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其实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点阿Q

文|驿路奇奇

鲁迅先生,大家都不陌生。他的很多作品,直到今天仍不过时,读后依旧能对人产生警醒和激励作用。回想从小到大我们学过的课文,不少都出自鲁迅先生之手,而且不乏经典之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故乡》主要侧重回忆,《药》《记念刘和珍君》《狂人日记》意在折射人性和批判现实。

他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态度面对着敌人和民众,他从不惧怕任何诋毁和封杀,他认为在这世上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价值,一旦不能再为大家服务,他则希望自己和自己的文字能够“速朽”。

然而,大浪淘沙,时代毕竟有自己的选择,能够长盛不衰的作品毕竟有其独特的魅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阿Q正传》就是一部跨越时代变革、堪称经典的优秀作品,很多朋友在中学时代还有幸学习过。

读鲁迅:其实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点阿Q

时代造就了阿Q

作品中,鲁迅先生用类似素描的笔触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看似独立、实则充满关联的小故事,使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阿Q的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作为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中篇小说和他的早期作品之一,《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最早发表于上世纪20年代初的北京《晨报副刊》,后来又收入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陆续被翻译成四十多种不同的语言,流传海外。1981年,该作又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可见,其艺术魅力非同一般。

鲁迅先生用其独特的“解剖”精神,使读者对这部发人深省的作品印象深刻。自作品发表后,“阿Q精神”便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迅速红遍大江南北,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大家一定很好奇,到底什么是“阿Q精神”呢?怎样做才算是“阿Q精神”的践行者呢?“阿Q精神”,简单来说就是精神胜利法,遇事不愿解决,不愿面对,只一味地用一些自我迷醉、自我安慰的说辞和做法来寻求解脱和自我疗愈。好让自己在遇到艰难困苦时不那么难过,在自己为自己搭建的避难所中平安喜乐,进而实现乐而忘忧。

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阿Q正是如此,欺软怕硬不说,被比自己强势的一方侵害,也找各种理由为自己打圆场,甚至于有时候自己打自己也能想象成自己打别人,从而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今天,我们不妨一起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

读鲁迅:其实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点阿Q

作品中的其他人又何尝没有一点“阿Q精神”

作品采用相对传统的“章回体”写法和类似寓言故事的讲述方式,共分九章。讲述了阿Q从卑微到中兴再到衰败的全过程。故事的情节线并不复杂,所有的章节都围绕阿Q展开。主要人物,除了阿Q,还包括赵老太爷、假洋鬼子、赵秀才、吴妈、小D等。

作品发生的时代背景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历史掌故、风土人情都是鲁迅先生熟知的,所以,通读全书,你会发觉这部分的描述反而比革命本身占得比例还要重,而文中的革命,没有大场面的植入,而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的变化,来展现革命带给人们的变化。以揭露为目的,作品中故事只是手段,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说理不那么枯燥。

阿Q,孤身一人,靠给富人家做活维持生计。生活虽不富裕,但勉强可以过活。虽然他也常常受到欺负,但偶尔喝喝小酒,欺负一下比自己还弱小的同胞,日子过得倒也还算惬意。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他生出恋爱念头的时候,在吴妈面前的表白示好没有让他得到幸福,反而使其成为了人人喊打、被迫离开家乡的流氓。要不是后来去了城里,又赶上革命,依靠倒卖些来路不明的稀奇玩意儿挣了些钱,他大概这辈子都没有机会翻身了。

翻身之后,阿Q不仅比先前阔,可以用现钱打酒,竟然还获得了与其身份地位悬殊的赵老太爷的尊重。尽管那段日子很短暂,但对他来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生命历程中光辉灿烂的一页,值得好好炫耀一番。

读鲁迅:其实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点阿Q

然而,冒充革命者未能持久,去寺庙施行破坏行动迟了一步,阿Q的把戏终归露了馅,人们不仅越发瞧不起他,他的身份地位也大不如前,先是锒铛入狱,而后则被游街示众,被枪毙。他的美梦终于到头了,彻底被粉碎了。

