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駒:捐給國家上千億文物,晚年患病申請換病房卻遭拒

被美譽為"民間收藏第一人"的張伯駒新中國成立不久,即將多年收藏的許多文物捐獻給了國家,有人曾做統計,前後多達118件。

其中的頂級書畫隨便留下一幅便夠家庭幾輩子的吃穿用度。一幅韓幹的《照夜白圖》,至今被收藏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

但是1982年正月裡,年事已高的張伯駒因患病住進北大醫院,家屬擔心交叉感染便向醫院申請高級病房,醫院用"級別不夠"理由拒絕,老人得知後說了一句話:"現在的人都鑽進錢眼了,對權力的追求大過天。"儘管是氣話,卻發人深省。

張伯駒:捐給國家上千億文物,晚年患病申請換病房卻遭拒

民國四公子之一

張伯駒出生於1898年的河南項城,父親張錦芳,6月時和妹妹一起過繼給伯父張鎮芳(北洋大臣),他還是袁世凱的表侄。家裡在袁世凱的支持下開辦了中國最早的官商合資銀行---鹽業銀行。張伯駒出生於這樣的顯赫家庭,卻沒有貴族氣派,倒是溫文儒雅。

他7歲入私塾讀書,9歲可寫詩,有"神童"的美稱,自小便在茶園看戲,啟迪他戲曲藝術家的天賦,之後享譽南北。13歲時和袁世凱的幾個兒子一同入天津新學書院,是當下最前沿的教育。

張伯駒到20多歲時,已將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讀完兩遍,可以熟練地講述《資治通鑑》,唐詩宋詞滾瓜爛熟。這樣紮實的文學功底,加上身材瘦長面容白皙,被評價為當時的民國四公子之一。

張伯駒:捐給國家上千億文物,晚年患病申請換病房卻遭拒

官場上他去過,先是在張作霖和吳佩孚手下任職,官至旅長,當時官風腐敗和官員的墮落作風令張伯駒不恥,於是他不顧父母反對毅然脫下軍裝,辭去軍務。父親無奈只好給他安排進鹽業銀行工作。

但他對經商也不感興趣,倒是喜歡當時抵押在銀行的大量書畫,平日裡無事便去研究藝術作品,他對這些墨寶極有興趣。這年他30歲,自此開始了這一生的收藏之路。

朋友們都說張伯駒雖然家財萬貫,卻沒有抽菸喝酒賭博的陋習,不穿絲綢,平時一襲長衫,飲食上相對隨便,出行代步的汽車他的要求是四個輪子即可,不講排場。唯一花錢的地方便是收藏,很多書畫商人的報價他常二話不說收下,於是珍寶們如水有了方向流向一處,張伯駒也在收藏界有了名氣。

張伯駒:捐給國家上千億文物,晚年患病申請換病房卻遭拒

收藏家也有春天

張伯駒的一生不能少了潘素,1935年張伯駒遇見了這位女子,當時的潘素還不叫潘素,姑娘因13歲喪母,兩年後被繼母賣進上海的青樓做歌女,取名潘妃。潘妃原是清朝有名的"蘇州三傑"之一潘世恩的後代,到了父輩這代沒落。母親未去世前,學過墨筆和音律。

當時青樓女子潘妃一手琵琶彈得極好,面容婉麗氣質怡人,她有一張黑旗袍著身的照片一直流傳至今,大家稱她"江南第一美女"。張伯駒一眼看中了她,為她寫詩救她於是非之地,回她的蘇州老家迎娶這位小自己17歲的美人。

張伯駒:捐給國家上千億文物,晚年患病申請換病房卻遭拒

張伯駒當時37歲,家中已有三房妻妾,但他一往情深,為了知心人陸續遣散已有的家室,帶她皈依佛門改名潘素。發現她有繪畫天賦後,請來老師栽培,學畫學古文,潘素總算與從前那看不見未來的日子告別。

畫藝日益精湛,之後她曾和張大千合作過,張大千給過很高的評價,說她的畫韻直逼唐人,五代以後皆望其項背。收藏家張伯駒的春天源自潘素,潘素的春天又何嘗不是源自張伯駒,兩人相互扶持成全,彼此瞭解,這恐怕是大家心目中的神仙愛情了。後來的,便是他們對時代的成全和時代對他們的考驗了。

張伯駒:捐給國家上千億文物,晚年患病申請換病房卻遭拒

守護和捐獻

1946年,張伯駒得知國外有人出兩萬美元的價格買展子虔的《遊春圖》,他首先告知故宮博物館,但博物館因無經費無能為力,他只好先製造輿論壓力,放話說《遊春圖》對中國歷史有莫大的意義,誰賣給洋人就是賣國。

賣家只好以200兩黃金的價格準備賣給張伯駒,其實他手頭也沒有經費,只好將自己手中佔地15畝的李蓮英舊宅賣掉湊齊220兩黃金。15畝的北京四合院,如果換做今天,市價至少3億以上,何況是李蓮英的舊宅。

沒想到賣家臨交易提出加價20兩黃金,潘素只好又變賣首飾,才保住這幅畫。

新中國成立以後,張家家境一落千丈,但還是不忘收藏字畫,潘素不惜變賣首飾繼續支持他。1956年,震驚收藏界的事情發生了。張伯駒將自己收藏了足足三十年的一批書畫捐給了故宮博物館,這使故宮博物館的頂尖藏品足足多出一倍,成全了國家也是成全了藏品,這是屬於張伯駒的大義。

張伯駒:捐給國家上千億文物,晚年患病申請換病房卻遭拒

時代的考驗

次年,張伯駒便被打成"右派",被抄家後趕出家門,他和潘素住進當時北京後海大雜院的一間不到十平的房間裡。他們沒有戶口沒有單位,沒有糧票,只能靠著親朋好友的接濟生活,潘素有時接一點北京國畫廠畫書籤的活,一張5分錢。

之後陳毅得知張伯駒的窘境,親自來道歉,張伯駒輕鬆回覆說自己當時看古畫也有錯,國家人多自己受點委屈沒有關係。之後夫妻倆搬到吉林長春,在博物館工作。

幾年後,他將《百花圖》等30多件藏品捐給了省博物館,當時館員感嘆道,博物館一夜"暴富"。

張伯駒的坦蕩和無私不必贅述,他的行為足以體現他的純真本性。他依舊和當年年輕時一般,不重錢財只為內心的這點愛好,但愛好與國家大義放在一起時,又格外拎得清,他經受住了時代的考驗。

張伯駒:捐給國家上千億文物,晚年患病申請換病房卻遭拒

高級病房的可望不可及

這世上的資源究竟是為誰而設,不是需要的人嗎?

老人的學生曾對醫院憤而大罵,"難道不知道張伯駒是誰嗎?他捐獻給國家的東西,都夠買下你們這家醫院!"

國之重器為何物?難道不是那群不為身外之物屈身的國魂嗎?老人說的話言猶在耳,值得所有人深思。斯人已逝,斯魂猶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