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地震的搖撼,雷電的襲擊,風雨的盪滌卻巋然不動的東塔

東塔,位於鹿峰山頂。宋治平年間,進士孫頎為桂陽監使時始建,後傾覆。明嘉靖十年(1531年)復建,萬曆元年(1573年)竣工。

歷經地震的搖撼,雷電的襲擊,風雨的盪滌卻巋然不動的東塔


廣西境內與東塔同時興建的古塔,很多已坍塌不存,而東塔建立後,歷經地震的搖撼,雷電的襲擊,風雨的盪滌卻巋然不動,是何奧秘?原來東塔極為雄偉堅實,全塔採用磚木結構,基底用每塊數百斤重的基石深砌至石層,基礎無比堅固。牆垣堅厚,底徑12米,牆厚4米,塔高50米,八面空心錐形,有門進出,每層均有通風之孔,每級的填心拱門漆以銀珠,八角用銅絲串吊風鈴,塔尖用千多斤重的銅葫蘆罩頂,起著防雷避電襲擊作用。

歷經地震的搖撼,雷電的襲擊,風雨的盪滌卻巋然不動的東塔


東塔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很久以前,寶山腳下住著一個窮苦青年,名叫周郎,常於舂陵水捕魚為生。有一天,南海龍王三女龍梅到舂陵水戲水,見周郎生得俊秀,便化作在河邊尋豬草的村姑,天天給周郎提魚簍,一同遊玩。日久生情,龍女便出一上聯要周對下聯,試探周郎的才華,上聯是:“峰上栽楓,風捲楓動峰不動。”周郎思索一會答道:“洲面泊舟,周撐舟移洲不移。”龍梅愛憐周郎才貌,許以終身。此事被巡河夜叉得知後報告龍王。龍王大怒,派兵捉拿龍梅問罪,又在舂陵水裡興風作浪,發大水淹沒沿岸莊田。龍梅見百姓受害,周郎受苦,拔碧玉釵擲入河中,頃刻出現一座大山擋住洪水,玉釵又變為擎天柱聳立山上,周郎把船飄到山邊拴在柱上,百姓與周郎始得安然。後人懷念龍梅,在山上建一寶塔作紀念,此山後人名鹿峰,又是在州城東,故稱塔為鹿峰塔或東塔。

歷經地震的搖撼,雷電的襲擊,風雨的盪滌卻巋然不動的東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