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20,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鎮

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鎮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20,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鎮

冶陶村位於河北省西南部武安市西南27公里處,與涉縣接壤,是鎮政府所在地,全村總人口4412人,全為漢族,有耕地4537畝,山林3500畝。海拔700多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多年平均氣溫12.5℃,年日照時數2297小時,歷年平均無霜期196天。

冶陶鎮交通便利,有309國道和青蘭高速穿村通過、距磁(山)左(權)公路2公里,邯(鄲)長(治)鐵路從鎮東部2公里處穿過。在黨的領導下村民已告別靠天吃水的時代,現有飲水深井兩處、水質化驗達國家礦泉水標準。電力實現戶戶通,街巷通,150變壓器4個,100變壓器6個,達到供電充足,現村民生活生產水平也不再滿足小康水平。這一蘊含歷史文化背景的古老小鎮再顯歷史上的繁華。

冶陶建村於唐代,因村自古東周諸侯衛國邊疆之兵城外山莊窩鋪,故名野頭,後將野頭寫作冶陶。此地地勢險要、土地肥沃,物產豐饒,明清時逐步發展成為武安重鎮,冶陶自古即有經商之傳統,清乾隆年間開始,居民以農兼商,多家財主,在外商來冶陶經商的影響下,富裕起來,清代道光年間財主張子敬曾掛過千頃牌匾。清末民初開明紳士張麟臣畢業於北京民國大學,他的集資建學堂和禁菸訓子事蹟已編撰為書《太行之子張麟臣》。

他們大興土木,廣置房產,現保存有大批明、清代至民國年間的古民居建築,計1000餘處,較為著名的有大學堂大院、張子敬莊園(九門相照)、黃家大院、吳家莊園和黃儒英莊園等。現存的古民居、古街道基本保持了清代-民國初期的格局風貌,是武安乃至冀南民居的典型代表建築。據民國版《武安縣誌》載:“武俗尚房舍,建築整齊為本邑特色······牆厚屋高,以西南鄉為最······”。

冶陶鎮的古民居多為典型四合院建築形式、或數個相連接的四合院建築,硬山、懸山布瓦門樓,高臺基階。建築多為單簷硬山布瓦頂式建築、主房為單簷硬山布瓦頂式建築,配房為平房建築形式、主房為平房前出單步廊建築形式和樓房建築形式等建築。大的府第宅院還設有炮樓、搶眼、夾牆、暗室、地道等等,具有較強的防禦功能。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20,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鎮

古民居建築裝飾極為講究,主要以雕刻藝術和彩繪藝術為主,古民居建築的風格受山西建築文化的影響,清末至民國時期已形成了武安地方特色的建築文化特點。雕刻主要有石雕、磚雕和木雕,磚石雕刻多用於建築外裝飾,如:影壁、門樓、柱礎、房簷、窗臺、門楣等。木雕和彩繪多用於內裝修,如:門、窗、隔扇、屏風、牆圍、炕圍、柱頭等。

在各種功能佈局上經過精心的設計和規劃。如:上院(主人居住)、下院(傭人居住)、客廳、門廳、過廳、臥室、繡房、廚房、廁所、正門、馬道、偏門、給水、排水等方面功能分割。冶陶村的傳統古民居集中反映了清代-民國初期北方富商大賈在居住文化上的思想理念,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古閣樓,武安俗稱:村村都有閣,無閣不成村,冶陶村現存古閣樓九座,關帝閣(明)、玄帝閣(唐)、菩薩閣、丁字閣、里仁閣、拱鳳閣等,大部分建築年代為明代建築和清代早期建築。

冶陶村建築歷史久遠,文化底蘊深厚,許多流傳至今的神話傳說故事體現了與人相善、樂於奉獻、追求幸福生活極具教育理念。如藥王顯靈、黃龍廟顯靈、九龍戰、金絲姑傳說、張子敬發家傳說、關帝顯靈攔匪兵、冶陶燒鍋傳說等。

冶陶村西倚太行東達齊魯,歷史上是戰略要塞。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10月至1948年5月)晉冀魯豫邊區首腦機關進駐冶陶村(晉冀魯豫軍區司令部、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現有保存完好的中央局機關大院、司令部舊址、老一輩革命家舊居、窯洞等建築。

董必武、劉伯承、鄧小平、徐向前、楊秀峰等老一輩革命家曾生活戰鬥在這裡,並在這裡召開了幾次我黨我軍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華北財經會議,統一了華北各解放區的財經政策,調劑了財政收支;南征會議開始了挺進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進攻;土地會議(也稱冶陶會議),在全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使當時邊區的黨政組織、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發展,有力支援了全國的解放戰爭。此外,還在這裡出版了《毛澤東選集》,創辦了晉冀魯豫中央局機關報《人民日報》(成為今天《人民日報》的前身)。

河北電視臺“紅色之旅”攝製組、中央電視臺“烽火年代”劇組先後到冶陶拍攝。眾多名將之後到冶陶參觀,追尋親人足跡,如2005年2月22日,滕代遠之子滕久光、滕久明,李達參謀長女兒李彤妍,楊勇之子楊小平,王宏坤之子王新中等20位名將之後到冶陶參觀;2006年3月和2007年5月,劉伯承元帥之子劉太行兩次到冶陶參觀;2007年4月,左權將軍女兒左太北夫婦、陳賡大將兒媳、博古之子秦鐵、秦鋼等10餘位名將之後到冶陶參觀。中央、省市領導到冶陶參觀並指導工作,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文明辦主任胡振民、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國務院農村經濟發展中心原副主任吳象及夫人劉玉、全國人大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毛如柏、原中組部部長張全景、原中紀委副書記侯宗賓、國家體委原主任伍紹組、國家旅遊局副局長白鋼、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現省人大副主任張群生、副省長付雙健,先後到冶陶考察調研,2008年原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聶辰席到冶陶調研指導工作。

1982年被列入河北省革命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95年邯鄲市委、市政府將其確定為“邯鄲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被授予“河北省國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8月被批准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11月被授予“全國國防教育基地”。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村)-20,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