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蓮子罐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這是一件崇禎朝瓷器典型的造型—蓮子罐,你看這罐子的整體造型像個胖胖的蓮子,挺敦實可愛的。


主畫面是一個書生與他的書童正在向一位漁夫詢問什麼事情。從配詩能看出應該是在尋訪“隔河深處”的西子佳人。接下來應該是段才子佳人的旖旎故事吧?正好今天情人節,請你欣賞這件瓷器也很應景。


祝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崇禎一朝僅僅17年,都是在戰亂中度過。當時的官窯已經毫無地位,但民窯燒造卻達到高峰。原因首先是外銷市場需求旺盛;其次是國內民間經濟發展迅速,配合紛亂的世事,享樂主義和文化消費主義在一部分人中流行,高質量的瓷器亦擁有不少市場。


據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記載,從1602-1682的80年中,僅僅由該公司運往海外市場的瓷器就達1600萬件以上,其中大部分是青花瓷。當時的青花瓷器受到歐洲諸國、俄國、日本、東南亞各地的廣泛歡迎。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蓮子罐(側面)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崇禎青花瓷器處於萬曆後期到順治及康熙前期的轉折點,從中你可以看到明顯的承上啟下的特點。


比如,你可以看到此期精細瓷器的口沿或足上部分常有暗刻紋飾一圈,草地的繪畫方法是“魚鱗紋”,青花的風水精細,這逐漸往後過渡到康熙青花的“畫分五色”等。


另外,此期的瓷器繪畫水平很高,很多文人畫家參與到瓷器的製作和設計中,整體畫風趨向雅緻、瀟灑。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蓮子罐(側面)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蓮子罐(另一面)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蓮子罐(另一面)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蓮子罐(口沿)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這個角度可以清楚看到口沿一圈的暗刻花紋,中國人低調雅緻的審美情趣。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象腿瓶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這是一件大瓶,一般在家裡的大廳中做陳設之用,條案兩端各放一具,中間在配合精美書畫一大副,是當時殷實之家的常見裝飾。


你可細品如草地、山石、芭蕉樹的畫法,這些都是崇禎瓷器的鑑定入手點。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象腿瓶(主畫面左側)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象腿瓶(主畫面右側)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主畫面極具故事性,可惜該館似乎沒仔細研究過這表現的是什麼故事,僅草草標成“人物紋”,而筆者也沒能考證出個所以然。


按照當時的流行,西廂記故事是最常見的,比如其中的“拷紅”情節,但這裡看著又不太像。希望有識者告訴我吧。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象腿瓶(口沿)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口部和足部是瓷器鑑定的要點,這裡附上細節照片供你參考。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象腿瓶(底足)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官窯崇禎款青花羅漢紋香爐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這是一件難得的有崇禎年款的瓷器,官窯,這對我們認識崇禎官窯很有幫助。


能看出這官窯的製作水平明顯粗疏了,這和明鼎盛期的瓷器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但總體來說還算精細,繪畫也頗雅緻,有文人氣,還是可賞可玩的一件小精品吧。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官窯崇禎款青花羅漢紋香爐(口沿)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口沿一圈暗刻花紋,試圖挽回點官窯瓷器的尊嚴。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官窯崇禎款青花羅漢紋香爐(內部)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崇禎瓷器,廣東省博物館藏

景德鎮官窯崇禎款青花羅漢紋香爐(底款)

明崇禎

廣東省博物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