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變青山,查家灣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近年來,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查家灣村通過實施生態修復和綜合開發工程,把礦山變成了“青山”,把危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徹底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帶動了休閒旅遊產業,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一張亮麗的生態名片。

在天寧區鄭陸鎮查家灣村,有一座遠近聞名的舜山。舜山又名舜過山、舜耕山,因舜曾路過並親耕於此而得名。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早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查家灣村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對舜山山體的北側進行了挖掘和開採。村裡一時間因山而興、因礦而富。但是長期的開採使得舜山面目全非,造成了千瘡百孔的生態創傷,山體的資源也在逐漸枯竭。該村村委會主任範宇波回憶:“當時一度荒廢,隨著時間的推移,裸露在外的石塊經過風吹雨打,慢慢風化,存在山體塌方的隱患。”

2018年2月22日凌晨4點,由於受到連續的降雨和雨雪冰凍天氣等極端天氣影響,舜山北側坡面發生了滑坡崩塌的地質災害。

“只聽見嘩的一聲,動靜很大,家裡房子都有點震動,我跑到山下一看,石頭都滑下來了。”村民顧一夫回憶。

接到險情報告以後,天寧區國土部門第一時間上報災情啟動應急預案,並組織專家開展現場應急處置,設置警戒線,向周邊居民發放“明白卡”“避險卡”,安排專人對滑坡現場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測。

範宇波介紹:“當時我們建設美麗鄉村,周邊的遊客也比較多,一看到山體塌方,他們就不敢來了。”

在實施了應急搶險措施以後,天寧區委區政府多次組織地質專家進行專題討論,研究後期山體修復方案,確定採用“錨杆格構加固”的方式對山體進行修復。

“採用了削坡減載、錨索格構梁加固、壓腳回填等措施消除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坡面則採用植生袋綠化恢復生態環境, 同時對山體的景觀道路基礎進行了加固。”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天寧中心所副所長於佔飛表示。

在制訂具體方案的過程中,天寧區也並不是零敲碎打,而是規劃先行,將地質災害治理與生態修復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由區政府牽頭,“一盤棋”統籌推進,堅持“修復環境、改造環境、治理環境、再造環境”的理念,加快補齊生態環境欠賬,持續推進破損山體修復,推動礦山變青山、礦區變景區,實現生態變靚。截至2019年年底,舜山修復工程恢復了被損毀山體近4萬平方米,增加綠化植被面積近8萬平方米。

於佔飛認為:“我們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不僅是為了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還要達到生態修復的目的,為美麗鄉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的舜山已從昔日滿目瘡痍、稼穡不生的採礦塌陷山一躍蛻變成湖闊景美、風光旖旎的生態景觀區,查家灣村也完成了“一山一環兩網四片十大景點”美麗鄉村建設整體佈局,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

“總書記講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舜山弄得這麼好,村裡的遊客也多了,大家都很滿意,謝謝政府。”顧一夫樂呵呵地說。

“下一步我們還要建設舜山小鎮項目,推進文旅一體化進程,助力鄉村振興, 讓我們的查家灣更加美麗,讓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更加舒暢。”範宇波表示。

張騰昊 徐佳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