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叢林裡有一種會游泳的野雞——形態怪異的麝雉

#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大百科##奇聞異事#

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那裡可以找到種類繁多的熱帶花草,還有長相奇特的鳥類、蛙類、蛇、龜鱉和魚......

亞馬遜雨林裡紛繁複雜的生物種類中,有一種散發著濃烈臭味的鳥類成功吸引了人們的注意。

南美叢林裡有一種會游泳的野雞——形態怪異的麝雉

此鳥學名叫麝雉Opisthocomus hoazin,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水淹森林中,是圭亞那的國鳥。 “hoazin”的拉丁語含義是“梳披肩發的雉”。它的中文名源自於身上散發的濃烈臭味。

麝雉的外形似野雞,但基因上與鵑形目和雞形目都有血緣關係。暫時被歸在鵑形目下獨立成為一個科。

麝雉是一種長相出眾的美麗鳥類,成年後體長超過60釐米,羽毛華麗,雙腳有力,尾長,翼寬。脖子修長,金黃的羽冠包圍著鮮紅的眼眶和泛藍的臉頰,是符合人類審美的配色。但麝雉最吸引各路人馬的絕不只是它的外表,它們身上藏著許多進化史的秘密,具有相當大的科研價值。

南美叢林裡有一種會游泳的野雞——形態怪異的麝雉

baiven.com

下面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麝雉身上究竟有哪些奇怪的引人好奇的特徵:

天然發酵罐,活動的臭氣工廠

跟其他大型鳥類不同,麝雉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珍珠樹的葉子佔據了食譜的80%,其他比重被果實和其他樹葉佔有。 每天吃這些難以消化的粗糙樹葉,你要麼像牛一樣有好幾個胃,要麼有一群微生物幫忙。麝雉沒有鋼鐵的胃,但卻長了兩個天然的發酵罐——嗦囊。麝雉會用堅硬的鳥喙嚼碎葉子,然後混著唾液吞進臉頰邊的嗦囊裡。生活在嗦囊的微生物會幫助分解纖維素和鹼性汁液。

麝雉會像牛反芻一樣重新咀嚼發酵過的葉子,然後才吞進胃和腸。

既然是發酵那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會產生一股腐爛一般的臭味,而且揮之不去,因為麝雉進食不斷,發酵也不斷。

為了儲存更多食物,麝雉的嗦囊內壁很厚,能膨脹到很大。

麝雉的嗉囊比它的胃要大50倍,質量大約是它體重的1/3。兩個嗉囊大得驚人,佔據了胸部的很大一部分,分量不輕。為了扛起嗉囊,麝雉有時不得不將胸部倚在樹上。

拖著這樣的兩個大“飯袋”, 麝雉就飛不靈活,只能在樹枝中間撲騰跳躍。 不過這點高度對於生活在固定區域的它們來說已經足夠了。

幼鳥翅膀上長爪子,形似始祖鳥

麝雉幼鳥具有與第一化石鳥類(始祖鳥)相同的特徵:麝雉幼鳥出生後翅膀上會出現兩個可以自由活動的爪趾,它能緊緊鉤住樹枝不放。如果樹蛇或山貓潛近巢穴,雛鳥就會逃入水中躲避掠食者,並會待安全時用爪攀樹回到巢中。

南美叢林裡有一種會游泳的野雞——形態怪異的麝雉

圖片來自 Super Stock

這令人聯想起始祖鳥,但它們的翅上爪是獨有特徵,可能是一種迴歸恐龍的返祖現象。

翅膀上的爪子是一種原始的特徵,也是對在溼地環境生活的一種奇特的適應。

隨著幼鳥的長大,爪就會消失。

南美叢林裡有一種會游泳的野雞——形態怪異的麝雉

關於麝雉幼鳥身上這種奇特的結構,學界還有很多爭議。

有人猜測,這與鳥類起源於古代樹棲爬行動物有關,促使爪子發育的基因一直存在於鳥類的基因組之中。這是其他現代鳥類完全沒有的一種身體結構。也有學者認為麝雉是始祖鳥的後代,爪子結構是一種雨林生存環境下的返祖現象。期待有人繼續研究下去。

脾氣倔強,難馴養

麝雉渾身散發著臭味,很少有人捕獵和飼養。但有的動物園覺得他們美麗的羽毛和叫聲具備觀賞價值,據說美國的動物園在60年代和80年代嘗試把這些怪鳥帶到北美大陸,好吃好喝伺候。但似乎麝雉並不買賬,大多活不過六個月。哪怕有產蛋的記錄,也被親鳥自己啄碎了。

南美叢林裡有一種會游泳的野雞——形態怪異的麝雉

本寶寶很高貴,人類不配

這就令我非常開心,起碼不用擔心這些生靈被濫捕濫殺到絕跡了。

麝雉同學啊,動物園不是啥好去處,在南美老家好好待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