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原创文章来自公众号:月球来信

(yueqiulaixin)

学习|分享|阅读|杂记

字数:3500字|预计读完需要8分钟

本篇主题:知识付费|成本|分成

啊,作为一个不够“成熟”的课程制作方,常常感觉到很受伤。

比如,几乎上每一个首次合作的导师,都会主动或者被动的旁敲侧击:可不可以用课程销量分成的方式付钱?

我想着应该不止是我们制作方的痛苦,也是很多导师的疑问。

那么为什么说,一般来说,和制作方谈分成的导师都是憨憨?

我简单思考了一下,给出了如下的一些结论。

(仅限本人使用,如果因为转述/使用/谈论我下面的话而被打,本人概不负责。)

「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首先分成这种形式,产生资金的流转,是从课程上架到某个平台并且有人付钱开始的。

中间存在的影响上架的变量包括但不限于:

导师突然不想上架了

因某些客观原因课程推迟上架了

平台不给你上架

版权纠纷

......

这些问题,几乎上不会是制作方的问题。

接下来影响销量的变量包括但不限于:

中途下架

前期市场测算走偏

运营方案/方向走偏

运营预算费用不足

...

这一类的问题,基本上也和制作方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仅有一条:前期对市场的预测,这一个步骤,可能是跟制作方挂钩的。

但是由于目前的大部分课程其实是入不敷出,也就是制作跟不上销售,这种情况产生的可能性首先是小的。

其次,一个正常的制作方,是会根据导师的定位和课程的定位,提前做好市场预测和分析的,正常来说,这个问题也不会出现。

而如果真的出现了,请放心的去跟制作方撕逼。(具体后果,请参考上一条带括号且加粗的注意事项)

「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ok,那我现在想说一下啊,为什么很多导师盲目的认为,和制作方谈分成是个好选择?

可能有这么几条假象,在蒙蔽大家。

1.导师不会运营

2.让制作方参与到课程的运营里,对课程的销量有保障

3.可以减少导师前期的制作费用,经济上更轻松

4.分成模式可以考研制作方的水平,不敢分成的制作,是不靠谱的制作

5.双方能介入一门课程的销售,销量的风险可以均摊

让导师开口就想谈分成的原因,可能还有一些五花八门的理由吧,不限于以上这几条。

不过上面这些,基本可以概括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想法。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把每一条都拆开来聊一下。

「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1.导师不会运营,怎么办?

答:不会运营你找运营去,为什么要找内容研发?

研发给到的是内容研发成果,运营给到的是运营方案,为什么要找研发出运营方案?

制作方里如果有专业的运营人员,请签署运营合作的协议,运营费用和内容研发的费用——没关系。

过,下一条。

2.让制作方参与到课程的运营里,对课程的销量有保障

答:首先课程的销量是多方努力的成果,包含但不仅仅限于一个单纯的内容质量。(本节已经用了相当多次“包含但不限于”)没有好的质量,学员可能会槽你,以后不会买你的帐,甚至公开骂你。

但是,但是,导师没有自己的IP(从0开始做),没有运营意识,甚至也没有运营费用,凭什么要制作方觉得导师的加入对课程的销量有保障???

3.可以减少导师前期的制作费用,经济上更轻松

答:没钱请去赚。

4.分成模式可以考研制作方的水平,不敢分成的制作,是不靠谱的制作

答:ok,我换个角度表达:必须要收导师钱,给不起费用的导师,是没有水平赚不到钱的导师,做出来IP也不大。

您听听这话,合适吗?

5.双方能介入一门课程的销售,销量的风险可以均摊

答:如果导师认为知识付费的形式,可能带来比较大的风险,所以需要有人来分摊。

这说明:

1.你可能无法承担预估的风险值

2.你也不知道风险有多少

针对这两个小问题,建议所有人都能好好赚钱多多学习,多掌握一些资本和知识,不要胡思乱想呢。

「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ok,我还补充一些小的观点,可能重复,不一定具有完全的代表性,仅是我个人的哀嚎。

1.有一些导师对制作方的分工,其实是分不清楚的。

确定一下,内容研发是内容研发,研发的合同是保证给到导师一个“符合要求”的“高质量”的“内容产品”。

而运营方案,则是由专门的运营人员来负责的。

如果想要内容产品和运营方案一次性都能给到,那么你需要的是一个“全案”。

2.想谈分成,是害怕自己付出更多

但是新人导师、小ip导师,一方面缺乏运营意识,一方面缺乏运营资本。

我们遇到过一开始谈分成都说好好好,到了后期真的需要发力的时候,就撂摊子让制作自己去想办法的导师,因为“反正你也要分钱,你多努努力喽”。

这样的情况,不可谓不头疼。

要制作方贴着做课,自己却0预算,0投入,换谁谁不头疼呢?况且导师本来就是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还试图挽救什么呢?

