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購買攻略

香港保險購買攻略

不知不覺,恢復工作快一個月了,生活又繼續步入正軌,碼字這件事就開始偷懶了,堅持寫文章這事跟堅持鍛鍊差不多,需要極大的毅力。言歸正傳,這篇文章就是個流水賬,之前研究了一段時間的保險,終究陸陸續續都買好了,國內保險購買比較簡單,香港保險相對複雜些,今天就聊聊具體的購買流程,給有需要的童鞋。

一、 準備工作

1、尋找合適的代理人

香港買保險都需要找代理人,代理人的水平參差不齊,朋友推薦了一些,我聊了幾個,都覺得不太滿意,理由是對產品本質內容的瞭解,還不如我研究了一個月理解得透徹。最後在微信上發現一個公眾號的內容比較客觀專業,主動聯繫對方,別人一開始誤以為我是同行,非常謹慎,建議我找自己熟悉的朋友購買,不過一來二去還是混熟了。

選代理人這件事,主要是看大家氣場是否吻合,因為只要買的是大機構的產品,產品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有的人喜歡熱情大方的,有的人喜歡能說會道的,有的人喜歡可以提供返點的,我喜歡專業高效的。我和我的代理人就產品內容和條款的溝通時間,加起來不超過二十分鐘,她就能提供出讓我滿意的產品方案,期間沒有任何多餘的推銷。

方案初步達成一致後,代理人會詢問被保人的健康狀況,對一些不確定的項目,代理人會為你提前預約體檢。

2、資料準備

去香港買保險,成年人是必須親自到場簽署保單的,現場需要出示港澳通行證和香港海關入境單,並持入境單拍照,證明是本人親自到場。未成年人可由父母代買,需要帶上孩子的出生證和戶口本(其實沒帶也沒關係,網上拍照傳給自己的代理人也可,我們當時就忘了帶小寶的證件了)。

除了必要的證件,當然還必須準備資金了。首次保費是可以刷信用卡的,VISA或MASTER都可,但不支持銀聯。要注意,信用卡在保險公司消費單日有刷卡上限,國內銀行防止外匯套現的緣故吧。比如招行信用卡,單日只能刷3.8萬港幣。所以如果購買金額較多,需要準備多張信用卡,或者直接用借記卡。

3、銀行卡見證開戶流程

去香港買保險,需要開辦一張香港銀行卡,續期保費及發生理賠時都會用到。有兩種開戶方式,一種是國內見證開戶,流程比較長,一般預留3個月以上的時間,排隊2個月,材料審核1個月。一種是去香港現場開戶,但據說現場審核也比較慢,至少要半天時間,也有審核不通過的風險。對於時間充裕,比如像我這種幾個月哪裡都不能去的人,選擇見證開戶比較簡單。具體開戶流程如下:

(1) 首先是銀行的選擇。招行、建行、工行等都可以見證開戶。最終選擇了工行的工銀亞洲,因為最低存款額要求很低,另外平時國內使用工行卡較多,國內工行轉賬給自己同名的工銀亞洲卡,沒有手續費。

(2) 電話諮詢可見證開戶的網點。不是所有的網點都可以見證開戶,每個網點都要排隊,有的地方據說要排隊4個月。確定網點後,要去網點進行預約登記,才能進入排隊流程,預約登記只用提供電話和名字即可。家附近就有一個工行能辦理此業務,且1個月就排到了,在我準備上手術檯生娃的前一天收到了讓我去網點提交申請材料的通知。最終去網點遞交材料的時間被我自己推遲了2個月。

(3) 現場材料提交:身份證和有效期3個月以上的港澳通行證。如果身份證上的地址不是現居住地址,還需要提交一份最近一個月的水電煤氣或信用卡賬單,以保證該通訊地址能收到香港寄來的銀行卡和賬單。

(4) 現場申請材料填寫:會填寫一堆複雜的資料,當然有專人指導。材料提交後等待通知,期間香港會有人工電話核實情況,1個月左右的時間就通知卡片寄出了(包含填錯一次資料,兩週後重新更改提交的時間)

總體來說,如果不是我自己耽誤,開卡時間一共2個月左右(在魔都),沒有網上說的那麼恐怖,之前看攻略,有人為了節省時間,跑到周邊的小縣城去排隊,也許是過了大家去香港排隊買保險的火爆期吧。

二、 香港之行

香港之行總體比較順利,還趁著暑假順道帶大寶去旅遊了一趟。告知代理人入港時間後,對方會安排機場接機。簽署保單前先到保險公司指定的體檢中心進行體檢,體檢完成後數據直接由體檢中心發送給保險公司。我們一家四口也只有我被安排了體檢,生完孩子後各項指標並沒有恢復到先前水平。體檢完成後就直接到保險公司現場簽署保單,整個過程不超過3個小時,代理人全程陪同協助辦理。最後在繳納首期保費時碰到點小問題,就是上面提到的信用卡額度限制問題,除了準備多張卡,保單簽署後30日內繳納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開好香港銀行卡。

香港買保險的現場流程就結束了,比我之前想象的簡單很多。當然後續還有一個保險公司的審核流程,孩子和先生的保單很快就通過審核了,而我在回到國內後,又被告知補充提交了兩個體檢項目,我一直擔心會有除外責任或被加費,幸運的是,最終還是按照正常費率通過了審核,代理人協助做了很多溝通工作。全部審核通過後,用工銀亞洲繳納完畢首期保費,保單就生效寄出了。從到港到上週收到一家人的紙質保單,剛好一個月的時間。至此,家人的保險規劃初步告一段落。

整個流程還是比較簡單的,這次唯一覺得遺憾的是沒有提前換匯,匯率損失了不少,或者如果提前安排一個月,也能避開了匯率猛漲的階段。當然我選擇的是25年分期繳費的產品,一個月的匯率波動避開了也決定不了後續25年的匯率變化。決定購買之前,已經分析清楚了風險和利弊得失,就泰然接納吧。

另外一點感觸就是規劃保險確實要趁早,特別是女性同胞,除了保費更划算,身體狀況也會更好些。

Elexandra的探索空間會從堅持從專業的角度聊聊中產家庭理財、投資、消費的話題,歡迎掃碼關注!

相關的話題結合自己工作或生活中的思考整理記錄,文章內容遵從我任職公司的監管規定,但不代表公司任何觀點,也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回顧:

1、從保險公司的經營邏輯來看如何挑選保險產品

2、從保險公司的盈利邏輯比較分析國內產品和香港產品的差異

3、香港儲蓄險的收益率測算

4、如何看待互聯網保險產品

5、TOP10香港保險公司真實分紅率,到底誰在“裸泳”?(轉載)

6、定期壽險or終身壽險?

7、重疾險的購買策略:定期重疾險or終身重疾險or香港重疾險

8、保險產品的配置邏輯和關注要點

9、我給父母買的百萬醫療險

10、從產品的角度去觀察國內保險公司的發展前景及投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