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思再因低俗內容被約談 教育類App為何屢陷“低俗”?


學而思再因低俗內容被約談 教育類App為何屢陷“低俗”?

雷達財經 文丨梁春富 編|深海

10月19日,據"網信中國"消息,三季度全國網信行政執法工作持續推進。針對"學而思網校"移動應用程序存在低俗視頻、教唆早戀內容等突出問題,北京網信辦會同屬地教育主管部門,依法約談網站負責人,責令其限期整改,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加強內容審核,切實履行主體責任。

學而思再因低俗內容被約談 教育類App為何屢陷“低俗”?

值得一提的是,據天眼查,2018年,學而思曾因出版、傳播含有第二十四條所述禁止內容的網絡出版物被行政處罰,罰款人民幣6000元。

學而思再因低俗內容被約談 教育類App為何屢陷“低俗”?

事實上,早在此前"學而思網校"就曾因低俗內容見諸報端,而母公司好未來不僅在今年一季度出現了公司上市後的首次虧損,還曾於今年4月份自曝學而思輕課業務涉嫌偽造銷售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並不僅是學而思,其他教育類App也頻被爆出低俗。

對於教育類App頻涉低俗的原因,有媒體分析稱,教育類App的開發准入門檻低,無需教育機構資質,公眾號或小程序的開發者甚至可以是個人。為獲取更多利益,不惜在青少年教育類App投放遊戲鏈接廣告,誘導未成年人進行消費。

教育App頻頻低俗擦邊球

"學而思網校"絕非行業個例,近日,網信辦發佈的關於2020網課平臺專項整治依法查處第三批存在問題網站,其中鬥魚、PP視頻等3家網站的網課學習欄目推送遊戲、直播、影視劇等與學習無關內容;12KM作文、出口成章、美術寶和萬門中學等4款學習教育類App涉嫌推送低俗色情和與學習無關內容。

根據通報,12KM作文App"文學原創"欄目存在低俗色情小說內容,"追星"專欄渲染早戀、吸菸等導向不良內容。出口成章App部分用戶頭像、賬號名稱及簡介中包含低俗色情內容。美術寶App存在低俗色情帖文和跟帖評論,部分用戶頭像、賬號名稱包含色情資源推廣有害內容。萬門中學App推送戀愛、股市等與學習無關內容。

甚至還有色情內容尺度堪比黃色網站的教育類App出現。

今年7月初,步步高家教機應用商店內的"小肚皮"App就曾因為出現"成人內容"而被推上風口浪尖。多位網友爆料稱,"小肚皮"中出現大量不適合未成年人的內容,App內充斥著曖昧詞彙、男女親吻配圖、女性半裸的圖片等,甚至還有誘導未成年人拍自拍照,"按要求爆照的給充值VIP"、"躺床上拍,伸直,從大腿跟拍到腳指頭"等。

學而思再因低俗內容被約談 教育類App為何屢陷“低俗”?

學而思再因低俗內容被約談 教育類App為何屢陷“低俗”?

在線教育內容監管問題浮出水面,監管部門屢次出手

由於疫情影響,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在國家"停學不停課"的號召下,大量學生湧入在線教育。據艾瑞諮詢數據,2020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計為4003.8億元,同比增長24.17%。其中2020Q1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680.5億元,K12家長及學生群體對在線教育的接受度正在快速增長,K12培訓佔比提升至31.4%。用戶於在線教育App的有效使用時長有了顯著增長,2020年2月、3月,在線教育App日均總有效使用時長分別達到194.1萬天和202.8萬天,同比增速分別為69.9%和35.5%。

風口上的在線教育也吸引一眾資本入局,除了新東方、好未來等在線教育巨頭,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也投資進入K12的版圖。此外還有不少小型在線教育機構魚貫而入,造成了目前教育類App良莠不齊的現象。

據媒體報道,教育類App的開發准入門檻低,無需教育機構資質,公眾號或小程序的開發者甚至可以是個人。為獲取更多利益,不惜在青少年教育類App投放遊戲鏈接廣告,誘導未成年人進行消費。

此外,在線教育平臺的內容監管問題也值得關注。為給青少年提供一個清朗的學習環境,

近期,國家網信辦持續深入推進2020"清朗"專項行動,聯合教育部開展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專項整治。截至目前,全國網信系統累計暫停更新相關版塊功能網站99家,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13942家﹔有關網站平臺依據用戶服務協議關閉各類違法違規賬號578萬餘個。

在網信辦"清朗"專項行動之前,教育部已屢次出手。2019年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嚴禁有害App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強調開展全面排查,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絡遊戲、商業廣告等內容及鏈接,或利用搞題海、公佈成績排名等應試教育手段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校外線上培訓內容要傳播正確價值觀,不得包含淫穢、暴力、恐怖、賭博以及與學習無關的網絡遊戲等內容及鏈接等。

2019年9月,教育部、中央網信辦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集中治理利益綁架、信息洩露、低俗信息等問題,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學生及家長收取任何費用,不得植入商業廣告和遊戲。

可在監管嚴令之下,教育類App依舊隱藏著不良信息,危害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對此,360內容審核團隊的內部人士遲先生向雷達財經表示,內容審核問題其實是互聯網企業都會遇到的普遍問題,像今日頭條、騰訊等內容平臺均有相關的內容審核技術,還安排專門的內容審核部門進行人工審核。

其表示,人工審核是目前最有效的解決辦法,所有的內容都會在內網呈現,文字和圖片首先會通過內部工具進行過濾,也可以設置敏感詞彙進行排查,最後機器辨別不出來的或者是特別提示過的內容在人工審核後,才能展示。但不管是人工複查還是技術手段都需要投入,對於小企業來說往往難以負擔,教育類公司又未必有互聯網公司的內容監管技術。

注:本文是雷達財經(ID:leidacj)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