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保障措施取消鄭糖將震盪探底

  要點提示:


  長期以來,我國食糖處於供不應求的格局中,每年都需進口一部分食糖來補充國內市場,但由於國內食糖成本明顯高於國際主產國製糖成本,且食糖進口關稅處於世界較低水平。因此我國會面臨著進口糖過量所帶來的風險。如何充分協調好食糖自給與進口的二者關係,對於促進我國食糖產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貿易保障措施到期後,隨著內外盤糖價差的擴大,食糖進口量有望增加,這將對國內糖價帶來一定壓制。在夏季食糖消費旺季來臨之前,市場利多因素有限,預計鄭糖期貨主力合約將以震盪築底行情為主,支撐位4800-4850。

  一、我國食糖貿易政策的變遷


  長期以來,我國食糖處於供不應求的格局中,每年都需進口一部分食糖來補充國內市場,但由於國內食糖成本明顯高於國際主產國製糖成本,且食糖進口關稅處於世界較低水平。因此我國會面臨著進口糖過量所帶來的風險。如何充分協調好食糖自給與進口的二者關係,對於促進我國食糖產業健康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一方面,食糖作為戰略物資和重要農產品,國內食糖應保持一定的產能和自給率;另一方面,進口糖作為調劑國內食糖缺口的重要手段,應對其進口節奏與規模實行嚴格管控,不能任其無序進口,對國內產業安全構成威脅。


  從國內食糖貿易政策的演變來看,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結果,我國對食糖進口實行關稅配額管理。從1999年發放160萬噸進口食糖關稅配額,5年內配額數量每年增加5%,到2004年,進口食糖關稅配額增長到194.5萬噸(近些年維持該配額)。在194.5萬噸配額內,進口關稅為15%,配額外進口關稅為50%。這一關稅水平遠遠低於世貿組織135個成員國(地區)97%的平均關稅水平。


表1:我國配額外進口食糖關稅變化

貿易保障措施取消鄭糖將震盪探底

  在每年的194.5萬噸食糖進口配額裡,包括了A類(一般貿易進口)和B類(加工復出口貿易進口)。其中,A配額約為90-92.5萬噸,包括40萬噸古巴貿易進口糖,50萬噸商業進口糖。在50萬噸商業進口貿易中包括國營和民營企業兩部分,其份額大約分別為30萬噸和20萬噸。原則上50萬噸商業進口均需進口原糖,但也有少部分進口白糖,在特殊時間白糖的進口份額也會有所增加。原糖的進口國多為古巴、泰國、印度、巴西、澳大利亞,白糖的進口國多為韓國、印度。而B配額大約有102-104萬噸,主要用於加工原糖生產成白糖、優質糖及精製糖用於食品加工後復出口食品,少量配額也會將原糖加工為優質糖後再出口。


  自2014年底開始,國家對食糖進口陸續執行了進口配額自動許可管理和行業自律政策。這意味著配額外進口糖除50%的關稅以外,企業還必須取得許可證,此舉旨在對配額外進口進行總量控制。2016年9月22日,商務部發出公告,對進口食糖進行保障措施立案調查。2017年商務部對配額外進口食糖實行貿易保障救濟措施,自2017年5月22日起,在50%配額外關稅的基礎上,加徵關稅,並逐年遞減,實施期限為3年。具體為:2017年5月22日—2018年5月21日,加徵45%的關稅;2018年5月22日—2019年5月21日,加徵40%的關稅;2019年5月22日—2020年5月21日,加徵35%的關稅。


