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非常实用的购房指南!

以下文章来源于楼市团长 ,作者楼市团长

最近很多朋友问2020年该怎么买房,有没有一些实操性的建议。为了帮助大家买到好房,我写了这篇购房指南,内容非常精彩,希望你耐心看完并转发亲友,非常感谢。


.01

关于楼市的未来


1 、担心老龄化是多余的,因为老龄化是未来的问题,而房价上涨是今天的问题。不少人说00后出生人数比80、90后少了很多哦,房价是不是不涨了。
其实现在买房的主力军并不是00后,而是80、90后。中国的房价有他们支撑着,再涨十几年不是问题。(00后出生人数减少并不能立即影响楼市,因为他们还没长大)
20年后,中国房价也许真的不像今天涨得那么厉害了,因为那时我们都老了。20年,如果你等得起,现在可以不买。我有一个朋友在2007年就一直问我相同的问题:今年适合买房吗?房价已经很高了。


2、无论是西欧,还是北美,日本,这些早就完成城市化的发达国家,很多产业落后的城市,大量的房子都空置废弃了,这种现象正在中国出现,玉门已经发生了,鹤岗正在步玉门的后尘。
中国内陆县城、农村的房子以后也会大量荒废。昨晚有个朋友问:老家还有一块宅基地,要不要投几十万把它盖起来。我很实诚地回答他:确实要盖,盖一个平房就够了,千万不要花大钱,这种房子自己一年都住不了几天,也不会怎么升值。在农村盖房,等于把钱埋在那里了。当然,如果你钱特别多,打算光宗耀祖,名扬乡里的,可以砸钱。钱多嘛,任性一下也没事。
3、房产税是刚需的奶头毒药。刚需在2005年就幻想有一天房产税推出,然后中国的房子满街扔出来,随便捡。不光如此,早年还有很多刚需以为国家反贪反腐,那些贪官会把房子全部变卖,中国房价肯定暴跌。
事实,每一次房价大涨之后,新闻都会重提征收房产税,加快立法什么的。因为这类新闻可以安慰一部分还没买房的人,平息大家对房价上涨的怨气,同时也可以恫吓一部分投资者,阻止他们入市的步伐。至于房产税什么时候实施,没人真正在意。
最近高层在搞全国网签联网,又开始有人重提征收房产税了,说什么:房产税快来了,大家小心。

其实,房子都买得起的人,还怕交税吗?高收入人群的个人所得税那么高,为什么他们不放弃高收入?上市公司股东、高管,一年个人所得税就交几十万,为什么他们不放弃职位?做个乞丐就行了嘛!肯定不收税。一个人得有多蠢才会认为富人会害怕征税?唉
站在高层的角度,如果税率很高,那就等于整死税源,得不偿失啊。大家都把房子抛了,还收谁的税呢?所以,哪怕收房产税,税率肯定也不会高。况且,成本是往弱势的一方转移的,房产税一出,房东一定会集体涨价,加价转移就行了。
退一步讲,房产税是以后的事,房价上涨却是今天的事,如果你仍然坚信房产税出台之后,中国的房子满大街可以捡,你可以不买,慢慢等那日到来就行了。这是不需要争辩的问题,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行为观念埋单。
另外,在中国,不用交税的生意你都不要做,根本赚不到大钱。沿街摆摊是不用交税的,但是房地产行业却要收重税,开发商从拿地都卖楼要盖几十个章,建安费、拆迁安置税、城乡建设税、土地税一堆税费等着你交,但是开发商仍然乐此不疲地扩张,不断盖楼。为什么?因为交税意味着变相垄断,交多少没关系,就这么几个大玩家可以做,无非就是赚了分一点给地方政府嘛!而且,越是征税的行业,地方政府越没动力打压它,因为他们还指望你干得红红火火,多交点税。

一套二手房税费10万,一年买卖5万套,这里面的税费是多少?开发商把新房卖掉了,才会继续拿地,一年卖地收入又是多少?地方政府不是企业,本身没有利润来源,财政支出的钱从哪来?土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在两千年前,用这十六个字所概括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至今依然适用,而且历久弥新。很多时候,当我们想不明白一件事情原委的时候,我们多站在利益相关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许一下子就明白了。
4、疫情是暂时的,经济发展是永远向前的,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不断赚钱的欲望一刻都不会停止。总是有人耸人听闻地说:中国经济不行了,房价肯定跌。他们说得“好像中国完了”一样,吓我一跳。
其实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增长仍然有5-6%的国家,如果中国你都看不上,你还做什么投资呢?这么悲观,带着粮食上山避难就行了。


.02

关于时机的选择

纵观中国楼市过去20年历史,每轮经济下行,房价即将预期下跌时,最危险最关键时刻,总会有相关的刺激政策,来扶持房地产,给市场信心。

这是一份非常实用的购房指南!

