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開放 豫出彩丨這些知名項目緣何落地河南

豫開放 豫出彩丨這些知名項目緣何落地河南

疫情期間,新鄉經開區與新加坡豐樹集團通過“不見面”方式簽約。

□本報記者趙振杰

格力電器、上汽集團、寶武鋼鐵、恆大集團、比亞迪、北京首創、中國電建、珠海銀隆新能源、阿里巴巴、華為——帶動力強、智能製造、新產業新業態……延鏈補鏈強鏈,加速培育新興產業集群,這些項目的引進和落地,將有力支撐河南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數據更能說明問題,2017年~2019年,全省僅引進省外資金項目就超過15000個,合同利用省外資金68653.4億元,累計實際到位28747.7億元,佔全省固定資產的五分之一左右。全省共引進合同省外資金10億元以上項目1371個,吸引國內500強企業165家。

在大項目加速落地的今天,透過這些項目及數據,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這些項目“青睞”河南、落地河南,與河南經濟社會共成長?

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明確,我們要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圍繞產業鏈、瞄準新興產業,突出招大引強,提高專業化招商水平,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從各地實踐來看,正是因為全省各地圍繞主導產業,積極延鏈補鏈,注重引進帶動力強的項目,才有了多個項目落地開花並發展成多個產業基地的良好局面,也積極促進並形成回穩向好發展態勢不斷拓展的今天。

圍繞主導產業“引鳳凰”,河南各地精繪“招商圖譜”

實現高質量發展,對河南傳統產業優勢的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的強化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佈局,提出了更高更緊迫要求。在此背景下,河南各地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規劃了招商引資重點產業,編制了產業鏈招商圖譜,制訂了一攬子“引得鳳凰來”的招商行動計劃。

記者梳理發現,省會鄭州從2019年至今招商引資亮點頻出,上汽、紫光、阿里、華為——每一個項目落地,均博得眾多期待。從生產端、服務端、研發端發力,依託龍頭項目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加速構建集聚集群態勢,圍繞電子信息產業鏈落地了富泰華5G手機精密機構件等33個項目,圍繞數字產業鏈集聚了紫光智慧計算終端全球總部、中軟國際“中原數字總部”基地等42個項目。

洛陽依託雄厚產業基礎,做大做強先進裝備製造、新材料、高端石油化工、電子信息、旅遊5大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機器人及智能製造、新能源、生物製藥、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6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文化、科技服務、牡丹、健康養老、高效農業5大特色產業,形成“565”現代產業體系,並編制了產業招商圖譜。

許昌明確新能源及網聯汽車產業、智能電力裝備產業、節能環保裝備和服務產業、高純硅材料產業、5G產業、工業機器人產業、再生金屬及製品產業、現代生物和生物健康產業等9大重點新興產業,制訂了招商引資和對德合作三年行動計劃。項目上成功引進百菲薩年回收11萬噸電爐鍊鋼除塵灰項目、歐綠保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河南金彙集團與德國漢高集團簽訂無硝酸酸洗和新型酸回收技術工業化集成合作項目,許昌遠東傳動軸公司與德國埃馬克公司的機床設備引進及自動化升級項目等。

安陽市確定了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精品鋼及深加工、文化旅遊4大千億級主導產業,各縣(市、區)依託各自產業基礎分別確定了2~3個主導產業。

濮陽市重點培育打造了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和現代家居、羽絨及製品、生物基新材料“三專”特色產業。

漯河市結合自身食品產業基礎精準繪製了食品產業鏈招商圖譜,先後簽約落地嘉吉年產20萬噸預混料、頤海海底撈調味料、臺灣福貞金屬包裝等一批重大項目,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得到全部提升,食品產業年營業收入佔河南省的1/6、全國的1/60,麻辣面製品、火腿腸、冷鮮肉單品產量“三個全國第一”。

招商引資是河南經濟工作的“生命線”,產業項目建設是“一號工程”。號準了經濟發展的脈搏,河南便大有可為。在這其中,河南各地一個個招商圖譜的制定吹響了招商引資“衝鋒號”。

從“招商圖譜”到項目落地,河南這樣幹

“招商圖譜”的繪製,帶來了河南各地在細分領域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升。但如何將一張張精美的“圖譜”落地成項目,則考驗著各地招商引資的“操盤手”們。

顯然,河南各地已經進行了不少成功的探索。據瞭解,對照“招商圖譜”,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將項目分類、梳理自身資源和優勢,或主動出擊開展精準招商,或領導帶頭促成項目儘早落地。

