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梅湖北萬體,北苑街道能否誕生新的綜合體中心?

南梅湖北萬體,北苑街道能否誕生新的綜合體中心?


引子:


最近幾年和身邊朋友聊天的時候,總能聽到這樣的感慨:“義烏的人口變少了”、“市中心好像沒有以前熱鬧了”……


的確,主城區繡湖商圈附近,車水馬龍、門庭若市的景象似乎“大不如前”。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交通,五年前義烏環城線以內是常態化堵車,堵得那叫一個心塞。


如今,除了重大節假日和早晚交通高峰時段,主城區內已鮮有堵車,交通基本是順暢的。於是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受就是義烏的人口變少了。


但官方公佈的人口統計數據似乎與人們的感受大相徑庭。2019年金華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義烏去年常住人口增加了0.82萬人,增量位居全金華第一,人口總數達到131.86萬人。


南梅湖北萬體,北苑街道能否誕生新的綜合體中心?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8200人,在目前,人口出生數銳減、存量競爭的時代,一個縣級市能吸引到這個人口已屬不易,作為長三角“一極”的南京2019年僅增加了6.93萬人。


而根據更早的統計數據,義烏去年1-8月新增6.1萬人,全市總人口230萬人,創歷史新高。(注:常住人口和總人口統計口徑不一)


一、人口流動區域化,郊區化


其實官方的統計數據和大家主觀感受看似相悖,其實並不矛盾。原因是目前人口流動呈現區域化和城郊化的特點。


人口流動區域化是由於人口遷移的基本邏輯是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人朝機遇更多的地方走。這點在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已經獲得驗證,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發展規律。


日本、韓國等東亞發達經濟體的大都市圈在本國人口持續銳減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對本國人口旺盛的吸引力。而美國的“鏽帶”地區面臨的人口流出問題也十分嚴峻。


人口流動區域化在中國的表現就是“胡煥庸”線以西的人口持續向東部流入。義烏作為長三角地區經濟發達縣市加上城市品牌的加持,自然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口流入。


南梅湖北萬體,北苑街道能否誕生新的綜合體中心?

| 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區域化”是人口流動宏觀層面,那麼“城郊化”則是人口流動微觀層面,是發達地區城市內部的人口布局的調整。


不僅義烏主城中心人口在向郊區轉移,杭州、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口也逐漸往郊區轉移。筆者去年前往上海遊玩,一個切身感受就是淮海路的商業綜合體內人氣不及虹橋的商業綜合體。


過去,城市核心區由於擁有教育、醫療、商業等等配套,人口聚集度越來越高,帶來的負效應就是房價、租金等各項生活成本的急劇增加,於是倒逼普通收入人群往郊區轉移,市中心留下的則是“有錢人”。


南梅湖北萬體,北苑街道能否誕生新的綜合體中心?

| 圖片來源網絡


除了生活成本外,人口布局“郊區化”的另一重要原因則是城市交通體系的逐漸完善,人們出行的時間成本在壓縮。這點在義烏表現得尤為明顯。


過去5年,義烏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超期”投入,拉大了城市框架,以繞高速彼此聯通的義烏“外環”線已經形成,除此之外,義烏南北和東西均有數條主要幹道,城市內部還有快速公交和未來的輕軌。


而義烏的多項產業也在逐漸向郊區轉移,於是城市內部人口逐漸向郊區轉移就是順利成章。也是為什麼大家感覺市中心人口在減少。


二、形成主、副中心相互協調的城市格局


綜合來看無論是人口流動的“區域化”和“城郊化”都是包含在“大都市圈”發展大框架內的。


去年末《求是》雜誌曾發表一則文章——《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


文章的主旨之一就是明確中國未來發展方向以都市圈和城市群為主,文章原話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區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城市群,要想更好地發展這三個地區的城市群,勢必合理分佈三個地區城市內部的資源,完善城市郊區的相關配套,這樣才能承載更多的經濟發展要素。