目前看到的政策有:一是降息降准,实行宽松货币政策。二是补贴中小房企。三是变相取消住房限购政策,全面放开落户。四是实行宽松的房贷政策,降低首套、二套房贷利率。五是购房免税和财政补贴,提高棚改货币化比例。
购房者强烈的避险情绪已经逐渐爆发,现在唯有房子抗通货膨胀。随着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之间的人口将进一步集中,城市住房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03

如何寻找笋盘


首先要明确一点,即“旺市无笋盘”。在楼市火爆的时候,能买到就不错了,还要求笋盘?所以买房,一定要在冷市的时候进入,这时业主左等右等,焦急万分地想把自己的房子卖掉,你过去砍价,一上去就是砍10%。
大家想想,你什么时候在楼市买房赚不到钱?对,在楼市刚刚大涨过后买房。所以,选择正确的时机进入就大大提高了买到笋盘的概率。中国楼市自2018年调整已经2年有余,目前不是最高位,入市买房是完全没问题的。


关于微观上的笋盘,回想我过去买房的经历,我曾经犯一个错误:资金上很激进,选筹上很保守。初入楼市的人,总是想放大杠杆,买更大面积,资金绷得很紧,所以会选一个单价特别便宜,面积特别大的房子。其实此类房子,反而涨幅不太好。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资金上保守,选筹要大胆。有些房子,哪怕价格高,如果它有上涨潜力,也应该大胆买下,因为优质资产从来都是高溢价的,它没有便宜过,现在不买,它还会继续涨。
另外,流动性和挖笋是不可兼得的,这里面有个关键指标:换手率。换手率高,即流动性较高的楼盘,因为买卖频繁,价格特别夯实,加上很多人都盯着,比较难淘到价格偏差大的笋盘。反而流动率低的小区,成交价可能无法参考,业主报价模糊空间较大,容易出笋盘。所以买房时,不必刻意追求成交活跃的热盘,极可能热盘旁边那个冷门小区更容易爆出笋盘。


.04

不断迁移的地段


如果你问一个人,买房最看重的是什么,估计他们大半会告诉你,地段最重要。但什么才是好地段呢?

城市是信息交换的场所,更是创造财富、享受福利的物理空间,只有城市这种近距离、高密度交流空间,才有更高效率的人群协同工作,从而实现更大规模文明成果。
自从有了汽车和地铁的高效通勤模式,城市开始了摊大饼式扩张,围绕城市央区一圈一圈开发建设。城市地段也有了生命周期,从婴儿到青年,从壮年到衰老,直至轰然倒地,拆迁旧改迎来新生。
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奇迹。直到今天,中国气势恢宏的城市化才刚刚走过上半场。不过,中国城市的形态最终不会和西方一样。


西方城市的“city+house”是一种很低效的形态,同时西方许多土地都是永久产权的,所以他们已经将城市的中心死死锁在一个固定位置上。然而,中国并不是这样,中国的土地是国有的,政府完全可以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征地,打造一个全新的地段。


2000年前后,上海的“郊区”边缘是徐家汇、中山公园,到了金桥,已经都是菜地。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唐镇人民都不会自称“上海宁”。而北京,那个年代刚刚在修三环,尘土飞扬尚且历历在目,过了三环,一般就是荒郊野岭可以飙车的地方了。远在四环外的清华北大,同学们进城需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


这是一份非常实用的购房指南!


2002年前后的宝安中心还是一片烂滩涂,现在房价已经10万一平方,可见中国城市的地段变化之快。因此,归纳起来,在中国买房,如果资金不够,住得好和涨得好,只能选一个。市中心地段成熟,当然住得好;次郊区配套利好不断兑现,自然涨得好。所以如果大家问我2020年我买哪比较好,自住买市中心,投资买郊区,几乎是一个标准答案。


.05

关于融资的规划


前两天,一个读者跟我说,他挺后悔,2015年大涨前夕没有听我的建议买房,现在手里这么点资金啥也干不了,今年36岁。大部分人在这个年龄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但是他现在仍然租房过日子。
他现在在公司做管理,每个月打卡工资1万五,每个月最节省,只解决吃住问题,可以存1万,两年之后可以存款24万,加上现有存款6万,合计30万,两年后可以买一套总价在80万左右的小两房,首付在24万,佣金加税费4万左右。


可是万一两年之后房价如果继续涨,那买房的梦就泡汤了,还得存两年,但是之后呢,谁又能保证房价不会变呢?万一房价再涨的话,四年、六年也买不了房子啊!
所以,他认为当务之急就是最快速度凑齐首付款,找朋友或同事借吧,都没有什么钱,有钱的话都去买了房,大家都是年轻人,也没什么存款,父母亲戚都是老家农村的,没什么钱,自己也不好意思找他们借钱。
房价飞涨,储蓄有限,如何从银行3到6个月时间低息融资30——100万呢?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今天我们逆向思考问题,站银行的角度来看看银行为何要借钱给我们,从而搞懂如何融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