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是不是三國演義裡趨於完美的人

常山趙子龍(趙雲),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很多人認識他都是從小說《三國演義》裡面瞭解的,其實大部分三國人物很多人都是從《三國演義》裡面瞭解的。很多人對趙雲在長坂坡七進七出影響頗深,這當然只是小說裡面的神化,客觀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演義裡趙雲除了“渾身是膽”之外,其他各項綜合能力都很強,沒有什麼明顯的性格短板(關羽狂傲自付,張飛尊上鄙下這些性格缺陷都給自己帶來了殺身之禍),被後人稱為“完人”。

趙雲是不是三國演義裡趨於完美的人


一、渾身是膽

可能大家對趙雲勇敢這樣性格特點的認知是長坂坡單騎救主,其實趙雲渾身是膽的來由是在漢中爭奪戰中,趙雲憑十餘人馬,在數千曹軍先鋒手中一次次突進。救回黃忠與張著,並在曹軍追到趙雲營寨時,趙雲大擺空城計,打開營門淡定自若,嚇得曹軍以為內設伏兵,紛紛逃竄,相互踐踏死傷無數。老闆劉備得知趙雲這樣表現之後不由得驚歎“子龍渾身是膽也”。

趙雲是不是三國演義裡趨於完美的人

二、趙雲真的沒被重用嗎?

這個話題一直是熱門話題,並且有很多自媒體都在說,都認為劉備不重用趙雲,其實趙雲早年跟隨公孫瓚在幽州一帶抗拒一些少數民族對東漢的入侵(三國割據如此混亂,那些少數民族也沒拿漢族中原怎麼樣,反而被打得要死,當然曹操孫權等人也為此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後來與劉備認識,劉備很欣賞趙雲。趙雲的哥哥去世之後,趙雲要回家戴孝,向公孫瓚辭職,劉備得知後認為自己生後恐怕再也難見趙雲,握著他的手久久不肯分別,由此可見果然是好基友。趙雲作為劉備的創業夥伴,劉備當然深刻了解趙雲的為人性格。很多人說劉備給趙雲的官不大,由此可見對趙雲不夠重用,這是錯誤的認識。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劉備集團的政治構成,簡單來說就是由一起起家的夥伴、荊州士族,益州士族,其他地域歸降人員等四部分構成。當時劉備奪取益州建立季漢,在冊封官職時,當然不會得罪這樣益州土著,對於許靖這種廢材文人,法正都說“重用許靖,以眩遠近”。推測劉備是深知趙雲性格謙虛不愛慕虛榮,而又為了平均官職,才沒給趙雲封大官的。

趙雲是不是三國演義裡趨於完美的人

有人要說了,為什麼之前劉備沒建立政權的時候,趙雲一直是保鏢,沒自己主持過一場戰役。那就參考一下漢水之戰吧,另外讓趙雲當保鏢也側面反映了劉備對趙雲的信任,況且趙雲二救幼主,對劉備的忠心可見,趙雲也是劉備託孤的唯一武臣。

又有人要說,為什麼每次劉備出去打仗,趙雲帶的都是後備師而不是先鋒,後備師未必沒有先鋒重要吧歷史上好多次戰爭都是老家被一鍋端了而打輸了(官渡之戰就是典型例子)。而且這也可見劉備知人善任,知道趙雲的性格穩重,肯定不會出什麼亂子,後備師對他來說肯定最合適的。假如你是個功成名就企業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天馬行空,敢想敢幹,喜歡富貴險中求,另一個性格穩重敦厚、善於持家守業,那你說自己的家務事是給前者管還是後者管呢?

趙雲是不是三國演義裡趨於完美的人

三、戰略眼光最高之一

要對抗曹老闆,孫劉聯盟這項戰略是不能動搖的,諸葛亮,魯肅,趙雲三人深知這一點,他們三人也是極力維護這一項戰略,。在劉備準備興師伐吳的時候,諸葛亮跟趙雲就站出來講“當今國賊為曹”這一矛盾主體,為解決這一矛盾的必要條件就是孫劉聯盟,所以無論如何都不能伐吳,比起諸葛亮,趙雲提建議的次數最多,最後導致劉備為此對趙雲不高興,舉兵伐吳的時候就沒帶上趙雲。

趙雲是不是三國演義裡趨於完美的人

四、人品

另外趙雲具有體恤民情,不愛戀美色、不與人同流合汙這些優良品格,這些大家想詳細瞭解都可以上網搜一搜。所有綜上所述,趙雲文武兼備,忠義無雙,品德高尚,堪稱完人。

趙雲是不是三國演義裡趨於完美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