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要警惕騙局,七個詐騙案例分享,保護好自己的房子和錢財

文/沈葆蓮自強人

現在一些犯罪分子把罪惡之手伸向殘疾人,是因為部分殘疾人全部或者部分喪失行為能力或者對於新生事物的認識總是滯後,致使一些騙局得以實施。根據目前發生的案例以及我自己的遭遇試舉幾個,希望能給大家提個醒。詐騙分子可不會因為我們是殘疾人而有同情之心,反而會利用殘疾人的一些認知的不足實施騙局。

殘疾人要警惕騙局,七個詐騙案例分享,保護好自己的房子和錢財

案例1、上海某區一位聾人金某的一套房產被騙。詐騙分子瞭解到金某屬於離異,和女兒在一起,而女兒要讀書,金某收入不高。因此鼓動金某去投資某個理財產品,據稱收入很可觀。金某沒有錢,還要養女兒,沒有辦法參與。詐騙分子就對金某說可以把房子抵押掉,用這個抵押金去理財,每個月的理財收入再去還理財的利息,還有不少盈餘。金某就在詐騙分子提供的文件上簽字,三個月後,發現房子被人過戶。

案例2、一位上海殘疾人沈某,通過一次活動認識了另外一名殘疾人,隨後參加了一次所謂的金融講課被騙。詐騙分子介紹了一個理財產品,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沈女士把五十萬投入進去。幾個月後,這個公司的老總被人以詐騙罪起訴,並被判刑關進監獄,而沈女士的錢要拿回來,也遙遙無期。

案例3、這個事情在全國均有發生,詐騙分子利用掌握的殘疾人信息實施犯罪。詐騙分子會給殘疾人打電話,聲稱是殘聯的或者屬於社保等部門的,要給殘疾人發錢。需要殘疾人提供銀行卡等信息,並電話引導殘疾人通過銀行自動櫃員機進行操作。殘疾人肯定是特別相信有關部門的,一旦操作後,卡里的錢就完全被轉走。

案例4、殘疾人找對象不易,於是別有用心的詐騙者就會故意和殘疾人談戀愛騙取錢財。殘疾人一般會很珍惜這樣的機會,就會對詐騙者百依百順,詐騙者就會利用各種名義不斷地向殘疾人要錢。例如要參加什麼培訓需要錢,爸爸媽媽生病需要錢,自己身體不舒服要錢,想去做個什麼生意要錢。一次又一次,直到掏空這個殘疾人。

案例5、以合夥投資名義騙錢。殘疾人收入來源單一,總是希望能多一點渠道獲取一些收入。詐騙分子就會利用這個來實施詐騙,會對殘疾人描繪一個很美好的項目,一旦實施會賺多少多少錢。因為關係好,所以來找這名殘疾人投資,大家一起發財云云。於是殘疾人參與投資,錢投入進去,被莫名其妙的就虧掉了,最終所有錢打了水漂。

案例6、以殘疾人同情心實施詐騙。殘疾人因為自己生活得很艱苦,所以也特別理解其他殘疾人的苦。就會有人利用殘疾人的同情心進行詐騙,整天和殘疾人說自己的苦,漸漸的博取了同情。等到建立了一定的友誼和信任後,會說自己身體多可憐必須馬上動手術開刀,否則就要死了。或者說自己被人逼債,如果沒有錢就只能自我了斷死路一條了。只要這名殘疾人同情心一起,願意借錢,只要打錢過去後,就再也沒有機會要回來了。

以上所有的騙局都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為了殘疾人口袋裡的錢。無論是博取同情也好,還是以幫助辦事名義也好,或者是投資理財或者進行聯合創業等等,都是為了利益。要防範其實很簡單,不要進行任何的簽字,不要貪圖或大或小的好處,賬戶裡每一筆錢都不能隨便打出去。之前說的千好萬好,一旦打錢過去後,就什麼都不好了。

許多的殘疾人沒有自己的律師,也不喜歡律師,不想多花錢也怕麻煩。其實律師才是專業的人士,可以幫助我們殘疾人規避掉許多的風險。當牽涉到一些文件的簽署,一定要諮詢律師,或者帶律師一起前往。如果聯合開公司創業,也最好聽聽律師的意見,搞清楚權利和義務是什麼,要弄明白公司的錢的來去,要有一定的制衡措施。

從事情發生的一開始,殘疾人就要做好各種錄音和文字方面的證據收集,一旦發生問題,這些都是判決勝訴的重要資料。殘疾人一旦發現被騙,要及時尋求公安部門的幫助,同時請律師幫助挽回損失。此外還可以去到殘聯和社區,瞭解一些社區和殘聯是否可以提供支持和幫助,有沒有法律援助等等。例如上海市殘聯有志願律師團,浦東新區殘聯即將成立一個法律諮詢服務援助站等,應該會有一定的幫助。

結語:互聯網時代,人的隱私信息的保護越來越重要,但無論怎麼防範,信息洩露是現狀和現實。我們殘疾人要做的就是儘可能不暴露自己的重要隱私信息,同時要能受得住誘惑,哪怕我們認為再好的值得信任的人讓我們去投資什麼或者借錢,都要小心。打錢出去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斟酌再三思量,再做決定。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也奉勸一些詐騙分子,莫伸賊手,一定會被繩之以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