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思考的藝術》:缺乏獨立思考,為什麼會陷入思維的陷阱?

有一隻聰明的火雞,自從出生以來,主人每天對它精心照料、按時餵食,很舒適地度過了1000天。以它的觀察和判斷,它認為,被精心照料、按時投餵,就是一隻火雞與生俱來的生活方式。

這隻火雞不知道,明天的感恩節,就是它生命的終局。

1000天的經驗,預測不出第1001天會發生什麼。

這就是典型的“火雞思維”:我們在決策時,往往忽視了意外事件的可能性。

在德國作者羅爾夫·多貝里《清醒思考的藝術》一書中,作者將這種思維方式稱之為“奇蹟”:不可能事件的必然性。

《清醒思考的藝術》:缺乏獨立思考,為什麼會陷入思維的陷阱?

如果,有一隻火雞成為特例,平安地活了十年,成為雞群中最德高望重的那一個,那麼,當它告訴所有的火雞,被精心照料、按時投餵就是所有火雞的終極生活方式,這些火雞會不會相信呢?

一定會的,因為其它火雞的命運已經被終局了,沒有人告訴它們會發生什麼。 這是一種權威思維和倖存者思維的偏誤。

還有很多我們在不自覺中就會陷入的思考誤區:為什麼明明不想做的事,看到別人做了,自己也就跟著做了?為什麼你天天去游泳健身,卻始終煉不出孫揚那樣的好身材?為什麼別人請你喝飲料你會付出相應的代價?

這些問題,都是由思維偏誤引起的,這種偏誤大到投資工作,小到購物社交,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不容忽視的。

《清醒思考的藝術》一書中提出了52種常見的思維錯誤。大概可分為五個大類,包括“缺乏獨立思考引發的偏誤、情感方面的偏誤、統計學與概率方面的偏誤、結果導向方面的偏誤、自我認知不足的偏誤等。

在這裡,我僅從“缺乏獨立思考引發的偏誤”這個角度,來分析書中提到的“從眾心理、光環效應、團體迷思”是怎樣產生的,我們應該如何提防這樣的思維錯誤。

《清醒思考的藝術》:缺乏獨立思考,為什麼會陷入思維的陷阱?

1.克服從眾心理,別讓群體對個體形成碾壓

心理學家阿希曾經做過一次經典試驗:實驗者向1名受試者與7名演員出示兩張卡片,其中一張畫有標準線X,另一張畫有三條直線A、B、C。X的長度明顯地與A、B、C三條直線中的一條等長。實驗者要求被試者判斷X線與A、B、C三條線中哪一條線等長。

在這個簡單的試驗中,單獨測試時,受試者當然都能正確判斷,但在後來的多次測試中,7名演員被安排在前,並按事先的設定故意說出一個錯誤答案。這個時候,真正的受試者,又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呢?

阿希多次實驗,得到的結果是:有大約30%的受試者,得出了和7名演員相同的答案。

這就是從眾心理。群體對個體的壓力,往往讓個體放棄了自己的理性。用我們的話來說,這是“隨大流”

《清醒思考的藝術》:缺乏獨立思考,為什麼會陷入思維的陷阱?

這種心理是如何產生的?羅爾夫認為,這是我們從祖先那裡就遺傳下來的本能。幾萬年前的採集狩獵時代,小夥伴們一起外出打獵,忽然間大家都跑了,你肯定也會跟著一起跑,而不會停下來思考一下大家都逃跑的原因。因為你大腦裡的預警信號是:前面有危險。

這樣的本能跟隨著基因一起代代傳承。在天災人禍或緊急情況下,這樣的從眾心理或許對我們是一種保護,但是在更多情況下,當我們有自己獨立的分析判斷能力時, 一味從眾就成了一種盲從。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因為從眾心理,上過的當太多了。

路過一個超市,看見很多人在瘋狂搶購商品,於是你也忍不住擠進去,最後購買了一堆家裡實際上並不需要的東西。你從心理上覺得,別人這麼做了,自己也非這麼做不可。這就是盲從給自己造成的無必要負擔。

英國作家毛姆說:就算有5000萬人聲稱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成為聰明之舉。

當所有的人都抬頭望著天空,你肯定也會本能的抬頭。但是所有人都熱衷於某一件事情,請你先表示一點懷疑。不要人云亦云,敢於挑戰權威,多一點自己冷靜的思考,想一想這件事情對不對,或者是不是適合自己做。如果你認為不對或不適合自己,那就別去做,別讓別人的言行左右自己。

《清醒思考的藝術》:缺乏獨立思考,為什麼會陷入思維的陷阱?