  二、近年來食糖對外依存度相對穩定


圖1:國內食糖的對外依存度單位:%

貿易保障措施取消鄭糖將震盪探底

表2:國內食糖供需平衡表單位:萬噸

貿易保障措施取消鄭糖將震盪探底


  隨著食糖貿易政策的不斷變遷,國內食糖的對外依存度在近十多年來也發生了較大變化。2007/2008榨季中國食糖的對外依存度為6.52%,之後幾個榨季國際糖價較低,進口糖利潤空間打開,推動中國食糖淨進口量不斷增長,在消費量變化幅度有限的背景下,食糖的對外依存度也呈現攀升勢頭。到2013/14榨季時,對外依存度創下了34.87%的高位。為緩解大量進口糖帶給國內市場的衝擊,2014年底開始,國家將進口關稅配額外食糖納入自動進口許可管理,並實行行業自律政策,進口量受此影響也不斷走低。結合對外依存度來看,在2014/15榨季至2016/17榨季這段時間,對外依存度持續下降,到2016/2017榨季時已降至14.6%的低位。2017年進口管控政策繼續加碼,商務部對配額外進口食糖實行貿易保障救濟措施。在此政策持續實施的3年裡,食糖對外依存度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2018/19榨季食糖消費量達到1500萬噸,淨進口量為304.8萬噸,對外依存度為20.32%。與此同時,從期初食糖工業結轉指標來看,2017/18榨季、2018/2019榨季、2019/2020榨季分別為58萬噸、46萬噸、35.4萬噸,這也意味著在三年食糖貿易保障救濟措施的實施下,國內食糖供應壓力已得到明顯的緩解。


  三、走私糖管控力度加強


  走私糖方面,近年來,緬甸邊境和沿海地區是走私糖流入我國的兩條通道,其中陸路方面主要通過雲南的紅河州、白族州、西雙版納州等地區流入我國境內。海運方面,臺灣做為中轉站,從東南亞地區尤其是泰國走私的白糖停靠後改換包裝流入國內。2015/16榨季創出了走私量的高峰,預計達到了250萬噸左右。2016/17榨季在政策力度加大以及走私來源國供應量減少的雙重作用下,走私量下滑至200萬噸。政策力度方面,從緬甸進入雲南的走私重災區被壓制,從緬甸進入雲南的食糖量大幅下降。此外,除實施二維碼等制度嚴格控制邊境走私糖外,中國在瑞麗口岸以及沿海一線加強嚴打,產區同樣配合,產銷區打擊走私雙管齊下,走私糖進入產銷區的數量銳減;而從走私來源國供應量的情況看,泰國出口白糖和精製糖數量減少、印度出口數量銳減導致16/17榨季印度走私到國內的糖源不斷減少;步入2017/18榨季後,緬甸在2018年下半年暫停了白糖等進口轉出口貿易。同時國家加強了雲南邊境的入境檢查制度,禁止入境者攜帶食品,並關閉了所有冰糖廠,糖廠和運輸司機均受到懲治,對糖粉和冰糖也作了處理。在此背景下,17/18榨季走私總量繼續下滑至180萬噸。18/19榨季由於打私政策的加壓以及緬甸等地的出口暫停,走私總量降低至80萬噸的低位水平。


圖2:配額外進口糖估算及利潤空間單位:元/噸

貿易保障措施取消鄭糖將震盪探底


  四、貿易保障措施取消鄭糖承壓明顯


  從近幾年的內外盤糖價差變化來看,2015年受國家實施配額外進口管控的影響,價差逐漸擴大,最高被拉昇至1771元/噸。之後伴隨著走私糖的大量湧入,價差開始縮水。2017年5月22日,繼貿易保障措施落地後,在高關稅保護之下,內外盤價差整體呈現回落態勢。2020年5月21日配額外關稅保障措施到期,加徵進口關稅取消,即關稅由85%降為50%,進口成本大幅回落。目前巴西配額內食糖進口成本為3085元/噸,巴西配額外食糖進口成本為3918元/噸。巴西配額外食糖的進口利潤大約為1400元/噸。隨著內外盤糖價差的擴大,食糖進口量有望增加,這將對國內糖價帶來一定壓制。在夏季食糖消費旺季來臨之前,市場利多因素有限,預計鄭糖期貨主力合約近期將以震盪築底行情為主,支撐位4800-48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