很快上手,進而取代“前輩”。至於大部分的我們,都屬於平凡人。

米蘭達作為天才般的存在,她的高度平凡人難以企及,但是,外人總是對她指指點點。影片中多次出現他人評價她為“女魔頭”,似乎沒幾個人能從她的壓榨中堅持一年。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作為米蘭達的助理,工作強度確實大,但是每個助理都可以從中學會很多東西,獲取更好的人脈。況且,米蘭達也並非無理取鬧之人。如果換成男性,像米蘭達這種做事雷厲風行,待人嚴苛的人,是否就會被誇讚為“霸道總裁”了?


重看《穿普拉達的女王》,工作後才看懂影片揭露的這2個真相

最明顯的性別歧視,便是米蘭達的婚姻狀態。米蘭達的專業能力,討論著甚少。對於米蘭達失敗的婚姻,以及第二次即將破裂的婚姻,世人津津樂道。

安迪說:“如果米蘭達是個男性,人們會專注於她出色的工作,也就不會有這麼多的是非了。”

這句話一語中的,在職場上,人們往往能夠看到男性的成功,卻很難聚焦於女性的事業。一旦女性出現任何性格或家庭的問題,便會馬上成為他人的談資,而這種討論度,甚至會超越其出色的工作能力。

職場性別歧視層出不窮,多少女性因為懷孕等問題無緣升職,甚至被迫離職?或許,在短時期內,這些事無可避免的。與其抱怨性別歧視,不如發揮性別優勢。上天在創造男性和女性時,給予了雙方不同的優缺點。

男性擁有剛強美,女性擁有陰柔美。遇到事情,女性更傾向於用柔和的方式解決問題,甚至可以繞幾個彎,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男性則偏向直性思維,做事更為簡單粗暴。

重看《穿普拉達的女王》,工作後才看懂影片揭露的這2個真相


最近上映的《花木蘭》之所以被人詬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在影片中,花木蘭完全失去了女性的特徵,擁有了絕對力量,正是這股絕對力量為她贏得了世人的尊重。這不就是變相地讚揚父系氏族男性權威嗎?換言之,花木蘭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這與她是女性已經毫無關聯,只是因為她是一個擁有男性能力、甚至超越男性力量的女性。

而動畫片《Mulan》則截然相反,動畫片中的木蘭會發揮自己女性的優勢,用頭腦去彌補自己身體的缺陷,彌補自己力量的不足。這才是對女性的肯定,才是真正意義上,發揮性別優勢,以獲取平等的地位。

結語

《穿普拉達的女王》這部電影雖然結尾在細節處理上略帶理想主義色彩,給予了世人一個“圓滿”的結局,這使得電影失去了一定的張力。但是這部電影所傳達的東西,歷久彌香。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觀看這部電影,將會有截然不同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