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夏和順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樂曼近影,舒欣攝影在深圳華安保險總部大廈,記者看到了最新出版的第255期《華安保險》月刊,這份企業內刊的存在已經超過22年!該刊主編、華安保險管理部總經理樂曼告訴記者,這份雜誌是華安保險文化的傳承者,也是行業變遷的記錄者,受到華安及各界人士的支持與熱捧。作為華安保險的行政總管,樂曼說,她今天工作上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編輯企業內刊的歷練。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樂曼:工作上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編輯企業內刊的歷練從《萬科週刊》開始樂曼的職業生涯是從《萬科週刊》開始的。1998年她大學畢業,恰逢《萬科週刊》招聘,她被幸運地錄取。樂曼說,應聘者大都是名校畢業生,她被錄取可能與大學期間就發表翻譯作品有關。萬科是中國最早完成股份化改造並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王石時任董事長,也是《萬科週刊》的靈魂和精神導師。那時只要他有時間,每週都會把編輯叫到他辦公室,要求他們就當天香港《信報》有關內容談自己的觀點,而不允許人云亦云。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樂曼感覺很緊張,現在她認為這種方法很好,很鍛鍊人。《萬科週刊》是一份真正的週刊,編輯部包括主編只有6人,管理模式跟外刊一樣,高強度,大工作量,非常辛苦,幾乎如魔鬼訓練一般受虐。主編單小海25歲,只比樂曼大一歲。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1998年萬科新職員培訓班,前排右一為樂曼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萬科週刊》編輯部,右三為樂曼樂曼大學學的是英語,她的職位是翻譯。萬科訂閱了《時代週刊》《財富》《經濟學人》《商業週刊》四份英文雜誌,在當時的國內企業中可能是獨一無二的。樂曼的任務是通覽所有文字,每週編譯出國際新聞和企業動態,同時還兼任其他編輯業務。她記得有一年平安夜,編輯部同事出去玩到午夜12點,一回到萬科宿舍,主編說明天要按時交稿,沒有辦法,當晚她只能通宵加班。《萬科週刊》是中國最著名的企業內刊,號稱企業內刊的黃埔軍校。樂曼覺得很幸運,作為新上手的編輯,接觸到的都是國內知名人物,像薛兆峰、巴曙松、馮侖等,都是《萬科週刊》的作者。她翻譯的文章也常被各大報刊轉載,包括《深圳商報》《深圳特區報》《長江日報》《財經週刊》《讀者》等。樂曼說,王石對《萬科週刊》起了關鍵作用。在萬科,王石言傳身教,週刊的精神就是“一切要做到最好”。雖然是內刊,但他們向公開發行的刊物看齊。週刊的要求就是觀點新穎、文風清新,每一個細節都精雕細琢,文章觀點不能跟別人雷同,要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效果。樂曼說,這種精神後來一直影響著她,激勵著她。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萬科週刊》第354期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萬科週刊》第352期一切要做到最好樂曼說,當年的萬科並沒有了不起的企業文化口號,但非常注重思想和理想,提倡健康豐盛的人生。當時週刊編輯也要求下基層體驗萬科文化,要去跟零售、物業、地產各條線,她從中也得到鍛鍊。“一切要做到最好”,則必須“用心去做”。舉個例子,萬科那時剛接管桃源村物業,管理非常周到,都做到在小區多處安放了電話,拿起來就能與管理處聯繫,保安可以幫你收被子,可以幫你把東西送到家。樂曼說,這種服務當時讓人耳目一新,很多人性化的細節現在恐怕也很難做到。樂曼從萬科集團和《萬科週刊》得到歷練,兩年間學到很多東西,當時就有很多著名企業想要挖她,包括大鵬證券、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等,都是上市公司,還有一些剛興起的互聯網公司。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華安保險》第251期2000年末,樂曼離開《萬科週刊》,到中科創業創辦雜誌。中科創業前身為康達爾,演繹了中國資本運作史上的一段奇蹟。但雜誌出版一期即停辦,樂曼於是轉到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接手《華安保險》月刊編輯工作,樂曼說,這一干就是近20年。《華安保險》月刊的首任編輯楊青也是從萬科出來的,樂曼接手後,鼎盛時期除了月刊,還辦過《華安人報》。樂曼覺得最幸運的就是,華安保險是一家非常重視企業文化的公司,華安2002年以來的董事會和總裁室都非常重視支持《華安保險》月刊,為編輯部提供了充足的出版經費、優越的辦刊環境,尤其是非常重視對編輯人員的培養。樂曼介紹,雜誌原來只有她一個人,後來不斷髮展,先變成文秘宣傳室,後成立了編輯部,又由編輯部發展成品牌宣傳室和企業文化室,目前除編輯《華安保險》外,還負責公司網站、公眾號等,負責公司的整體品牌和企業文化推廣。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樂曼與《華安保險》編輯部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華安保險》第233期樂曼說,《華安保險》月刊得到了公司從上至下的支持,公司高管常年給月刊供稿或接受月刊的採訪,穩固了這方企業文化平臺,形成了企業文化品牌效應。華安保險同仁也踴躍為雜誌寫稿,樂於展現自己的風采。多年來,《華安保險》月刊也得到監管部門的支持和認可,曾經有領導稱其為“企業文化的魂”。就這樣,《華安保險》成為業界的一面旗幟,被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評為A類內刊,並蟬聯“深圳市十佳企業內刊”,給公司贏得了聲譽。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樂曼現任華安保險行政管理部總經理用文化提品味華安保險是全國性產險公司,有30多個省級分公司。樂曼現任總部行政管理部總經理,是公司的大管家。談起自己的職業經歷,樂曼稱自己對華安充滿了感恩,華安就像她的另一個家,她從一個普通編輯做起,得到公司全方位培養,逐步升任室主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2014年起升任管理部總經理。華安的人才理念是“用理想吸引人,用文化留住人”,樂曼說,正是因為華安寬容、像家一樣的企業文化,讓她實現了從品牌到行政的跨越,從事著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說,《萬科週刊》鍛造了她,那《華安保險》成就了她。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華安保險》第252期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華安保險》200期,樂曼與同事們合影樂曼每天要處理的各項事務十分繁雜,行政、文秘、物業、採購、資產……但企業文化和品牌建設仍然是她最關注的工作,尤其是《華安保險》的編輯和出版。現在月刊已經後繼有人,但她希望能夠人才輩出,一代比一代優秀,也希望從編輯部出來的人在經過歷練之後,能夠跨界到其他領域工作,這也正是她自己走過的道路。樂曼坦言,《華安保險》目前也遇到了困難與瓶頸。在一個浮躁的社會,在快節奏的都市,編輯和作者固然難得,讀者似乎也越來越少,因此雜誌還負有引導讀者、推動閱讀的責任。

從企業內刊走出的職業經理人

△樂曼:萬科煅造了我 華安成就了我《華安保險》封底豎排印著一行文字:“以保險為視角,用文化提品味。”清新淡雅,彰顯著雜誌的宗旨,也彰顯了華安保險對文化的追求。談到企業內刊的未來,樂曼充滿信心,她說,企業文化一定要有載體,即使在互聯網無限擴張、閱讀更趨碎片化的將來,它仍然有存在的必要。(除署名外,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