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毫無疑問,桓溫是東晉史上最重要的權臣之一,他對東晉歷史的影響不在王謝兩家之下。可以說從他出任荊州刺史開始,直到東晉滅國,桓溫與其家族子弟對東晉朝廷的政治走向都有著很強的主導力。他是繼琅琊王氏和潁川庾氏之後,第三個以家族門閥勢力主導東晉朝廷的權臣,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政治的典型代表人物。在桓溫的崛起過程中有很多人就對其抱有戒心,其中丹陽尹劉惔便反對他出任荊州刺史,認為他野心勃勃,會威脅到東晉朝廷。然而掌握朝政的會稽王司馬昱並未聽從這個建議,於是讓桓溫順利的在荊州崛起。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由於桓溫在荊州崛起後對東晉朝廷形成了很大的壓迫,成為了東晉半割據的勢力,並且對朝廷的命令是聽封不聽調,與司馬昱分庭抗禮,所以很多人認為司馬昱讓桓溫順利掌控荊州是政治上最大的失誤。可是從當時的政治環境來分析,司馬昱的選擇並不能稱其為錯誤,而是為了掌握朝權做出的政治妥協和交還。實際上從這個過程來看,司馬昱也是桓溫出任荊州刺史的受益者,他能主導東晉朝政也是源於此。而丹陽尹劉惔反對桓溫出任荊州刺史,對其野心保持警惕的做法並沒有錯,但對當時的東晉朝廷來說卻不合時宜。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桓溫是譙國桓氏的子弟,宣城內史桓彝的長子,晉明帝南康長公主司馬興男的駙馬,晉成帝的姐夫。他後來成為東晉史上最強的權臣之一,獨攬朝政十餘年,操縱廢立皇帝,距篡位只有一步之遙。他從小就非常受人關注,因父親桓彝的關係受到很多名士的推崇。當時西晉滅國門閥士族南渡,桓彝作為譙國桓氏的代表成為南渡名士的"江左八達"之一。這使得本來並非上等門閥士族的桓氏頗受人關注,桓彝也因此結交了不少朝中權貴。桓彝結交的人中就有東晉名臣溫嶠,而溫嶠非常看好桓溫,使其以"溫"為名。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由於桓彝輔助晉明帝平定了王敦之亂,桓氏的家族地位得以提升,也成為朝中頗有影響力的門閥世家。後來發生蘇峻之亂,桓彝在任上被叛將韓晃和涇縣縣令江播所殺,成為朝廷推崇的忠臣典範。當時只有十五歲的桓溫矢志報仇,兩年後在江播的葬禮上刺殺其子,於是名聲大振。桓溫成年後娶南康長公主為妻,加拜駙馬都尉,並襲父爵為萬寧縣男,成為東晉官場的一顆新星。在出任荊州刺史之前,桓溫當過琅琊內史、徐州刺史、輔國將軍等職務,也輔佐前任荊州刺史庾翼北伐,在朝廷中已經有了一定的聲望。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庾翼去世後,推薦自己的兒子庾爰之接替荊州刺史的職務,受到朝中很多大臣的支持,而作為輔政大臣之一的何充卻表示反對。何充認為庾爰之是白面書生,沒有能力掌控荊州要地,便推薦了桓溫出任荊州刺史,於是在朝中引發爭議。當時的丹陽尹劉惔反對桓溫出任荊州刺史,認為他野心太大,怕桓溫掌權後威脅東晉朝廷。於是劉惔向主政的會稽王司馬昱提出建議,希望司馬昱出任荊州刺史,自己擔任軍師,司馬昱不聽。劉惔又提出自己出任荊州刺史的建議,仍舊被司馬昱拒絕。最後桓溫在何充的支持下順利出任荊州刺史,拜安西將軍。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從史書來看,司馬昱否定劉惔的建議,支持何充的推薦,同意桓溫出任荊州刺史是為了自己掌控東晉朝政大權的需要。可以說這是司馬昱和何充做的政治交換,兩人各取所需。東晉在王導和庾亮相繼去世後,朝廷大權逐漸落入潁川庾氏之手,由庾亮的弟弟庾冰和庾翼掌控朝權。晉成帝司馬衍去世後,庾冰和庾翼以司馬衍之子年幼為由,擁立了司馬衍的弟弟司馬嶽,這就是晉康帝。晉康帝上位後,庾冰、庾翼、何充、司馬昱等人都是朝廷的輔政大臣,但朝權卻一直掌控在庾氏兄弟手中。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在王導和庾亮時代掌控荊州大權的是名將陶侃,陶侃去世後庾翼接替了這個職位,成為東晉軍隊中的一把手。於是庾氏兄弟一內一外,一文一武,仿照著當初王導和王敦的配置,把東晉朝政大權緊緊握在手中。由於荊州特殊的軍事和政治地位,所以這個地方是朝廷大權一直爭奪的焦點。在這裡領軍既可以順長江而下威脅東晉首都建康,又能夠統帥南方各州郡,所以王敦和庾翼都在此建軍遙控朝廷。庾翼臨終前推薦自己的兒子庾爰之接替荊州刺史的職務,本質上是為了庾氏家族能繼續掌握朝政大權的需要。