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015:武王伐紂竟是一場偷襲戰?

大家好,歡迎收聽本期的《鴞胖說千字文》,我是鴞胖。這一期節目是19年的最後一期,感謝大家對鴞胖的支持。估計您今晚都準備跨年了,不過鴞胖不會因為跨年就斷更的,畢竟誠信最重要嘛。在這裡預告一下,明天是元旦,鴞胖會更新一期特別節目,講講元旦,也想用特別篇,開啟鴞胖20年的征程,還希望您能支持我們的特別篇。接下來咱們開始本期的節目。

上一期鴞胖給您講了有虞氏和陶唐氏分別是誰,禪讓制,可能沒咱們想象的那麼美好。如果沒有印象的聽眾,可以返回上一期再溫習一下。接下來鴞胖就藉著給您往下講,聊聊“弔民伐罪,周發殷湯”。武王伐紂的事情,您比較清楚,但武王伐紂是一場偷襲戰,您知道麼?

在此之前,咱們先說說弔民伐罪。這是一個成語,出自《孟子》一書。原文是這樣的:“誅其罪,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慰問受苦的人民,討伐有罪的統治者。這段千字文中說的有罪之人,就是紂王。

《千字文》015:武王伐紂竟是一場偷襲戰?

紂王

咱們都知道武王伐紂,但千字文中提到的殷湯,是怎麼回事呢?商朝的君主名叫湯,而他們之後遷都的地方,叫做殷,大致在現在的河南安陽一帶。遷都之人,名叫盤庚,大約是商朝第十九位君主。商原本是興起於黃河中下游的一個小部落,後來實力逐漸壯大。在鳴條之戰中,打敗夏朝君主夏桀,建立商朝。那麼,問題來了,商朝君主為什麼要遷都?據《商書》中《盤庚》一篇記載,遷都原因為“殷降大虐”。這個大虐,可能是天災,也可能是人禍。您可能會問了,那盤庚為什麼一定要遷都,變法改革行不行?在當時,確實行不通。因為那個時期的商人,信天命。還是在《盤庚》一篇中,盤庚就提到了遷都的原因“肆上帝將復我高祖之德,亂越我家,朕及篤敬共承民命,用永地於新邑。”就是說上帝要恢復我們祖宗的豐功偉績到我們這一代王朝,所以我很急於敬奉上帝的這一旨意來拯救民命,以獲永遠定居於這新的地區。

那在盤庚之後,商朝還有沒有過遷都呢?可能還有。就比如咱們即將要講的武王伐紂,紂王當時所在都城就是朝歌,不是殷。但朝歌是真正的都城還是臨時都城,咱們就不得而知了。

《千字文》015:武王伐紂竟是一場偷襲戰?

世界文化遺產——安陽殷墟

說完了盤庚遷殷,咱們來聊聊武王伐紂。不知道您是不是和鴞胖一樣,最開始是從《封神演義》知道武王伐紂的故事,知道了酒池肉林、炮烙蠆盆。但真實的武王伐紂是什麼情況?您聽我慢慢道來。

反商的計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周武王的父親文王姬昌開始,就已經有所謀劃了。除了團結友邦外,周文王為反商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攻打崇國。崇國當時是東方強國,憑藉嵩山,就是五嶽之一的嵩山,進行嚴密的防守。所以文王進行了一場艱苦的攻城戰。文王滅崇後,順勢遷都,將都城從岐山遷到豐,就是豐收的豐,豐這個地方離著西安不遠。文王的目的很簡單,便於從這裡出發,調動大軍滅商。

當然,文王的宏圖偉願並沒有完成,就去世了。這個志願,只能由武王繼任了。但武王並沒有直接起兵伐紂,而是先進行“軍事演習”。《史記》中這樣記載:“九年武王上祭於畢,東觀兵至盟津。”這就是有名的孟津會盟。《尚書》中《泰誓》一篇中,這樣寫道:

“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雖然說法有些誇張,但會盟諸侯,卻是事實。只不過當時商朝力量尚可,所以沒有急於進攻。但商朝內部已經處於分崩離析的境地,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外逃。武王覺得時機已到,就率領精銳之師向朝歌進軍。

《千字文》015:武王伐紂竟是一場偷襲戰?

周武王

到達盟津之後,進行誓師活動,然後採用急行軍的方式,差不多一日行駛50多里,到達牧野。牧野在何地?大致在都城朝歌向南七十里的位置,類似於現在的郊區。《爾雅》中《釋地》一篇提到:

“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這片區域應該是殷王狩獵的地方,所以地形較為平坦。但在武王急行軍的時候,也遇到了問題,這個問題,曾讓武王一度想過放棄,就是天氣。

《韓詩外傳》中這樣記載道:“武王伐紂,到於邢丘,軛折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懼,召太公而問。曰:‘意者紂未可伐乎?’太公對曰:‘不然。軛為三者,軍當分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灑吾兵也。’”武王遇到了大雨,而且軛斷為三截。所謂軛,就是駕車時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這個折了,確實不吉利。但太公卻將穩定了武王的心,將伐紂進行到底。

到達牧野,武王沒有修整部隊,而是突襲朝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朝歌防守空虛。當時商朝部分主力部隊徵東夷未歸。當時紂王和東夷部落連年征戰,損耗很大。所以《左傳》中有云:“紂克東夷而殞其身”。在主力未歸的情況下,參戰的主要是朝歌的步兵和大批奴隸,武王用精銳之師對抗殘兵,結果自然不用說。

《千字文》015:武王伐紂竟是一場偷襲戰?

牧野之戰

伐紂成功後,武王在牧野舉行了告捷禮,告慰天神和祖先。這場告捷禮,一連舉行五天。這其中,有兩點值得提一下:首先,在出徵之前,武王帶著文王的牌位。這可以理解為向祖輩報告戰勝之事,跟咱們現在掃墓的時候和長輩說說話性質一樣。其次,就是比較血腥的,殺害百名戰俘作為祭品。周人雖然對於人殉的方式有些改變,但在武王時期,還沒有發展,仍舊繼承了商人的舊俗。

但鴞胖想問一個問題,紂王真的有描述的那麼壞麼?孔子的學生子貢曾經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就認為紂的惡,不是傳說的那樣。只不過是君子厭惡居於下流的位置,一旦處於下流的位置,那麼惡名就都歸在他身上了。鴞胖覺得,紂王的下流,主要還是他的失敗,至於是不是真的做了那麼多惡事,咱們並不知道。試想,如果紂王真的如此之惡,那商朝被滅後應該普天同慶,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反叛的諸侯呢?所以歷史,確實需要咱們辯證地看待。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歡迎您的收聽,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