具體來看,周口、信陽、駐馬店市將招商引資作為“天字號”工程、“一把手”工程,領導帶頭招商、市縣鄉三級聯動招商,開展以商招商、駐地招商,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工業基礎薄弱地區招商引資積累了經驗。

同時,領導帶頭外出招商成為常態。新鄉市委書記、市長2019年外出招商20餘次。安陽市各縣(市、區)主要領導2019年累計外出招商226次。濮陽市縣級以上領導2019年帶隊外出招商850餘次。漯河市為落戶總投資110億元的涉及職業教育、智慧養殖、高端食品加工、生物工程、文化旅遊等產業的華西希望集團全產業鏈項目,市委書記親自拜訪,市縣招商人員先後100多人次來往成都;同時,今年為最大限度減少疫情的影響,漯河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4月20日就帶隊赴江蘇拜訪相關生物科技獨角獸企業。

三門峽市為拉長鋁精深產業鏈,提升先進製造業水平,結合上海寶武集團從鋼鐵產業向鋁加工產業延伸需求,引進投資78億元的寶武鋁業年產60萬噸鋁精深加工項目;該項目建成後,將填補民用航空型材領域國內空白,擺脫美國對世界超大型航空用鋁型材市場的控制;為推動該項目落地,市委書記、市長先後帶隊赴寶武集團總部進行11輪磋商,根據寶武集團盡職調查提出的169項問題進行一一答覆,最終促成項目落地。

在此過程中,各地對招商引資服務跟蹤工作推進機制也更加完善。據記者瞭解,目前已普遍建立了“月通報、季督導、半年觀摩、年度考核”。開封、安陽、商丘、駐馬店等市對年度考核先進單位給予100萬~300萬元資金獎勵。濮陽市、周口市建立了重大招商項目專班。

同時,積極推進專業招商。安陽市通過設立專門機構、增加招商編制、選聘專業人員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僅安陽縣就新設立5個專業招商局和5個產業服務中心,新增90名專業招商人員。鶴壁市抽調4名縣級幹部和9名科級幹部脫產參與駐地招商,優先提拔成績突出者。開封市從全市幹部中優選了18名駐地雙招雙引專員,從開封籍外地成功人士中聘請了11名招才招商大使,成立至今累計提供有效信息153個,交辦項目144個,簽約項目22個,總投資85億元。信陽市依託45家龍頭企業(產業集群)自行繪製上下游產業鏈圖譜,規劃建設45個全產業鏈產業園區。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河南不拘一格的招商方式和不斷提升的核心競爭力。河南有著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而勢頭強勁、巧打招商引資“牌”的中原,也打出了河南各地的精、氣、神。

戰“疫”中河南招商不減速,大資本、小口罩都是引商入豫利器

河南推動“高水平開放”,招商引資服務體制、機制創新,營商政策持續優化……

今年上半年,疫情突襲打亂了國內經濟社會的正常步伐,甚至諸多產業遭遇了“急凍”。河南的計劃不能停,辦法也總比困難多。從3月起,“線上招商”在省市兩級政務部門紛紛啟動。

在鄭州,組織2次網絡集中籤約,引進41個項目、總投資678億元;在洛陽,舉辦了第38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投資貿易洽談會線上招商推介會,集中籤約億元以上項目81個,總投資超過千億元;在焦作,共簽約5億元以上項目71個,涵蓋高鐵片區開發、民生社會領域、現代服務業等;在新鄉,上半年網上籤約項目49個,總投資近5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新鄉長垣市是國內衛材基地。在上半年戰“疫”期間,該市為各類投資企業及客商捐助口罩。一件件飽含問候和關切安全的口罩快遞,換得投資者對長垣並肩前行的信任,送來新增投資103億元,億元以上籤約項目達30個。

客觀來看,小口罩是張“親情牌”,是特殊時期下催化了親和感。那麼,“資本槓桿”則是河南在招商引資實戰中推出的新工具。

近年來,鄭州市發揮1000億元產業基金撬動作用,依據項目潛力和成熟度組建子基金,用市場化方式解決了維信諾新一代顯示屏項目(投資額130億元)、合豐泰大尺寸綠色電子紙顯示項目(投資額114億元)等大個頭項目落地的資金難題。以航空港區為例,由國有平臺興港投資集團綜合運用合資、參股、委貸等多種資本運作方式,已成功引進鄭州合晶、華銳光電等一批填補“產業空白”的項目,實現了產業資本雙回報。

