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中武力排第六的張飛能稱為萬人敵,而呂布卻不能?

張飛,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字翼德,劉備手下武將,手持丈八蛇矛,他勇武過人,與關羽並稱為“萬人敵”。

為什麼三國中武力排第六的張飛能稱為萬人敵,而呂布卻不能?

什麼是萬人敵,一個打一萬個?肯定不可能!《史記》中描寫項羽不想要學武,認為男子漢大丈夫應該學萬人敵,於是開始熟讀兵書,回過頭來看張飛的萬人敵,估計說的是張飛的部隊,戰鬥力爆表。

張飛成名很早,在劉備還沒打出什麼名堂的時候,張飛就已經被各路軍師所惦記,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郭嘉說這話的時候,是劉備被呂布趕出徐州,投奔曹操;而周瑜則是在赤壁之戰後,勸孫權軟禁劉備。

為什麼這倆人戰鬥力這麼厲害呢,三國志中對關羽和張飛的評價,或許可以解釋一二: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就是說,關羽對部隊官兵感情很好,平時噓寒問暖,和大家打成一片,絲毫沒有架子,當兵的就願意為他拼命;而張飛呢,要複雜一點,論文化,張飛肯定比關羽差了一大截,所以張飛很敬重讀書人、士大夫,但是管理軍隊時,嚴格按照軍規辦事,是法家的那一套。

為什麼三國中武力排第六的張飛能稱為萬人敵,而呂布卻不能?

三國志中,劉備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就是張飛對待士卒高標準、嚴要求,對於不能達標的,就是“鞭笞健兒、刑殺過甚”。諸葛亮有本書,專門討論為將之道,叫《將苑》,所謂的九種將材: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飢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

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

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

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

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

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埸,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

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

氣凌三軍,志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

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張飛就是所謂的信將,三國志中所記錄的張飛戰績,拿得出手的,只有與張合的巴西之戰。

公元214年,劉備取得益州的控制權,卻不想履行合同,將荊州還給孫權,於是就展開了與東吳的拉鋸戰,但是劉備這邊剛進荊州,曹操那邊就殺向漢中,逼降了張魯,當時益州人民慌了,劉備更慌了,好不容易到手的益州,眼看要沒了,於是匆匆和孫權簽訂條約,就往回趕。

慶幸的是,擁有漢中的曹操,並沒有進攻益州,雖然當時益州已是一座空城(主力部隊都被劉備帶去荊州了),但是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卻看到了機會,帶著部隊進犯巴西郡。

張郃的進軍路線非常成功,沒什麼損失就佔了巴中,逼降了巴西和巴東兩郡,張飛的領軍風格有點類似夏侯淵,擅長閃電戰,於是就成了劉備回救益州的先鋒,進駐閬中,準備進攻張郃。

張飛與張郃相持了近兩個月,此後張老三帶著一萬精銳,主動進攻張郃,在瓦口關與張郃決戰,張郃輸的很慘,史書記載只帶了十來個親兵逃回去的。

為什麼說,這一仗很重要,因為對於劉備來說,曹操佔領漢中,張郃進攻巴蜀,相當於把劉備的後路都給斷了,前有孫吳大軍虎視眈眈,後有曹操張郃的追兵,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

史書中,對於這一仗的記載: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穩定了益州局勢的劉老大,此後才有精力發動了漢中之戰,最終成了三國鼎立之勢。

為什麼三國中武力排第六的張飛能稱為萬人敵,而呂布卻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