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低調的牛人,萬曆三大徵參加了其中兩個,成功打敗豐臣秀吉

你來關注我,我來給你講故事,我是會講故事的奶爸空桑

明神宗朱翊鈞在位期間,發動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西北方面為了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發動的寧夏之役、西南方面平定苗家土司楊應龍的播州之役,以及東北方面在鄰居家抗日援朝的朝鮮之役。

雖然這三大徵明朝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鞏固了東亞宗主的地位。但克敵三千自損八百,打仗就意味著勞民傷財,由於耗費了天價的財力和物力,明朝本身也元氣大傷,這也是朱明王朝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是低調的牛人,萬曆三大徵參加了其中兩個,成功打敗豐臣秀吉

有一個牛人參加了萬曆皇帝這三個大項目裡的兩個,嚴格說是兩個半場,即播州之役的上半場和朝鮮之役的下半場,並且發揮出色,這個人叫邢玠。

邢玠屬於低調的牛人,先後擔任過明王朝的御史、巡撫,後升至南京兵部侍郎、兵部尚書。也許是他的戰功主要建立在明朝的鄰居朝鮮家門口,所以他的名號可能都沒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響亮,甚至不如他的對手楊應龍和豐臣秀吉大,在民間的存在感也不是特別強,但卻為抗日援朝,保衛祖國作出了極大貢獻。

播州之役的上半場

播州即今遵義,夜郎自大說的夜郎國就是那裡。

播州之役的挑事人是當地土司楊應龍。楊應龍其實並不是播州本地人,祖上是遠隔千山萬水的山西太原人。因為唐僖宗乾符年間,南詔國和唐王朝發生摩擦,舉兵攻陷播州,楊應龍的老祖宗楊端收復播州並受到唐朝的封賞,從此在播州地面上當起了土皇帝。唐宋元明,楊家從楊端到楊應龍一共傳了29代子孫。

他是低調的牛人,萬曆三大徵參加了其中兩個,成功打敗豐臣秀吉

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交橫跋扈的楊應龍被人舉報謀反,坐法當斬,楊應龍提出以二萬金自贖。

此時正值第一次朝鮮之役,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明朝全國上下正在徵兵準備援朝。楊應龍瞅準機會,加大贖罪籌碼,提出願帶兵五千從軍效力,因此獲赦免。但是,楊應龍嘴上闊綽卻沒有實際行動,依舊窩在播州老家。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播州隔壁的四川巡撫王繼光看不下去了,與總兵劉承嗣兵分三路征討楊應龍。楊應龍繼續發揮兩面三刀不講誠信的特長,一面假裝承諾投降,一面卻帶領苗兵據關自守,派出偵察兵刺探軍情,伺機進攻。結果劉承嗣兵敗,死傷大半,王繼光無奈撤兵。貴州方面派兵助力協助平叛,也無成果。

他是低調的牛人,萬曆三大徵參加了其中兩個,成功打敗豐臣秀吉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萬曆皇帝調遣邢玠負責平定楊應龍之亂。

"冬十月己未,南京兵部右侍郎邢玠總督川、貴軍務,討播州宣慰使楊應龍。"

邢玠到達蜀地已經是第二年了,此時東北方向的朝鮮之役已經開打。經過對國內國際形勢的分析,攘外必先安內,邢玠認為如果此時將帝國大量的財力、兵力和精力被投擲在川、貴地區,勢必會在朝鮮戰場支絀乏力,應該以和談來儘快結束這場叛亂。在其努力下,楊應龍也趁坡下驢主動請降,表示願意歸順。

明朝由於要抗日援朝,因此對此事格外開恩進行軟處理,楊應龍僅被革職,由其子楊朝棟接替出任宣慰使,繼續保持楊家在播州的地位,這場叛亂就這樣暫時平息了下來。

雖然邢玠的招安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明廷對邊境少數民族的盤剝壓榨。事實上,出於歷史的侷限,他也不可能解決,但卻為明朝抗日援朝做好了後方保障。

至於楊應龍的再次造反,那是後話了。

朝鮮之役的下半場

萬曆二十年,日本的草根太閣豐臣秀吉由平民逆襲,繼織田性長遺業,基本統一日本。處在巔峰的秀吉做起了攻佔大明的春秋大夢,但他首先把槍頭對準了中國的鄰居朝鮮,既作為試探,也作為跳板。

朝鮮之役實際是分了兩個階段的,也可以說是有兩次。日本稱為"文祿之役"和"慶長之役",朝鮮稱為"壬辰倭亂"以及"丁酉再亂"。

第一次朝鮮之役,邢玠由於尚在處理楊應龍的爛攤子,因此並無直接參與抗倭援朝之事,其表現主要是在第二次朝鮮之役。

他是低調的牛人,萬曆三大徵參加了其中兩個,成功打敗豐臣秀吉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中方和談使者沈惟敬利用兩國語言不通,通過偽造國書,企圖欺上瞞下製造兩國和談成功的事情暴露。中日雙方談崩之後,膨脹的豐臣秀吉發動第二次侵朝行動,而震怒之下的萬曆皇帝則把邢玠派到了朝鮮戰場。

