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痛斥沙溢“逼婚”:9年幸福婚姻的背後,爬滿“蝨子”

最近在看《妻子的浪漫旅行》時,有一個場景挺出人意料的。

在大部分觀眾眼裡,沙溢和胡可的9年婚姻生活是比較幸福的。

沒想到,胡可在節目中聽到其他妻子回憶自己的求婚場景時,以滿是遺憾的語氣說道:“完全沒有體會過被求婚的狀態。”

妻子蔡少芬被求婚時,張晉特地從重慶回到香港策劃,單膝跪地問蔡少芬“願不願意嫁給我”;


胡可痛斥沙溢“逼婚”:9年幸福婚姻的背後,爬滿“蝨子”


妻子張歆藝被求婚時,袁弘帶著她走上花瓣路,掏出早已準備好的戒指;


胡可痛斥沙溢“逼婚”:9年幸福婚姻的背後,爬滿“蝨子”


妻子胡可被求婚時,沙溢給她打電話:“咱倆結婚吧,不結婚就分手...”

而兩個人確定戀愛關係的過程,也只是在拍完戲後,沙溢帶胡可去一家小麵館吃飯的時候,說:“做我女朋友吧。”


胡可痛斥沙溢“逼婚”:9年幸福婚姻的背後,爬滿“蝨子”


在講述這段過程的時候,我感受到了她滿滿的不甘和遺憾。


1


看到這兒,我翻了一下《魯豫有約》節目中沙溢胡可做客的那一期,得到了他們更細緻的“求婚”過程。

沙溢以逼婚的態勢,要和胡可結婚,胡可一開始是不同意的,沙溢開始鬧分手,電話不接,繼而關機。

胡可打了很久之後,沙溢才接起電話,說出分手原因:因為胡可不同意結婚,不結婚就分手,他不想再耗下去。

沙溢為此上演戲碼,兩人見面之後,沙溢說:“你要是不決定,我就走了。”

說完真的收拾起行李,轉身就走,當擰門把手那一刻,動作略微遲緩了下,“有表演的痕跡”。

就在邁出的那一瞬間,聽到裡面一聲“你回來”,沙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關門、返回,“回去的速度是出去的三到四倍”。

沙溢本想讓胡可來講述這段經歷,胡可眼圈微紅地對沙溢說:“你說吧。”

沙溢沒察覺到胡可的微妙變化,把這段故事描述得酣暢淋漓,觀眾笑得前仰後合,胡可卻大聲埋怨道:“這不是逼婚嗎?都新社會了,怎麼還能有這樣的人呢?”


胡可痛斥沙溢“逼婚”:9年幸福婚姻的背後,爬滿“蝨子”


不論是從胡可接受沙溢簡單的告白、激將法似的求婚,還是胡可說:

“如果有一天,要面對誰先走的問題,我希望他先走,後走的那個人會很難過,我希望我可以當那個難過的人。”

足以判斷出在這段感情中,胡可是愛得更多的一方,沙溢能求婚成功,也是仗著胡可愛他。

不管怎麼樣,胡可心中的缺憾,都是無法消除的,平常還好,當看到其他妻子的甜蜜講述時,她的沮喪是掩蓋不住的。

不論在戀愛中,還是婚姻中,我們始終無法避免一個問題,那就是:儀式感,到底有多重要?(這不是毒雞湯)


2


這幾天,“鄭凱欠苗苗一個婚禮”登上熱搜。


胡可痛斥沙溢“逼婚”:9年幸福婚姻的背後,爬滿“蝨子”


因為疫情原因,兩人的結婚儀式一直沒有舉辦,鄭凱在北京衛視《跨界歌王》的舞臺上,為新婚妻子苗苗深情獻唱《終於等到你》。

對於任何一個女孩子來說,領了證卻一直沒有舉辦儀式,心裡都會多多少少有缺憾,鄭凱肯定是懂她的心思的:

既然因為客觀原因無法辦婚禮,那目前我能想到彌補她的辦法,就是登上舞臺,當眾為她唱一首歌。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儀式?

姑娘在乎的不是儀式本身,而是通過這個儀式,她能感受到男孩子對她的尊重和珍惜。

而鄭凱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向苗苗說明:我重視你。


胡可痛斥沙溢“逼婚”:9年幸福婚姻的背後,爬滿“蝨子”


我所見過的甜蜜的婚姻或者是戀愛,他們各有各的愛情保溫秘訣,但是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愛情有儀式感。

Papi醬雖然總是在過年的時候和丈夫各回各家,但他們的陽曆跨年一定是在一起的,並且會拍一張照片紀念他倆過去的一年;

每天早晨醒來都會給對方一個擁抱,不管兩人的工作有多忙,睡前一定擠出半個小時的時間用來聊天。

這是他們的儀式感。

劉嘉玲和梁朝偉相愛30年,劉收藏了很多梁寫給她的明信片,“手機是沒有溫度的”,記錄在卡片上的一段段文字才是更難得的。

這是他們的儀式感。

(誰說儀式感一定是震天撼地,勞民傷財的?生活中的細節,也是儀式感。)

我自己也親身體會過,儀式感到底有多麼重要。

有時候忙了一天的工作,下班很疲憊,我會和他抱怨。

每當有這樣的情況,他在回家的路上,總會給我帶回一樣東西,有時候是我愛吃的一小包零食,有時候是正巧遇見的一枚好看的胸針,甚至有時候只是路邊的一朵小野花,但是我收到這樣的禮物時,全身的疲乏立馬消失。

在我看來,這就是我們愛情的一種儀式。

它不僅能讓我們的愛情在一次次的小火花中保溫,甚至升溫,還能消除我們身心的疲勞,讓我們面對生活的時候更有活力。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婚姻不是冰箱,把感情往裡面一擱,就能永遠保鮮。

是啊,一見鍾情是源於荷爾蒙,而長久的感情是需要人為經營的。


3


那儀式感如何培養呢?


