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平安度汛期 各項洪澇災害損失均較去年減少八成以上

◆各項洪澇災害損失均較去年減少八成以上 ◆全省大中型水庫較常年增蓄近2個南四湖

大汛面前無大災我省平安度汛期

山東平安度汛期 各項洪澇災害損失均較去年減少八成以上
山東平安度汛期 各項洪澇災害損失均較去年減少八成以上

□資料:方壘 李夢馨 製圖:馬立瑩

10月10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今年防汛救災情況。今年我省降雨總體偏多,汛情較重。截至9月底汛期正式結束,全省平均降雨量765.7毫米,比歷年同期偏多近三成,列建國以來同期降雨量第6位,為2003年以來最大。面對如此大汛之年,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超前準備、精心部署、通力協作、科學應對,做到大汛面前無大災。

汛期降雨極值頻現

全省無一人因洪澇災害死亡

“降雨時空分佈不均、局地降雨突破極值、洪水多年罕見、工程蓄水顯著增加……”發佈會上,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秘書長、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邵光東這樣總結今年我省汛期降雨的主要特點。他介紹,汛期我省共出現19次暴雨、2次颱風、5次強對流等全省性天氣過程,魯南、魯中、半島地區局地強降雨頻發。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汛期,我省降雨極值頻現,具體包括:日照市平均降雨量為1129.9毫米,列1951年以來同期第1位;臨沂市平均降雨量為1108.2毫米,列1956年以來同期第1位;全省平均降雨量最大縣是莒南縣1389毫米,列1956年以來同期第1位;8月2日強降雨過程,泰安站日降雨量218.6毫米,肥城站日降雨量195.1毫米,均突破歷史極值;8月12日-15日強降雨過程,沂南站日降雨量399.4毫米,為1962年以來最大;莒南陡山站460毫米,為1953年以來最大;沂河發生1960年以來最大洪水,沭河發生有水文記錄以來最大洪水;全省大中型水庫、南四湖、東平湖總蓄水量76.67億立方米,比歷年同期多蓄23億立方米,是2006年以來同期蓄水最多的年份。

面對嚴峻防汛形勢,全省上下齊心協力、科學應對,確保了全省大中型水庫、重要湖泊、骨幹河道無一出險,全省無一人因洪澇災害死亡,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洪澇災害損失。邵光東介紹,根據統計,我省今年因洪澇災害受災人口、倒塌房屋、直接經濟損失,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85%、94%和90%,與近10年同期相比分別減少77%、89%和62%。

累計發佈洪水預警15期

大中型水庫攔蓄洪水17億立方米

“今年汛期一些天氣過程形勢複雜多變、預報難度大。”省氣象局總工程師李剛表示,為全力做好預報預警,我省各級氣象臺站圍繞氣象預警發佈“早、準、快、廣”的目標,共發佈預警信號2846次,並與自然資源、水利、應急等部門聯合發佈了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強化防災減災聯防聯動。

入汛以來,全省累計完成水情監測48.9萬站次,作出洪水預報599站次,發佈洪水預警15期,成功防禦了沂沭河、大汶河和南四湖等流域暴雨洪水過程。省水利廳副廳長劉魯生舉例,在沂河發生大洪水期間,水文部門預報臨沂水文站最大流量11000立方米每秒,實測10900立方米每秒,為抗洪減災提供了精準的預報支撐。

根據洪水預報預警,水利部門分析測算大中型水庫納雨能力,各地提前預洩迎洪,汛期全省累計組織了100餘座大中型水庫預洩水量6億立方米,攔蓄洪水17億立方米,有效降低了河道水位和下游防洪的壓力。特別是在沂沭河大洪水期間,科學調度流域內37座大中型水庫和劉家道口、大官莊2個水利樞紐,共攔蓄洪水3.36億立方米,減少沂河臨沂水文站洪峰流量3400立方米每秒,最後使沂河臨沂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控制到10900立方米每秒,成功避免了啟用邳蒼分洪道,避免人員轉移30萬人,將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

在保障防洪減災前提下,我省統籌兼顧蓄水興利,有效攔蓄雨洪資源。截至目前,全省大中型水庫較常年多蓄23億立方米,較汛前增蓄30億立方米,相當於增蓄了近2個南四湖的蓄水量;常年缺水的青島、煙臺、威海三市水庫蓄水量比去年多了79%。

建立城市防汛應對評估機制

49處易澇點需要整治

今年汛期,我省強降雨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區,其中棗莊、日照、臨沂三市遭遇多次強降雨,成為全省雨量最為集中的城市。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周善東介紹,與往年相比,今年我省創新建立了強降雨過程城市防汛應對工作評估機制,凡是城區24小時降雨量超過(包括)50毫米的降雨情況都需要進行評估。

經評估,今年汛期,全省24小時降雨量超過50毫米的城市和縣城有61座,61城累計發生暴雨以上降雨頻次85次。強降雨期間,全省累計出動城市防汛人員16.9萬人次,出動移動排澇泵1.3萬臺次,設置移動警示標誌1200餘處次,封閉道路交通70餘條次。城市和縣城低窪地帶積水150餘處次,城市下穿式立交橋發生積水50餘座次。

“通過評估發現,我省城市防汛還存在一些問題。”周善東坦言,一是排水防澇設施標準偏低。各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標準普遍存在就低不就高的現象,城市依然存在部分雨汙合流管網。二是城區依然存在部分易澇點需要進行整治,經評估,今年汛期新發現城區易澇點46處,加上原有未完成整治的3處,全省目前還有49處易澇點需要整治。

下一步,我省將按照“一點一策”原則開展易澇點整治,明年汛前完不成的,要安排專人值守和應急強排,確保城市安全度汛。(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壘 李夢馨 報道)

來源: 大眾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