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男團“馬曉康”:馬東、高曉鬆與蔡康永的知識分子情結

我是一個看臉的人。

我的男神是亞洲(我覺得是宇宙)第一天團:馬曉康

沒看過奇葩說的人,看圖:

亞洲第一男團“馬曉康”:馬東、高曉松與蔡康永的知識分子情結

我心中的亞洲第一天團

馬東,高曉松,蔡康永

這三個人都不是所謂的“帥哥”,也都年過四十,都是學富五車、幽默機智的人。

還有個共同點:都在互聯網+娛樂圈混的風生水起。

同樣是知識分子型的人,他們三人卻帶給了我們完全不同的感受。

1 花式廣告與“汙”力十足

亞洲第一男團“馬曉康”:馬東、高曉松與蔡康永的知識分子情結

“汙”與花式廣告

馬東過著斜槓人生:主持人/創業者/老闆/明星……

馬東,曾經的央視主持人,如今的米未傳媒老闆。我們對他的瞭解,應該是“最會打廣告的超汙大叔。”

圖上的“吃口‘shi’”,其實是米未傳媒自己的產品:新疆瓜子。

亞洲第一男團“馬曉康”:馬東、高曉松與蔡康永的知識分子情結

網絡圖,無金主打錢

花式廣告/汙,這樣的標籤被馬東主動戴在身上,沒有幾個年輕人還記得那個穿著板正,一絲不苟的《挑戰主持人》的主持人。

在馬東正式辭職,加入愛奇藝,又離開愛奇藝,創辦米未傳媒的一系列過程中,這個互聯網的“大齡玩家”,沒有任何“端著”的架子,幾乎是秒速與互聯網娛樂的主力受眾“85”後,“90”後“00”後打成一片。

近期,馬東更是將《樂隊的夏天》帶到眾人面前,跨界搖滾圈的他,顯得有點笨拙,但很難讓人真的討厭。

這是知識分子在互聯網+娛樂圈裡,知識分子的第一個面相:融入。

2 風流瀟灑與自由主義

音樂人/作家/導演/董事長/脫口秀主持人/……高曉松是絕對的斜槓中年。

亞洲第一男團“馬曉康”:馬東、高曉松與蔡康永的知識分子情結

而在馬曉康三個人中,我更願意把“知識分子”這個標籤貼在高曉松身上。

一方面是因為他身上總是有著知識分子特有的天真,另一方面,他完成了幾乎每個知識分子的夢想:擁有自己的圖書館。

高曉松的天真是細節裡流露出來的。在他自己一個人主持的《曉說》和《曉松奇談》裡表現的最為明顯。

他在脫口秀裡,講自己對“白衣飄飄”的年代的懷念,講自己對美式精英治國的嚮往,講自己的“地理決定論”……

美國大選時,高曉松當然也出來評論,精英調調自然不變。打臉襲來,特朗普當選,他緊急補錄的一段裡,掩飾不住的失落、頹敗的語氣,對必然到來的美國分裂灰心喪氣。最後照顧中國觀眾的情緒,告訴大家中華崛起的必然趨勢,真是所有國家都在幫忙。

我只覺得,果然是知識分子一根筋的天真。單純的相信自由民主的彼岸,天真的以為精英能夠永遠統治一個國家——多少年前的民國知識分子不也是這樣麼?

他說,今年是他五十歲生日,他想要退圈了。《曉說》完結,《曉年鑑》成為他的收山之作,但我依然相信,他還會用其他方式,向眾人訴說他的愛與哀愁,唸叨他看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天地與眾生。

這是知識分子在互聯網+娛樂圈裡,知識分子的第二個面相:天真

3 溫和犀利和睿智感性

蔡康永是個矛盾體

亞洲第一男團“馬曉康”:馬東、高曉松與蔡康永的知識分子情結

他是主持人/導演/設計師/作家/讀書人……

恕我直言,除了主持人和讀書人,其他的恐怕都不那麼成功。或者說,他的其他標籤遠遠沒有這兩樣閃耀。

亞洲第一男團“馬曉康”:馬東、高曉松與蔡康永的知識分子情結

“千萬不要讓《康熙來了》陪你一輩子,時間到了就該去找更廣闊的世界。”

《康熙來了》無疑是現象級的。一週四次的節目,長達十二年的播出。幾乎華語圈所有的當紅明星都上過這個節目,連馬英九都是它的座上賓。

康熙停播以後,小夥伴們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吃飯的時候我看什麼?”原來,《康熙來了》已經成了我們的新聞聯播。

在和陳文茜的對話裡,蔡康永這樣說:“我聽到有年輕的朋友說,現在的康熙不好看了,已經不想看了。我覺得這沒有什麼,你們長大了,就應該去喜歡別的東西。”

蔡康永也去喜歡了別的東西。他設計高跟鞋、T恤,到內地做網絡綜藝,當導演……

在《奇葩說》裡,他的“技能”是“溫柔一刀”,他似乎總是溫和有禮,卻在不知不覺間,把你拉到他這邊。

他和高曉松同為讀書人,最大的不同是,他沒有高曉松的那種天真勁兒。

“大城床”還是“小城房”?高曉松一定說我兩樣都不要,我要詩和遠方。蔡康永會溫和地笑笑:“我當然贊成年輕的時候要多奮鬥,但是我更希望你們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蔡康永更像儒家所說的君子,風度翩翩,所有的鋒芒都掩藏在溫和的笑容之下。他在《奇葩說》裡很少像高曉松那樣直接說“我不能同意”,他更像一位循循善誘的睿智長者,溫和的微笑代表看透世事的滄桑。

第一次看到蔡康永在辯論時流淚,是《該不該向父母出櫃》這一期。這一期所有人都很走心,金句頻出。

最後刷屏上頭條的,卻是蔡康永的眼淚

亞洲第一男團“馬曉康”:馬東、高曉松與蔡康永的知識分子情結

原來,所有的波濤洶湧,都掩藏起來了。

其實你去看他的文字,看他的設計作品,看他肩膀上向希區柯克致敬的那隻烏鴉,讀書人的那一點點孤僻和詭異,總是流露在不經意之間的。

《康熙來了》停播至今,他又和小S一起做了別的節目,卻都是“撲”的無聲無息。不知什麼時候,他們都變了。而大學畢業時我錯過的《康熙盛典》,只能永遠錯過了。

這是知識分子在互聯網+娛樂圈裡,知識分子的第三個面相:矛盾。

4

天真的知識分子,努力想要融入瞬息萬變的世界,內心卻充滿著矛盾

這是互聯網+娛樂圈裡的知識分子的三個面相,並不獨立存在於某一個人身上,也沒有某一個人只有某一個面相。

所以,馬曉康儘管是三個人,我更願意把他們當成一個“男神”。

這是曾經寫給我心中的“馬曉康”的舊文,時過境遷,如今回頭再看,卻覺得自己的定義不願再改了。略對三人近況做了補益,發出來,以饗我最愛的《康熙來了》,和馬曉康時期的《奇葩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