胡可痛斥沙溢“逼婚”:9年幸福婚姻的背後,爬滿“蝨子”


1、提高男生對儀式感的重視

我相信沒有女生會不喜歡儀式感,沒有女生不會製造儀式感,難點在於如何提起男生對儀式感的重視。

因為一旦愛情穩定,男性是會惰於製造浪漫和驚喜的。大部分男性認為:儀式感這些東西太虛無縹緲,還費錢費精力,結了婚就老老實實過日子吧。

如果你覺得對方是愛著你的,那你大可將自己的內心想法與他溝通,告訴他:

你是期待儀式感的,這會讓你開心。如果一直平平淡淡,沒有丁點的浪漫和驚喜,你會很難過。

我想,如果一個男生愛著你,他會接受你的想法,並做出適當的改變。


2、當他給你儀式感時,你要及時給予反饋

男生為你製造了驚喜,不管驚喜是大是小,他都期待得到你的反饋。

可以是放光的眼睛,可以是甜蜜的誇讚,可以是說出自己的喜悅,這些好的反饋,就是給他提供的情緒價值,等於你在鼓勵他繼續為你製造儀式感。

當你收到驚喜時,如果對他也更殷勤一點,比如做幾道好菜給他吃,比如睡覺前給他按摩一下肩膀,比如讓他多玩一會兒遊戲,他的感受會更好,從而會更願意為你製造驚喜。

如果你的反應平淡,甚至抱怨他做得還不夠好,他的期待落空,積極性也會備受打擊。久而久之,他自然不願意為你製造儀式感了。

有人說“秀恩愛,死得快”,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願意曬,等於是喜歡男友為你的付出,這也是對男生的一種肯定,並且將這種肯定公之於眾,會滿足他們的虛榮心,會鼓勵他繼續保持下去。

我身邊有的男生“賤賤”的,收到女生的反饋時會發出“嘖嘖嘖”的聲音,或者是給人一個很嘚瑟的白眼。

放心,此時他的內心一定是笑開花的,只不過表達方式異於常人罷了。


胡可痛斥沙溢“逼婚”:9年幸福婚姻的背後,爬滿“蝨子”


3、男生若是用心,生活中處處是儀式感

有人有不同的觀點,說只要在感情中多用心,根本不需要儀式感。

其實我想說:如果真的足夠用心,那確實不需要刻意製造儀式感,因為生活中處處都是儀式感。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老公從來不記得那些節日、紀念日,但她從來不覺得不幸福。

那天是他們的十週年紀念日,朋友發了個朋友圈,說好想吃烤麵筋,但沒有去買,因為她打算多做幾道好菜,等老公下班一起吃個豐盛的晚餐。

老闆下班回來之後,全然不提紀念日的事兒,她輕輕一笑——早就習慣了。

老公倒是給她買回來一包烤麵筋,大冬天的,怕涼掉,一直揣在懷裡。

當他小心翼翼拿出來遞給朋友的時候,看了一眼桌上的菜,好奇道:“咦,今天怎麼做了這麼多菜?菜市場打折了?”

朋友笑了笑,接過麵筋,說道:“快吃吧,就你話多。”

她自始至終都沒有跟老公提紀念日的事兒,但她很開心。

他們結婚十年,老公不是一個浪漫的人,但他永遠記得老婆的喜好,永遠會關注老婆的情緒,永遠會對老婆的表達及時作出反饋。

他的付出很實在,朋友覺得,這是專屬於他們兩個人的儀式感。

有男性抱怨:儀式感是好東西,我也喜歡儀式感,但它太燒錢耗神了,不是我不願意給你,是我沒能力啊!

其實,你若用心,你若真的想給,錢多有錢多的給法,錢少也有錢少的給法,如果你真的想給,客觀環境永遠也限制不了你,如果你不想給,任何藉口都能成為你的理由。

女生在乎的,不是你給她多麼大的驚喜,而是你的哪怕再小的儀式感,這都是你愛她、在乎她的體現。


4


劉亮程說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心中的家,並不僅僅是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而是長年累月在這間房子裡度過的生活。

儘管這房子低矮陳舊,清貧如洗,但堆滿房子角角落落的那些黃金般珍貴的生活情節,只有你和你的家人共擁共享,別人是無法看到的。

婚姻何嘗不是如此呢?

婚姻不是一件宏觀的事,不是有兩個紅本本就能維持得住,感情從來沒有長久的轟轟烈烈,海誓山盟抵擋不住日復一日的雞毛蒜皮。

偉大的事業僅需一次大高潮,而細碎的生活,需要一次次的小高潮。儀式感,就是小高潮。


胡可痛斥沙溢“逼婚”:9年幸福婚姻的背後,爬滿“蝨子”


如果有這些小高潮的點綴,我們回首往事時,會有滿心的豐盈和幸福,這些足以消化瑣碎生活中的摩擦,讓感情更加滋潤。

希望我們在聽到他人的甜蜜回憶時,不是沉默得低下頭,努力維持表面上的平靜,內心卻波濤洶湧,缺憾、後悔、羨慕、懊惱,五味雜陳...

而是能活躍地蹦出來說一句:“我的那個他呀,也給過我這樣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