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然而庾氏兄弟去世後,朝廷大權被司馬昱和何充掌握,兩人也不希望繼續被庾氏家族遙控,所以才在荊州刺史問題上保持一致。實際上當時司馬昱和何充能掌控的只是建康的朝政權力,而軍權仍舊在庾氏家族手裡。何充反對庾爰之接替荊州刺史,推薦桓溫出任,其目的就是為了剝奪庾氏手中的兵權。朝中大臣支持庾爰之,其中大部分是庾氏的子弟,或者是門生故吏。雙方在爭奪荊州刺史的職位,本質上是爭奪東晉的兵權,所以各有利益傾向。就連劉惔建議司馬昱出任荊州刺史,或者他自己出任,都是為了這個重要的國家權力。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司馬昱拒絕了劉惔的建議,他自己不出任荊州刺史,也不同意劉惔出任荊州刺史,是有著多方面的考慮。首先,他作為掌握朝廷大權的主政大臣不能輕易離開建康。雖然庾氏兄弟去世,但他們庾氏家族在朝中還有很大的權力。而輔政的何充也是顧命大臣之一,同樣有可能全面掌控朝政。一旦司馬昱離開建康前往荊州,那朝政大權多半會落入何充之手。而且庾翼在荊州領兵多年,家族勢力根深蒂固,司馬昱也不認為他和劉惔有能力削去庾氏的兵權。如果強行硬來,很可能產生王敦和蘇峻那樣的亂局,這就直接威脅到東晉的存亡了。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其次,在奪取庾氏兵權的積極性上何充比司馬昱想的更多,推薦桓溫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司馬昱入朝之前,庾氏兄弟和何充就在朝權上多次爭奪,雙方都提前有所佈置。何充推薦桓溫接任荊州刺史,正是考慮到桓溫特殊的地位。在庾翼北伐之時,桓溫是庾翼的副手,兩人約定北伐統一天下。當時桓溫出任北伐大軍的前軍都督、假節,並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所以在軍隊中威望很高。而且桓溫與庾翼相交莫逆,在輩分上是庾爰之的長輩,這使得庾氏無法毫無顧忌的起兵反叛。而以桓溫在軍隊的威望,庾氏即便起兵也能夠分化瓦解。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第3、 何充和司馬昱的謀劃是有著很多門閥士族支持的,可以說罷免庾氏的兵權是眾望所歸。司馬昱不僅僅是司馬睿的小兒子,皇族的王爺,也與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有著姻親關係。而何充本身就是出身於廬陵何氏,又是王導的內甥,是王氏退出朝政一線後的代言人。桓溫除了本身家族的勢力外,也得到了皇族和溫氏、荀氏等門閥的支持。可以說在削奪庾氏兵權這個議題上,朝廷上下幾乎達成了共識,也是首要任務。而桓溫的野心與此相比,簡直就是可以忽略的話題,所以司馬昱首先考慮的是削奪庾氏兵權。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桓溫有野心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他從小的出了名的志氣大,否則溫嶠也不會如此看得起他。可是相對於桓溫而言,庾氏對建康的威脅是最直接的。而且庾氏掌控朝政和兵權多年,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如果繼續掌控,其威脅在當時的桓溫之上。可以說司馬昱和何充的選擇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同時他們也認為相對於庾氏的勢力,桓溫比較容易制約,畢竟桓氏不是庾氏這樣的世家大族。實際上桓溫佔據荊州後,還是被司馬昱壓制了很長一段時間。即便他有平定蜀地成漢的大功,也無法主導東漢朝廷的政治。

胡咧兩晉(二九)劉惔反對桓溫任荊州刺史,為何司馬昱拒絕其建議

而劉惔對桓溫野心的猜忌,反對桓溫出任荊州刺史,其實是犯了一葉障目的錯誤。如果引發了庾氏帶兵攻打建康的亂局,那對東晉來說又是一場極其危險的國家大亂。東晉的很多門閥家族都是從王敦和蘇峻的叛亂中走過來的,很多人都死於這兩次叛亂中,其中就有桓溫的父親桓彝。所以處理好庾氏的兵權是確保東晉國家安全和政治穩定的頭等任務,而桓溫的野心還不足以威脅到建康。實際上當時的世家貴族誰又沒點野心呢,誰又不想成為王導和庾亮呢?如果只是因為猜忌野心就排斥打壓,那東晉早就在內訌中亡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