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抱琵琶半遮面

據法國媒體報道,巴黎警察局8月8日發佈公告稱,從10日早8點開始,所有居民和遊客,在巴黎及郊區的4個臨近省戶外人口稠密街區,必須佩戴口罩。新規實施的第一階段為期兩週,將對未戴口罩的人給予口頭提醒。第二階段則要對違規者處以135歐元罰款。法國伊弗普調查公司的最新民調顯示,大多數法國人現在贊成在戶外佩戴口罩,其中64%的受訪者希望這成為強制性規定,但36%的受訪者表示反對。

幾乎在同一時間,在英國的英格蘭地區開始實施公眾在所有商店、超市、銀行、外賣店、郵局、火車站及機場客運大樓等必須戴口罩的新規定。但在究竟是警察還是店主應該執法在問題上,還不明確。就是說,當一個顧客走進商店時不戴口罩,是店主有權(主要是是否有意願?——難道把顧客拒之門外?)不讓他進,還是應該把警察叫來?警方呼籲店主執法,店主則反過來要求警方執法。英國多家超市集團及連鎖店都表示,他們不會強制執行新規定,對拒絕戴口罩的顧客罰款100英鎊。商家們普遍認為,自己的僱員沒有責任進行執法。而英國警察聯合會則表示,當局指望警員巡邏來確保新規定的切實執行,將是“不公平及不現實的做法”。

為此,媒體只好公開呼籲大家履行公民義務,自覺戴口罩。另據一家紙媒調查,英國公眾對於戴口罩的接受程度仍然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絕大多數英國人在離家出門時並不經常戴口罩,其中四分之一的人從來不戴口罩。另外十分之一的人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時,也沒有遵守現有規定戴口罩。調查表明,三分之二的英國人認為,應該在室內公共場所戴口罩。不過,八分之一的受訪者反對強制要求他們這樣做。

在瑞士日內瓦,當局宣佈從7月28日起,所有商店內將強制戴口罩。這使得日內瓦成為整個瑞士第三個商店內強制戴口罩的州。不遵守新規定的企業和商鋪將面臨最高1萬瑞士法郎的罰款。

在比利時, 根據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決定,從7月25日開始,在購物街、公共建築、市場、集市、舊貨店和其他人流大的場所,必須戴口罩。不遵守規定者,客人罰款250歐元,店家罰款750歐元 。

同時,該委員會決定,以後去餐廳或者咖啡館必須提供電話號碼或者電子郵箱,以便在發生病毒感染後追蹤接觸對象。具體內容如下: 每張桌子上可以僅留1個客人的電話號碼或者電子郵箱地址,;必須在到達餐廳時記錄下來,並保存14天;這些信息不得用於除抗擊新冠病毒以外的任何目的;14天后必須銷燬;客人必須明確表示同意;客人到達時如果拒絕留下聯繫方式,商家要拒絕提供服務。

另據報道,比利時佛蘭德濱海度假勝地的幾個城市8月9日宣佈,在近日的熱浪期間禁止“一日遊”。這個意思就是說,這些避暑勝地,只接受本地居民或在本地居住超過一定時間的遊客。

……

所有這些歐洲國家忽然加強防疫措施的大背景,是疫情的迅速反彈。正如比利時一位部長在電視上所說:“最近幾周感染數量驚人增加,如果我們不迅速採取行動,不用等到秋冬季,我們就將走向一場全面的災難”。所以,過去幾個月中那些隔靴搔癢、羞羞答答、欲說還休、猶抱琵琶半遮面式的種種措施,由於貫徹不力效果不彰,最終還是歸結於最簡單的——戴口罩、減少聚集、保持距離。

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抗疫將成為各國政府的主要任務之一,同時也考驗著各國政府執政能力和執政智慧。迄今為止中國所採取的抗議措施,被實踐證明是有效的。而其他國家的種種抗議措施,至今並沒有超出最先爆發疫情的中國所採取的措施,所表現出來的想象力和實際效果。如封城、禁足、人際隔離、限制人流聚集,以及現在正在實行之中的健康碼、旅行軌跡記錄等等。如果說開始階段的那些物理措施,更多的是一種應急手段的話,那麼後來的這些措施則凸顯了無線電子時代、移動通訊時代,網絡的重要作用和無可替代的效率。網絡特別是無線網絡在抗疫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健康碼,旅行軌跡的記錄是不是某種程度上侵犯了人的隱私?你什麼時間去過哪裡?跟誰一起去的?現場還有誰?……這些被大數據的健康碼一覽無餘。這還不是對隱私權的侵犯嗎?當然是,肯定是。但是這種侵犯有沒有可能不發生?以目前的人類科技能力看,有可能,但是代價可能將是病毒的肆虐,疫情的一次一次爆發。所以很有可能接下來無論各國政府和百姓願意還是不願意,只要有能力做得到採取這些措施,最終都要在疫情和隱私權之間做出抉擇。直到疫苗出現,或者病毒消逝無蹤,疫情悄然化解。在此之前,實在看不出還有什麼好辦法能夠抑制病毒的流行,阻擋疫情的肆虐。

14世紀中葉歐洲曾經爆發了鼠疫,即俗稱的黑死病。這場瘟疫在幾個世紀中反覆爆發,使當時的歐洲喪失了大約1/4~1/3的人口。但瘟疫的反覆爆發和流行,也使曾經是至高無上的神權受到質疑,讓教廷的統治動搖,使勞動力價格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甚至女權思想也開始萌芽。人類的反思,使文藝復興最終帶動歐洲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紀,而文藝復興又為後來歐洲爆發工業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礎。從這個邏輯上說,當年的黑死病孕育了今日歐洲社會生活的種子。

那麼這次新冠疫情,會不會也會像黑死病當年的流行一樣,在病患過後令人痛定思痛,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歷史性的變化呢?而其中,網絡又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以筆者現在的想象力,似乎還沒法作出預測!

猶抱琵琶半遮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