2.破解“團體迷思”,敢於充當思想的“逆行者”

一個高級的精英團隊,是不是所有的決策都正確?

事實上,高級智囊團也會犯低級錯誤。2001年瑞士航空公司的倒閉就是典型例子。以當時的首席執行官為首的顧問團體,在過去成功經驗的狂熱推動下,所有人對公司的發展意見驚人的一致。他們在法國和比利時盲目擴張業務,因損失慘重而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最終導致破產。而在當時,根本沒有人對高風險擴張政策提出不同的意見。

今天,頭腦風暴、集體思維會議等等這樣能夠集思廣益討論形式,在越來越多的公司、單位之間盛行。但在團體討論中,常會出現一種現象:大家都傾向於讓自己的觀點與其他人保持一致,最後導致觀點趨於雷同,沒有新意見產生。

上述團隊思維,羅爾夫稱之為“團體迷思”。


《清醒思考的藝術》:缺乏獨立思考,為什麼會陷入思維的陷阱?

我們以一個事例來說明“團體迷思”的危害。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摩薩德”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情報組織,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前夕,“摩薩德”眼看著埃及和敘利亞在行動,但沒有一個人認為那會是一種威脅,因此此前的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都大獲全勝,於是輕敵情緒蔓延,情報分析也流於形式。

一個月後,埃及和敘利亞發動襲擊,以色列完全沒有做好準備,以至於措手不及,前期嚴重失利,差一點就潰不成軍。

從那以後,以色列改革軍事情報部門,成立了一個被稱為“第十人”的特別機構。這個機構由十個人組成,其中,不論前九個人作出的結論看起來有多正確,第十個人都必須提異議,努力去找出這九人當中的漏洞,提交軍方進行測評。這第十個人,被稱為“魔鬼代言人”。

直到今天,這個機構再以沒有出現過重大失誤。以色列的這個改革法則,被稱為“第十人理論”。

這個理論的核心,就建立在破解缺乏獨立思考的“團體迷思”之上。

如何破解“團體迷思”有可能導致的決策失誤呢?如果你是一個團隊的一員,就不要害怕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任何時候都要講出自己的看法,即便這個意見聽起來有些不太入耳;如果你是領導,更應該包容不同的聲音,鼓勵那些敢於唱反調的思想“逆行者”。

《清醒思考的藝術》:缺乏獨立思考,為什麼會陷入思維的陷阱?

3.認清“光環效應”,留一點清醒給自己

“光環效應”,就是我們讓某一個方面照花了眼睛,並由此推及全貌。

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代克在100年前就發現了“光環效應”:如果某人在某方面(比如美貌、社會地位等)造成了正面或負面的印象,這將會過度影響其它總體印象。這其中,美貌是研究得最多的例子。

研究表明,我們的思想潛意識中,會自動認為漂亮的人更可愛、聰明。那些有魅力的人,總是更容易成功,而學校的老師,會本能地給長相好的學生打出更高的分數。

我們經歷更多的是面試。那些外表長得好看、看起來很陽光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通過,找到工作。

當你愛上一個人,你會覺得他非常完美,充滿了個人魅力,以至於聽不進別人指出他問題的意見。

這些都是由“光環效應”產生的。在廣告行業,精明的廣告商就將這種效應利用到了極致。那些明星或名人代言的產品,由於代言人本身具有的光環,人們選擇了無理由的相信他們推銷的產品。

那些自帶光環的人,擋住了我們的視線,讓我們看不到光環背面的幽暗;而那些自缺光環的人,即便內在閃閃發亮,也相應要比別人活得更加艱難。

很多人熟悉並喜歡的“中國好聲音”,採取了考官與歌手背對的形式,只通過聲音選人,讓那些身上缺乏外貌光環的人有了展示的舞臺。

這是一種有益的示範,我們需要看清的,是那些醒目的特徵之外的東西。

上述三個思維偏誤的產生,究其原因,都是因為我們獨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如果,我們不想老是落入思考的陷阱,那就讀一讀這本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