有那个精力免费去贴,研发去倒贴罗振宇不好吗?研发和大IP、大流量合作分成来的钱不香吗?

3. 有人帮你运营=你自己无法运营。运营来的资源不在自己手里,永远是颗隐形炸弹

很多时候,课程的运营可能会涉及到多方面的运作,以及社群的搭建,导师个人账号的培养。

这些粉丝,按道理说应该是在导师团队自己的手里才对。

也就是,导师团队内部必须有一个“深入用户群体”的角色,深入粉丝,和粉丝建立联系。这样,由课程而来的资源,才算掌握在了导师自己的手中。

而把这种运营过程交出去,的确很省精力,但是这些粉丝无法和导师产生最紧密的联系。

同时,因为课程的定位限制,对于运营来说,这些粉丝再利用的价值也很低。

一旦更换运营方,导师的粉丝活跃度理科降低一大半,甚至新的运营很难重启之前的运营计划,得不偿失。

4.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一个研发,仅仅是想把内容做好而已。

做好一项,已然不容易了。

我一直认为,内容研发等于是一个用匠心做产品的角色,我们的产品就是我们产出的内容。

当内容完成的时候,研发的工作就已经完成了。

而分心去搞运营,真的真的不是一个研发应该过多考虑的事。

「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好的,那么一方面的确希望能做出好的课程,一方面也希望能够节约成本的导师,在不谈分成的情况下,应该要如何自处?

这里我也简要的说一些,希望能给到制作和导师多一些想法吧。

1.首先,导师最好能够主动的,多多了解一些知识付费行业的规则和信息,尽量的减少自己去试错的成本。

这一条比较泛,但是总而言之没什么毛病就是了。

知道得越多,自己犯错的概率越小,时间、资本的浪费也就越小。

2.导师需要多参与内容,提升内容质量。

这一条也不难理解,把控好自己的课程质量,是不会有错误的。

内容虽然无法从视觉上一眼看出来,但是如果你不想只是做一个割一次韭菜的人,请良心对待自己的学员。

3.多参与制作,保证内容的定位与自己一致,减少后期犯错的概率。

俗话说,前期干不好,后期天天跑。

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后期自然需要花更多的成本去修正,so,不断地参与到制作中,保证课程的定位和导师自己是相辅相成的,自然就会少掉很多,上架以后产生的问题。

4.减少自己的课程的研发成本。

比如有一些研发需要干的事,导师其实可以自己先准备着。

比如自己思考自己的定位:

如果一开始导师对自己的定位就非常清晰,那么制作方就可以直接跳过这个步骤,时间减少了,费用也会缩减,岂不美滋滋?(不懂定位的导师慎用,别为了省一点点钱,搞得自己的课程乱七八糟没市场,得不偿失)

主动梳理并给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减少研发时长:

时间就是金钱,梳理知识体系是个大工程,自己主动做,自然就省钱啦。

最好能够有自己产出文稿的能力:

减少了研发在文稿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让研发只需要按要求修改或者按平台优化,又会省下一笔费用了。

尽可能的配合制作方:精简时长,避免弯路,避免增加沟通成本。这一点,懂的人很多,做的人很少。说起来一把辛酸泪。

「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知识付费」为什么说和内容研发谈分成的导师是“憨憨”

如果出现了一个,研发也觉得这个导师好,导师也觉得自己好,市场数据也证明这个导师应该相当不错(相当不错,相当不错),并且研发方自己公司也有运营能够担此大任,那么大家一拍即合,谈论一下“技术入股”“后期分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你想想,这种概率,能有多大?相当不错的导师,资源齐备的制作,和恰逢天时的市场,啧啧啧...

好的,这就是本篇的内容。

每次遇到一来就说自己想要分成的憨憨导师们,最后重复一句话:

研发是研发,运营是运营,别再和研发谈论销量分成啦!

个人公众号:月球来信

知识付费|分享|杂谈

转载、交流请关注

你的每个在看,我都当做是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