這並非孤例。在豫西的三門峽市,該市設立產業發展基金,依託市國有企業推進股權投資招商,先後落地中科芯集成電路與新材料應用產業園、星能科技植物電池、猛獅科技高端鋰電池目,總投資近40億元。此外,在開封蘭考縣正大集團禽業養殖項目、固始縣鑫達輝項目,也是通過縣財政注資投入項目建設,在項目建成運營一定期限內,以稅收返還或租賃回購的方式,主動提供資本服務,既保證了國有資產不流失,也推動了項目快速落地。

過往3年的實戰積累,讓河南人深知一個道理:招商引資無定式,因勢利導、資源匹配、解決痛點才是關鍵。由此,各省轄市百花齊放、各顯神通。

如濮陽市,以市場換工業項目、以資源換優勢產業的模式,藉助華能集團建設風電場機遇,通過華能集團引進了美國通用集團風電製造設備項目,通過一個招商項目實現三方合作共贏。

如信陽固始縣,設立根親產業發展基金,建立根親文化融合產業園作為中介,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已吸引50多家企業入駐,總產值達到2300萬元,納稅近100萬元。

如安陽滑縣,在外成功創業人士成功投資2億元的永發模塑項目、2億元的秋葵種植加工產業園項目、3億元的唐宇仿古建築材料項目。

總之,招商引資就像做一碗燴麵,框定它的新版廚藝流程和配料表,需從每個環節、每道工序、每款食材去發現屬於自己的機會。因材施用、追求質量,最終呈現的才是色香味俱全,換得一批批“新豫企”的投資者一字概括:中!

招商引資不是一錘子買賣,對“新豫企”服務常態化是關鍵

河南要實現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經濟土壤中的養分、生產要素的匹配度不斷提檔升級。但在根上,是構建對新豫企公民的服務體系。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要聽得懂它們的發展需求,找得到解決辦法。

貼近溝通,是河南人找到的第一個辦法。

在濮陽市南樂縣產業集聚區的河南星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漢生物),王彬是這家企業裡的“特殊成員”。他的正式工作是濮陽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財務審計科科長,他的新增工作,則是代表當地政務部門深入企業做“首席服務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星漢生物在春節過後停產一個多月,由2月24日開始復工復產。王彬到崗後,第一時間詳細瞭解復工復產存在問題,為企業出主意、想辦法,推動企業快速復工復產。四個月來,他每週至少到企業服務一天,駐企服務按時在網上打卡簽到,每週向營商辦報送工作臺賬。平時只要企業有事,不管是節假日還是週末,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截至6月底,星漢生物復工、復產率均達100%,產值穩步攀升,實現產值5600萬元。這位“首席服務員”的積極工作、主動作為,贏得了企業的好評。

不止濮陽,貼近企業、優化服務體系,河南全省紛紛在行動。

如商丘,在全省率先實施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行重點項目聯審聯批周例會、推進城市重點項目建設周例會、服務企業五項工作制度;如鶴壁,安排財政資金658萬元用於開展境外經貿活動,連續5年設立5000萬元的新經濟產業扶持資金,支持京東“互聯網+”新經濟發展合作項目。如濟源示範區,在全省率先推出政務服務“秒批”模式,新開辦企業只需4小時,2019年獲評“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示範市”。

專人專事、貼近服務,是提升營商服務質量的抓手之一。而要讓擬投項目落得下、生根發芽,仍需不斷優化區域資源配置。

在鄭州市,則大力開展閒置用地清理處置行動,為招商引資項目保障土地近10萬畝。與此近似,在新鄉、焦作、漯河等市,當地政府通過收儲同業用地或閒置廠房,打造出了一個個專業項目園區,為之匹配省級創新平臺、投融平臺、產業基金等,不斷開墾出集聚性強、產業互補性高的小區域“產業田園”。

招商引資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不斷創新的區域經濟發展命題。

近三年,河南先後成功舉辦了河南(北京)經貿合作項目推進會、河南省與長三角地區經貿合作交流會、河南省與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交流會,組團參加了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博會等重大招商引資活動,重點簽約項目201個,總投資1569.1億元,成效明顯。

此外,重點加強了與北京、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等發達省(市、區)的經濟合作,以上省(市、區)預計共注入我省資金達19837.0億元,佔省外資金總額的70%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