"以兵部尚書邢玠總督薊、遼;改麻貴為備倭大將軍,經理朝鮮;僉都御史楊鎬駐天津,申警備;楊汝南、丁應泰贊畫軍前。"

邢玠抵朝初期,形勢是十分嚴峻的,戰力不足,戰略位置不佳。

六七月間,日軍接連攻佔慶州、南原,全州,逼近王京(今首爾),甚至可以從海上直面天津等地,明軍總兵官麻貴一度還有過放棄王京退守鴨綠江的想法。

邢玠一面向朝廷繼續請兵增援,一面親赴漢城,指揮明軍在稷山展開狙擊戰,有力地阻擋了日軍的進攻,並起到了掌握戰局、穩定人心的作用。《明史》中記載道:"玠既身赴王京,人心始定"。

他是低調的牛人,萬曆三大徵參加了其中兩個,成功打敗豐臣秀吉

邢玠又與參軍李應試商議定計,提出明政府仍願和談,勸說日軍小西行長、石田三成等主和派停止進攻,並離間他們同主戰派加藤清正的關係,製造矛盾,瓦解日軍攻勢。

日軍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小西行長、石田三成等文治派和加藤清正、福島正則、黑田長政等所謂的賤嶽七本槍本來就矛盾重重。邢玠的離間計在日本軍官之間收到了明顯效果。由於緩兵之計的成功,延緩了日軍的進攻,為明朝援軍的二次入朝贏得了時間。

十一月,邢玠分兵三路,手下大將楊鎬、麻貴各率左右大軍圍攻據守蔚山的加藤清正。高策率中路軍向南挺進,圍點打援,阻止小西行長援救加藤清正。但由於豬隊友楊鎬指揮失當,遇亂臨場先逃,致使蔚山之戰功虧一簣。

他是低調的牛人,萬曆三大徵參加了其中兩個,成功打敗豐臣秀吉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邢玠考慮到明軍缺乏強力水軍,在部隊配置上存在短板,無法從海陸兩面包抄圍殲日軍,便從江南招募水軍。至二月間,明軍大批援軍到來。

"都督陳璘以廣兵,劉綎以川兵,鄧子龍以浙、直兵先後至"。

在得到支援後,邢玠作為朝鮮戰場的最高統帥"摽劍登壇",分派諸將:東路麻貴,中路李如梅(後換為董一元),西路劉綎,水路陳璘,各守汛地,相機行剿。而日軍也分為三路:東路加藤清正,屯兵蔚山;中路島津義弘,佔據泗州,西路小西行長,盤踞曳橋、粟林。

此後半年,中朝聯軍和日軍互有勝負。正在兩軍僵持時,十月,日方豐臣秀吉病死消息從日本國內傳到朝鮮戰場,日軍厭戰情緒達到頂峰,士氣低迷的日軍決定撤軍。

他是低調的牛人,萬曆三大徵參加了其中兩個,成功打敗豐臣秀吉

十一月,日方東路加藤清正、中路島津義弘先後撤退,中朝聯軍開始追擊,斬獲頗多,並封鎖了小西行長部的出海之路。島津義弘率領水軍通過露梁海峽,欲援救小西行長。

中朝方面則在露梁海北側佈置了埋伏,由老將鄧子龍擔當前鋒大將;明軍水師主力作為左軍,從在昆陽之竹島與水門洞港灣出發,由陳磷率領正面阻擊日軍;李舜臣率李氏朝鮮軍官為右軍,開進觀音浦,與明軍形成夾擊之勢。

就這樣,東亞近古時代規模最大的海戰——露梁海戰就此打響。經此一役,日軍艦船幾乎全部被擊沉,人員死亡數以萬計,僅有島津義弘50餘艘戰船突圍。但中朝聯軍方面也付出了李舜臣、鄧子龍等軍官戰死的代價。

他是低調的牛人,萬曆三大徵參加了其中兩個,成功打敗豐臣秀吉

露梁海戰後,日軍主力部隊退出朝鮮戰場,殘部也陸續消滅殆盡。萬曆二十六年底,邢階率領明軍取得朝鮮之役的全面勝利,中日朝歷時7年之久的戰爭終於宣告結束。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春,邢玠率明援朝軍隊班師回到祖國。回朝後,邢玠被封為青州千戶侯,並提出了戍兵、物資、海防等十大建議鞏固朝鮮之役的成果。

他是低調的牛人,萬曆三大徵參加了其中兩個,成功打敗豐臣秀吉

為紀念邢玠挽救朝鮮于危難的豐功偉績,朝鮮的李氏王朝特意鑄起了銅柱,並在釜山建立為其祠堂。邢玠當年穿戴使用過的鎧甲等物品,現在也被分別存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山東省博物館中。

他是低調的牛人,萬曆三大徵參加了其中兩個,成功打敗豐臣秀吉

喜歡別忘點贊,喜歡就來關注,我是會講故事的奶爸空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