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人記憶中的“豆花爺爺”和“豆花奶奶”

老兩口一同出門賣豆花。

鮮香的豆花。

消費者購買豆花。

劉德林在製作豆花。

一根扁擔,兩隻大桶,桶裡盛滿20餘公斤新鮮的豆花和各式調料,朱元聰、劉德林夫妻倆挑上大桶出門了。兩隻大桶隨著彎彎的扁擔上下閃動,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這是老兩口28年來一直堅守的營生。也因為這份堅守,老兩口慢慢被麒麟城區的市民熟識,市民都親切地稱呼他們“豆花爺爺”“豆花奶奶”。

28年走街串巷

對於劉德林、朱元聰老兩口來說,賣豆花的經濟收入就是他們生活的唯一來源,能讓消費者吃上地道的好豆花,也就成為他們對消費者的承諾。

據劉德林介紹,他做豆花的手藝,一直沿用著中國的傳統做法,原料是他親自去市場挑選的,用上好的黃豆。這也是從源頭保證豆花的口感和品質,保留黃豆最“本真”味道的先決條件。豆花製作過程看似簡單,卻步步都有“門道”,十分講究。每一步劉德林都做得精準到位,老伴朱元聰在一旁幫他。

“好豆子會提高成本,但我們不能為了多賺錢就使用不好的豆子啊。”劉德林說。

28年裡,夫妻二人挑著擔子走遍了曲靖城區的大街小巷,獨特的豆花味道,讓很多市民記住了他們。

“我的小孫子從小就喜歡吃,那麼多年了,現在我小孫子都長成小夥子了。”一位大爺對記者說。

終於有了一個攤位

老兩口都是四川省自貢市人,人在異地,最難熬的就是對家鄉的思念。

28年前,老兩口為了討生活來到曲靖。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專門學做豆花。老兩口靠著這手藝拉扯大三個孩子。

賣豆花要起早貪黑,走街串巷,是“看天吃飯”的活計,雨雪天,他們就只能在家裡閒著,做好的豆花常常變餿,只能倒掉。由於成本高、賣價低,老兩口至今沒能盤下一個鋪面。只能繼續肩挑腳走,辛苦叫賣。

前不久,安廈十五城古城新巷營銷負責人張容得知了老兩口的故事,決定讓老兩口到古城新巷免費擺攤,老兩口終於有了一個落腳處。

如今兒女已經長大,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兒女也時常勸老兩口在家休息,不要再為生活奔波,但老兩口認為他們身體還好,賣點豆花也能給兒女減輕一些負擔。

說好了走一輩子

老一輩人的愛情最是純潔,老兩口對愛情的“保鮮”方式也有自己的秘訣:“少索取,多付出,遇到什麼事都多為對方著想,做到這些就行啦。生意不好的時候就節省著點,生意好的時候我們也會‘奢侈’一下。不管怎麼樣,結婚時我答應她要走一輩子呀!”劉德林羞澀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