南梅湖北萬體,北苑街道能否誕生新的綜合體中心?

| 圖片來源網絡


最近幾年,義烏新建的醫院、學校都在曾經的郊區,目的就是合理配置城市資源,完善過去“郊區”的配套。逐漸形成主、副中心相互協調的城市格局。


其中,大型商業綜合體是一個地區配套成熟的標誌之一,也是一個城市地區中心的標誌,就像義烏人約定俗成的城市中心就是義烏之心城市綜合體。


目前義烏8個街道6個鎮行政區域內,有9個鎮街已落成、在建商業綜合體,數量達到了10個!算上前幾天後宅出讓的地塊,目前義烏已建成、在建、和規劃的商業綜合體就已有11個。


三、多中心一核心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主城核心:義烏之心城市綜合體(稠城街道)


副城中心:

新城吾悅廣場(江東街道)

萬達廣場(稠江街道)

新光匯(福田街道)

鴻翔·萬體廣場(北苑街道)


鄉鎮中心:

佛堂寶龍廣場(佛堂鎮)

蘇溪之心(蘇溪鎮)

城西寶龍廣場(城西街道)

青口寶龍(江東街道)

廿三里紅星寶龍廣場(廿三里街道)


南梅湖北萬體,北苑街道能否誕生新的綜合體中心?

| 圖片來源網絡


但隨著電商對線下銷售的衝擊,傳統商業綜合體的商業聚集效應正在下降,因此傳統商業綜合體紛紛開啟了轉型之路,朝著多元化和體驗式方向發展,與線上銷售形成差異化競爭。


如今的商業綜合體內包羅萬象,從美容美髮、拍照、兒童培訓、電子遊戲到餐飲、娛樂、電影院等等應有盡有,體驗式的項目佔比越來越高,而傳統服裝銷售的規模則一縮再縮,義烏之心在北門甚至開闢了攀巖的專區。


如今的商業綜合體更像一個能滿足人們衣、食、購、住、玩所有需求的地方,成為人們週末休閒娛樂的去處,在裡面呆一天都不會無聊。


四、萬體廣場能否成為未來北苑的新中心


正是傳統商業綜合體開啟轉型,於是一種新興的商業綜合體應運而生——主打體驗的主題式商業綜合體。


其商業邏輯就是通過一類特色鮮明且必須線下體驗的主題來吸引人流,帶動全家來此商業綜合體內消費。


北苑的鴻翔·萬體廣場就是這類商業綜合體,它主打的是體育概念。選擇體育作為主題是因為絕大多數體育運動都需要通過線下方式來體驗。


南梅湖北萬體,北苑街道能否誕生新的綜合體中心?

| 鴻翔·萬體廣場效果圖


萬體廣場自持了籃球、羽毛球、網球、乒乓球、游泳等眾多體育場館,並對定時段對公眾免費開放,通過體育+綜合體的方式,引來人流來商業綜合體消費。


北苑街道作為義烏畝均GDP產出最高的地區之一,街道內共建成市級電子商務園區6個,佔全市總數42.8%;創成五星級電商村10個,佔全市總數83.3%;發展電商企業25000餘家,從業人員近10萬人,電商產業年交易額破百億元,區域本身擁有強勁的消費基礎。


南梅湖北萬體,北苑街道能否誕生新的綜合體中心?

| 鴻翔·萬體廣場鳥瞰效果圖


過去北苑的商業中心是北苑街道辦事處所在駐地的樂購超市,但目前單一的購物模式對人流的吸引作用在逐漸減弱,北苑正面臨無商業中心的窘境。


此時,鴻翔·萬體廣場正好起到一個承接作用,不僅與梅湖體育中心形成“南梅湖 北萬體”的互補,滿足義烏北部人口的運動需求,也將憑藉商業綜合體成為北苑新的中心。


文|知先生

編輯|知小妹

©本文版權歸公眾號“知樓”所有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