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00匹到70万匹,大唐王朝靠这4招维系着铁蹄军团

你来关注我,我来给你讲故事,我是会讲故事的奶爸空桑

马,作为和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从被驯服的那一刻起,就和战争捆绑在了一起。

从跨着乌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到骑着赤兔走五关的关羽,马不仅拥有力量与速度,成为古代武士的装逼利器,更被赋予了忠臣、益友、知恩图报等美好的人性品格,在古代的精神生活中还具有崇高的特殊地位。

从3000匹到70万匹,大唐王朝靠这4招维系着铁蹄军团

所谓龙马精神,在古代文化中,普遍认为马带有龙的基因,是龙在凡间的血脉后裔,甚至有一些名驹直接被认为是龙的化身,具有龙一样神奇的法力。马虽然是被人驯化的家畜,却龙一样被称为天龙天马,受到世人膜拜。

从南北朝时期开始,马镫开始成为骑兵的配置,骑大马、刷花枪,大战三百回合这种最热血的高级戏码终于可以上演。

经过南北朝的大分裂时期,中国进入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开疆扩土,开创大唐气象,在亚洲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泽被天下的权威,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们所能得到的战马数量。

唐朝的战马,主要继承于隋朝的皇家马匹,但数量极少,只有3000匹,后来又得到了突厥部落的少许资助。在经历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到了唐高宗李治麟德年间(664年左右),李家人用了50年的努力,使马匹数量暴增为70万。此后经过武则天、中宗、睿宗到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数量下滑到23万,再到开元十三年(725年),再次上升到43万。

从3000匹到70万匹,大唐王朝靠这4招维系着铁蹄军团

战马成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最重要军事物资。无论是人马俱披重甲的冲击骑兵,还是轻马角弓的游牧骑兵,战马都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砝码,甚至上升到了国家存亡的高度,"马者,国之武备,天去其备,国将危亡!"

作为一种紧俏的战略物资,唐朝战马的主要来源包括但不限于饲养、互市、战利品、进贡等方式。

首先当然是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唐王朝的中央政府先后设立了尚乘局、监牧使、闲厩使等岗位负责养马事宜。在秦州、兰州等西北地区设立皇家马场,分为保乐、甘露等八坊,并招募农民垦种。又设立四十八监,并按照饲养规模进行等第区分,其中饲养规模在五5000匹以上的称为上监,3000匹以上的称为中监,1000匹以上的称为下监。中央每年还会派出督导组,对马匹的数量、质量等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决定官员的年度绩效。如果马匹数量少于要求达到的额定数量的话,负责官员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某些法令严厉的时期,短缺一匹马,要受到三十竹杖的惩戒。

从3000匹到70万匹,大唐王朝靠这4招维系着铁蹄军团

唐朝也涌现除了张万岁、王毛仲等著名的马政主官。甚至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登位大宝之前,以平王的身份总领中央骑兵,并当起了马倌,兼管"内外闲厩",亲自抓养马工作。

这些马被称之为"国马",用途是为国家服务,或是作为战马,或是做为驿马。马的身上许多部位都被烙上了表明官马身份的烙印,用来表明马主人的身份以及马的年岁、类型、品级以及状态。甚至有些马会被烙上"飞""龙""风"等字样,这些带有中二气质的符号彰显了该马的速度和耐久力。

从3000匹到70万匹,大唐王朝靠这4招维系着铁蹄军团

其次是就买买买

经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王朝积下了雄厚的家底,为了补充马匹数量,大土豪唐朝在安西、马邑、受降城等与北方少数民族接壤的边境地区设立马市,并且制度化,开始各种买买买。这些采购来的胡马,带来了优良的基因,极大改善了国营马场马匹的身体素质。

当然在有钱的时候自然是毫无压力随便花,买多买少也由买家说了算。但地主家也有落难的时候,安史之乱后,唐朝财政吃紧,回纥、突厥这些卖家就开启了强卖模式。

马的价格从最便宜的1缣哄抬到了40缣,暴涨了整整40倍,一年的成交数量在万匹,还经常捣糨糊以次充好,向中国大量倾销劣马驽马。

在价高、量大、质量差的情况下,面对触目惊心的天价账单,唐王朝本着能用钱摆平就不动手的原则,照单全收,和这些异族维持着塑料友谊情。

从3000匹到70万匹,大唐王朝靠这4招维系着铁蹄军团

再看进贡

外族的贡献有时也可以暂时缓解马匹不足的问题。贞观十七年,唐朝的西部邻居薛延陀真珠可汗派侄子突利设来向李世民进贡,一次性献马5万匹,牛、骆驼万头,羊10万口,出手相当阔绰。吐蕃、契丹、回鹘以及西域各国也曾在不同时期向唐贡献过战马。

说实话,这些唐朝的好邻居们其实也不吃亏,这种进贡往往回去的时候回带有大量的金银珠宝,毕竟大唐天子要的是面子,而丰厚的回报会使这些游牧民族隔三差五地惦记着来中原旅游。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进贡就是打着和亲的旗号,一般一次在1000匹马到2000匹,加上黄金白银若干,就成为了某位公主的聘礼。

不过进贡毕竟是一种不可靠的来源,特别是当唐帝国的权威衰落以后,这种没事就别指望了。

从3000匹到70万匹,大唐王朝靠这4招维系着铁蹄军团

最后是战利品

仍旧以唐太宗时期为例,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东征高丽取得巨大胜利,史载"获马五万匹,牛五万头,铁甲万领,他器械称是"。同时坑杀了3300名靺鞨兵,搞得高丽举国震动,数百里无复人烟。不过史书是胜利者的史书,以少报多是历来的传统,夸大溢美也在情理之中,是否真的获得了五万匹马可能李世民自己也搞不清楚。

还有一种非常规手段,骗

安史之乱时,史思明和李光弼在河阳隔河对垒。为了耀武扬威虚张声势,史思明每天把自己的军中的马拉到河边洗洗涮涮,向李光弼方面造成好像兵强马壮实力雄厚的假象。

李光弼也不甘示弱,在城内集合了500匹母马,以及这些母马生下小马驹。次日,乘史思明再次放马洗澡的时候,李光弼把母马赶到城外,母马因思念小马驹而嘶叫不已。不得不承认异性相吸是有道理的,史思明的战马则成功地被这些母马的叫声所诱惑,纷纷渡河而来,中了美马计的战马全部被李光弼收入囊中。

从3000匹到70万匹,大唐王朝靠这4招维系着铁蹄军团

总之,从政权建立之日起,唐朝政府尽了一切努力,使官养马匹的数量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上,这也间接的保证了"天可汗"的权威得到认可,唐朝军队的优势地位得到确认。

参考:资治通鉴

喜欢别忘点赞,喜欢就来关注,我是会讲故事的奶爸空桑

从3000匹到70万匹,大唐王朝靠这4招维系着铁蹄军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