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成長:“不逼孩子一把,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真的對嗎?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相信每個家長或許都聽過這樣一句話:

“不逼孩子一把,你永遠都不知道TA有多優秀。”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才藝雙全,智商情商雙雙在線,自己心裡便默默敲定,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只要逼他一把,就一定可以成才。

但很多家長所不知道的是,這個逼迫是有限度的,超出了孩子的承受範圍,就相當於精神虐殺了。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這樣的話“你知道我在你身上花了多少時間和金錢嗎?”

言下之意,我付出了努力,我犧牲了自己,那你就得補償我。你得努力滿足我的期待,而非你自己的心意。

給孩子最好的,未必是最合適的

這幾天,我真的被一個視頻暖到了。

中國式成長:“不逼孩子一把,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真的對嗎?


一個小男孩,因無意中看到媽媽剖腹產留下的傷疤,竟然心疼到哭了。

身邊的寶媽們都疾呼:老天爺,請賜我一個這麼懂事兒的暖心娃吧~

為什麼別人家的娃都是來報恩的,而自己家的卻是來討債的?

近日,在上海某小區,一位原本溫文爾雅的媽媽,竟對著孩子大聲呵斥。

到底是什麼,讓她變成一個暴跳如雷的“潑婦”?

起因,竟然是因為孩子的作業。

中國式成長:“不逼孩子一把,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真的對嗎?

女孩媽媽著急地表示:眼瞅著開學在即,這學習力,哪裡跟得上新學期的進度呀!!!

在考試製度的壓力下,補短板或許是不得不選擇,但放在人生這個更長維度的競爭中,如果家長只一味地盯著孩子的短板,會讓他越來越喪失自信、喪失學習的興趣和成長的動力,變得越來越“不優秀”。

因為我們太愛孩子了,太想給他最好的。想著給他們最好的人生。太想讓孩子成功了。

所以就想著讓他去最好的學校,遇見最好的老師,給孩子報各式各樣的特長班。

可是“逼”孩子真的就一定能讓孩子更優秀嗎?

逼孩子的後果,你知道有多嚴重嗎?

對於家長來說,相信孩子的潛力無窮,是一件好事。

但是拼命去逼迫,不顧孩子的心理狀況與承受能力,不斷施壓,那麼逼到最後,孩子真的會走上極端的道路。

電視劇《小歡喜》中,曾經有這樣一幕:

一位母親為了方便照顧自家孩子,就想在學校周邊租套房。

銷售經理帶她看房的時候,就極力誇讚其中一套房子,因為之前在這裡住的孩子考上了清華。

而當這位媽媽看向臥室的牆壁時,卻看到了滿牆的試卷,上面寫滿了:“我恨”!

中國式成長:“不逼孩子一把,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真的對嗎?


雖然電視劇中,沒有交代這個孩子的結局,但是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考上清華的他並不快樂,內心深處甚至對這所名校,滿滿的敵視。

對於每個父母來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是偶爾,也請聽一聽,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你們給他們施加的壓力,究竟是促使他們前進的動力,還是沉重的心理負擔。


對孩子過高的期望,不利於親子關係

美國曾經有過一個“神童”叫賽達斯,12歲考入哈佛大學,卻最終成了一名商店的理貨員。

沒人能想象到,這一切都和他的父親有著莫大的關係。賽達斯一出生,父親就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成才成名。

於是在他剛出生的時候,就在他周圍貼滿英文字母,逼著他不停地讀。當他開始說話,父親就把玩具換成課本,逼他學習……


賽達斯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

2歲認識中學課本;4歲熟讀醫學知識,並且發表了3篇文章;6歲寫成一篇解剖學論文;12歲被哈佛破格錄取。……

但是這個天才少年和父親的關係卻很糟糕。

他討厭父親,父親對他來說只是冷冰冰的向他灌輸知識的機器,以及不斷施壓的獨裁者,讓他絲毫感覺不到親子關係的溫暖。

最終,賽達斯為了活成自己,離開了爸爸,甚至改名換姓,甘願做一個商店的理貨員。

親子關係的變質,往往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管控過多。

中國式成長:“不逼孩子一把,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真的對嗎?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建立他的自我認同感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發展的特定時間表,對於處於成長期的孩子,父母不宜過早對其能力下定論,應尊重孩子的發展節奏,學會一些方法來建立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節奏

少講道理,多點理解,傾聽,尊重、認可他的感受。也可以和孩子談談氣質,讓他了解內向和外向都只是一種性格特質,從而減少對自我的批判和否定。


創造社交環境和機會

不強迫孩子熱情社交,但給孩子創造更多的社會交往機會,比如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約小朋友到家裡玩等,讓他從小接觸更多的人。


給予孩子適當的預熱期

面對新朋友和新環境,一定要提前告知,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別期待他們能立刻和其他孩子打成一片,給他多一些時間去熟悉周邊環境和即將要挑戰的事情。


增加戶外活動,讓他們動起來

多帶孩子去活動活動筋骨,幫助他們找到令自己發自內心喜歡的運動,從而在運動中得到自我釋放。

尊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才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方法。

中國式成長:“不逼孩子一把,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真的對嗎?


合理把握對孩子的期望

兒童心理學家陳忻曾說:

對兒童的期望、要求,不要超出他的能力,他的發展現狀。

父母的高期望會讓孩子倍感壓力,那麼應該如何合理地把握對孩子的期望呢?

期望要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

多數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變得更加優秀,但是一口氣吞不了一個胖子,每個孩子都有其一定的成長規律。

比如有些父母,孩子這次考60分,就開始期望下次考90分,這樣的期望對孩子來說顯然是一個大的跨度。如果達不到,孩子很容易洩氣。

教育孩子,凡事要講究一個度,即要考慮孩子的實際能力,把目標定得比孩子的能力稍微高一點點,之後再循序漸進,不斷地鼓勵孩子,孩子才會變得更加有動力。

中國式成長:“不逼孩子一把,都不知道他有多優秀,真的對嗎?


愛,是常常被父母掛在嘴邊的字。尊重,這兩個字應該值得父母花費時間來思考。

只有真正能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才能會擁有個真正的自我。這個“真”是真實不做作,是按照自己心意的,而非滿足父母的意願。


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他們獲取能量的方式不同而已。

內向的人需要通過獨處來恢復能量,而外向的人需要通過社交來獲取能量。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綁架孩子的個性,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有“缺陷”的。

讓孩子將來找到自我價值,找到自己的位置。這難道不是最好的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