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這個古代女子別樣的復仇方式,讓人讚歎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這個古代女子別樣的復仇方式,讓人讚歎


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個人十分殘暴,他有一僕人,僕人家中有一個十分貌美的女兒。那人垂涎僕人女兒的美貌,就把僕人夫婦虐待死了。待僕人夫婦死去,那人然後強行霸佔了他們的女兒。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這個古代女子別樣的復仇方式,讓人讚歎


僕人的女兒不但貌美,還自幼聰慧。被那人霸佔之後,她表現得服服帖帖,伺候起那人的飲食起居,也是樣樣稱心。對那人也十分的溫柔體貼,甚至為了博得那人的歡心,淫蕩狎暱,打情罵俏,無所不做。

知道內情的人都在背後議論那個女子,認為她太無恥了,連父母之仇都忘記了。

然而那個女子仍然我行我素,幾乎把那個男子迷惑得對她言聽計從。

慢慢地,那女子就引導著那男子追求奢侈豪華,這樣一來,就把家產耗去了十之七八。

然後那女子又離間那男子和他骨肉親人之間的關係,使得一大家子相互間就跟仇人一般。

接著,那女子又經常對那男子講述《水滸傳》中宋江、柴進等人的事蹟,稱他們這樣的人才是大英雄大豪傑,並慫恿那男子去結交盜賊。

最後,那男子殺了人,被判了斬立決。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這個古代女子別樣的復仇方式,讓人讚歎


行刑那天,那女子並沒有去看男子,反而暗中備下酒水,到父母墳前拜祭。

她對著父母的墳墓說道:“父親母親經常出現在我夢中,怨我恨我,多次要打我。今天該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吧?”

到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原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報仇。

於是就有人說道:“這個女子的行為,非但人不能預料,就是鬼都未能窺破,可見心機之深。”

然而,這個女子是為了給父母報仇才這樣做的,人們卻並不認為她陰險。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這個古代女子別樣的復仇方式,讓人讚歎


這是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中的一篇,文中女子的所作所為真的很出人意料。

面對所有人責備,包括死去父母的誤解,她都不改其志,一心只想要報仇雪恨。她實力有限,想要親手殺了仇人,肯定是不行的。況且,親手殺了仇人,她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的。

那女子能想到這樣的辦法,可見其聰慧。

對這樣的女子,其實我是很欣賞的。

因為這樣的人,才是做大事的人,立志做大事的人,不會在意他人的眼光,因為那樣會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只有一門心思的專注自己所做的事,成功的幾率才會大大提高。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不妨換一條路,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說不定就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這個古代女子別樣的復仇方式,讓人讚歎


近幾年來,不論是電視還是小說中,經常也有這樣的橋段,就是男主殺了女主的全家,就如同文中的那個女子的遭遇一樣。

但是電視或者小說中的女主的做法,卻和文中那名女子的做法完全不同。

文中女子為了報父母之仇,不但委身仇人,最後即使仇人對她言聽計從,她心中仍然沒有忘記仇恨。甚至被所有人,包括死去的父母誤解了,她都要報仇。最終她也如願以償,讓那仇人被判了斬刑。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這個古代女子別樣的復仇方式,讓人讚歎


而那些電視或者小說中的女主,父母親情在她眼裡似乎淡薄得很,很多時候就因為男主一句錯了,或者一句對不起,女主就馬上原諒了男主,就忘記了父母親人之仇,甚至還愛男主愛得死去活來。

嘴上說著痛苦萬分,實際上卻歡喜萬分,似乎父母之仇在她眼裡,不過是他們愛情路上的絆腳石,踢開這塊絆腳石,她的愛情就圓滿了。

對於這樣的人,不知道是愛情衝昏了她的頭腦,還是她本身就是一個薄涼之人,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是薄涼吧。因為在他們眼裡,父母親人之仇還比不上她那所謂的愛情。甚至還有什麼愛你就要殺你全家的理論,對於這樣的三觀,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一個人嘴上說著愛你,卻殺了你的父母,這是愛嗎?

中國有句古話,叫愛屋及烏,就是說如果愛一個人,連她房屋上的烏鴉都會喜愛,更何況是她的父母親人呢?

不過那些所謂的女主們是看不到這些的,當然,也可能她們是知道的,但是她們用愛情這個詞,給自己的薄涼和自私扯上了一層遮羞布而已。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這個古代女子別樣的復仇方式,讓人讚歎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說什麼都是要報的,中國自古以來,對於父母之仇,都是主張報的。

這篇文的後記也說了,《春秋》裡主張“原心定罪”。

什麼是“原心定罪”,就是根據案發的經過推究出嫌疑人的作案動機。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同樣是殺人,但是要分蓄意謀殺、過失殺人、正當防衛等等。

殺父之仇本來就是不共戴天的,那個女子設計讓那男子犯罪,最後被斬首,也算報了父母之仇了,所以不怪那個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