赵老太爷与阿Q的关系,有点复杂。最初他们应该算主仆,阿Q还可以算是赵老太爷嘲笑和发泄的工具。后来阿Q返乡,二人的阶级属性虽本质上并未发生变化。但对赵老太爷来说,阿Q却因为有了可利用之处,瞬间变得“可爱”起来,对其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甚至趋炎附势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假洋鬼子和赵秀才,应该算是读过些书的。一个留过洋,一个固守着正统教育。看似有所区别,但殊途同归,阶级观念占了上风,除了欺辱像阿Q这样的可怜人,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争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他们所谓“革命”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争取利益的一个幌子。二人的势力和根基虽不及赵老太爷,但对付下层民众还是绰绰有余的。

比如:表白事件之后,赵秀才成了正义的化身,控诉阿Q欺辱寡妇吴妈,用竹竿打他,还让他花钱赔偿,一下子赔了个底掉。阿Q不仅从此彻底丢了颜面,还失了混口饭吃的本钱。此事一出,阿Q再也无法在庄子里待下去,只好另谋出路。

读鲁迅:其实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点阿Q

吴妈是作品中除了小尼姑之外,唯一一个女性形象。作为阿Q在失意时的性幻想对象,她未必美艳动人,只是因为触手可及、便于下手才落入阿Q的视线而已。他没有料到,吴妈这样一个没事跟他扯闲篇、同样是下等人的寡妇,竟然用一声惨叫,轻而易举地改变了他的命运。

可以说,表白事件后,阿Q很受伤,身体和心灵都很受伤。不仅挨了打,还赔了钱,最后落得没人肯雇他做活,只得离开家乡的地步。其实,这一次不同于触摸小尼姑事件,他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如果一定要说便宜,也只是嘴上痛快了一点而已。“我要和你困觉”,仅仅这么一句话,还未来得及实施,那些想法和念头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至于小D,阿Q一向是不放在眼里的。他认为小D比自己地位还卑微,更是只有自轻自贱的份,对其大骂特骂极大地满足了阿Q的虚荣心,地位上仿佛也高了一级。小D未必不想反抗,可恰如阿Q面对赵老太爷等人的无奈,他同样也是无力去争取自己权益的。直到后来阿Q因为表白,愈发不受人待见,小D才敢站出来,与阿Q互拔辫子。虽然阿Q心里不爽,但生计都成问题了,哪还有时间论及其他?

读鲁迅:其实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点阿Q

阿Q选择了时代,我们又当如何自处?

很多人读过这部作品后,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和平衡感,因为无论如何自己都没有阿Q惨。的确,似乎大部分人混得都比他好多了,生活温饱,家庭和乐,虽然还是会有些不如意,但起码能够维持基本的体面。

从中兴到末路,从冒充革命党到不允许他革命,阿Q每一段人生历程的转换,间隔时间都不长。也就是说,他的人生,大部分的时光是灰暗的,没有亲人子女,没有爱情温情,既无身份地位,也无一技之长,即使偶尔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光,也不足以把他的内心照亮。

说到底,阿Q算是一个反面教材。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刻成为阿Q,他的出现,对我们来说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虽然很多时候,“阿Q精神”也能够化解尴尬,消解苦闷。但更多的时候,它则可能是有害的。

读鲁迅:其实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点阿Q

所谓:凡事都讲究度,过分依赖“阿Q精神”,是不求上进、自甘堕落的表现。而在深陷困境的时候,适当地用精神胜利法安慰一下自己,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鲁迅先生借阿Q的残酷局面,告诉我们:如果想摆脱困境,光是精神胜利,恐怕远远不够。任何时候,自我提升才是关键。只有全方位地自我塑造,提升自我修养,才不至于招人嫌弃,最终走向末路。

作者:驿路奇奇,珍爱写作,坚持原创,专注书影评,偶写散文游记,乐交同好,愿笔下的文字开出花来,为你种下一个温暖的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