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戰疫”“戰貧”齊頭進

重慶“戰疫”“戰貧”齊頭進

重慶市把“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作為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圍繞貧困群眾春耕春播難、外出就業務工難、項目開工復工難、農畜產品銷售難等突出問題,因村因戶幫扶,努力降低疫情對貧困群眾的影響,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1 ◆ ◆ ◆ ◆

堅持精準扶持,共渡疫情難關

◆ ◆ ◆ ◆

紮實開展疫情防控分析評估,密切關注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狀況,防止因疫情返貧致貧。一是基本保障“不掉鏈”。按照低保2倍標準,為15名新冠肺炎確診貧困患者每人每月發放臨時救助金880元;為168萬餘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新冠肺炎專屬保險,被保險人住院的每人每天補助100元,身故的每人賠償10萬元。二是結對幫扶“不掉鏈”。22.9萬結對幫扶幹部,累計開展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脫貧需求調查、制定脫貧增收計劃等幫扶327.8萬人次,幫助貧困戶不誤農時開展春耕春播、謀劃發展產業。三是產業融資“不掉鏈”。對貧困人口返鄉創業的按標準提供信貸支持,對有產業發展需求、符合貸款條件的延續優惠政策。對上半年到期、因疫情影響不能如期還貸的延期6個月還款,已辦理延期貸款672.94萬元,涉及153戶;扶貧小額信貸新增貸款1.4億元、涉及3732戶。四是動態監測“不掉鏈”。重點對存在因疫致貧返貧風險的農戶和脫貧戶,建立監測清單,預警防範,及時將符合標準和條件的農戶納入低保或建檔立卡。

2 ◆ ◆ ◆ ◆

堅持需求導向,拓展就業渠道

◆ ◆ ◆ ◆

出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貧困群眾就業務工政策20條,多渠道引導貧困勞動力就業務工。一是摸清“底子”。依託駐村工作隊、幫扶幹部,通過手機APP,逐戶逐人開展“不見面”就業信息摸底調查。採取市內企業申報崗位、行業部門挖掘崗位、協作區縣提供崗位等形式,摸清市內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底數。截至3月26日,已返崗務工貧困戶63.56萬人,佔去年底務工人數的91.74%。二是當好“保姆”。採取包機包車包專列等方式,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從“家門口”到“廠門口”閉環服務,目前有意願外出務工但未成行的貧困勞動力有3.05萬人,已落實渠道就業2.83萬人。三是搭優“平臺”。998家扶貧龍頭企業復工977家,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89萬人;新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人口20563人。全市269個扶貧車間,已實現268個復工復產,帶動5982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業,目前已新建28個扶貧車間,全年預計新建200個。四是廣尋“路子”。通過網絡平臺推送招聘信息42萬餘條,促進貧困勞動力和企業有效對接。引導1251名貧困勞動力到山東省就業,重慶主城9區和渝西片區11區縣幫助協作區縣落實崗位5.6萬個,市級18個扶貧集團為14個重點貧困區縣送工送崗3189個、預計全年達1.2萬個。

3 ◆ ◆ ◆ ◆

堅持優化措施,促進項目開工

◆ ◆ ◆ ◆

採取調整資金使用結構、簡化項目入庫程序、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優化資金撥付等方式,扶貧項目開工和資金撥付進度明顯加快。一是優先保障資金。因地制宜調整資金使用結構,採取提前調度、預安排等方式全力保障扶貧項目開工復工所需資金。二是優化入庫程序。對幫助貧困群眾增收的短平快項目、帶貧力強的創業就業項目等,可簡化入庫程序,少數重要項目可先入庫、先組織實施再向社會公示。三是優化審批流程。對必須報區縣主管部門審批的項目,原則上審批時間壓縮一半;對財政支持的未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部分微小型項目,可按規定直接委託村級組織自建自營。四是優化資金撥付。對受疫情影響直接關係到脫貧攻堅任務完成的項目,資金撥付按照相關管理規定一律按最高限執行,項目啟動、進度過半可分別直接撥付50%啟動資金、80%進度資金。五是優化項目調度。區縣實行扶貧項目半月調度機制,市級每月通報,對無故造成項目延期完工的納入企業誠信經營黑名單。截至3月26日,全市共安排2020年扶貧項目8025個、涉及資金106.97億元,已開(復)工7165個,開(復)工率89.3%。

4 ◆ ◆ ◆ ◆

堅持創新路徑,破解銷售難題

◆ ◆ ◆ ◆

採取上門收購、定點採購、電商銷售、“以購代捐”等方式,疏通外銷物流通道。一是產銷對接“定向銷”。組織供需雙方進基地、登陸“重慶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一畝田”等信息平臺,開展“點對點”對接,組織流通企業幫助銷售扶貧產品12.1萬噸。二是電商扶貧“網絡銷”。優選本地電商70家,重點銷售貧困區縣特色農產品1300餘種;推薦10家扶貧企業12類滯銷扶貧產品在全國“832”扶貧平臺進行重點推介。開展“互聯網+”消費扶貧交易活動,舉辦“2020三峽柑橘國際(網上)交易會”,實現交易12萬噸。三是提升品質“優先銷”。開展3批扶貧產品認定,涉及14個貧困區縣595家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1160個產品;制定《重慶市扶貧產品認定管理辦法》,註冊“重慶扶貧”公用品牌。四是另闢蹊徑“創新銷”。全年擬在在機關、院校、社區等人員密集地方開設消費扶貧專櫃1萬臺,定向銷售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預計第一季度投放3000臺,先期實現重慶市主城區全覆蓋、渝西片區部分區縣覆蓋、渝東南渝東北涉貧區縣全覆蓋。截至3月26日,全市累計銷售貧困地區滯銷農畜產品金額達1.37億元,滯銷農畜產品已基本銷售完畢。

重慶“戰疫”“戰貧”齊頭進

來源: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