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瑤族青年趙志方的創業之路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時間留下的不只是回憶,還有奮鬥者留下的足跡。記憶只能留在腦海,足跡卻鐫刻大地。

8歲始,趙志方一路坎坷走來。入學一年,家庭慘遭變故,父親不幸亡故,家庭陷入困頓;求學路上,他因貧困輟學兩年,節衣縮食讀完中小學,勤工儉學上完大學;創業路上,他白手起家,憑藉不怕苦不怕累的事業心,創辦兩家公司。3年來,公司快速成長,在文山州建築工程領域站穩腳跟,佔據一席之地。事業既穩,他慷慨解囊,每年為社會捐獻愛心,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瑤族青年趙志方的創業之路

意氣風發的趙志方

清苦中樹立人生志向

今年33歲的趙志方出生於西雙版納州勐臘縣象明鄉新摱拱村。在他8歲那年,父親在做農活時不慎發生意外,嚴重傷及內臟,因沒能及時送醫救治不幸離世。失去頂樑柱的家庭頓時陷入困境,自此,趙志方與10歲的哥哥趙萬光和母親相依為命。

因家庭慘遭變故,無錢繳納學費,剛上完一年級的趙志方和哥哥雙雙輟學。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趙志方和哥哥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和母親一道為了生存每天干起了繁重的農活。

“家裡缺農具,我和哥哥模仿著製作犁。做成後,一人犁田耙地,一人敷田埂……”回想起心酸的往事,趙志方感慨萬千。

父親過世後第二年夏天,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趙志方殘破的家屋頂被掀飛,雨水澆溼了床被,一家人不得已暫借到舅舅家避難。真應了“屋漏偏逢連夜雨”這句話!

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生活潦倒,前路茫茫。

空空的口袋不能阻礙孩子的將來,空空的腦袋將讓孩子永遠貧窮。趙志方的母親深諳這個道理,她以樸素的語言教育趙志方:“你如果不好好讀書,以後還得過這種日子。”

母親無力同時供兩個孩子上學,作為哥哥的趙萬光主動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趙志方。小小年紀的趙志方暗暗發誓,一定要用功讀書,改變家庭命運。趙志方輟學兩年方重返學校復學。而此時,與他一起讀書的同學已經升至小學三年級,他落下了許多課程。

在之後的求學過程中,趙志方在清貧中度過。同學一個星期有30元的生活費,他卻只有可憐的10元錢。他省吃儉用,就連早點都捨不得吃,一分當作兩分用。一到週末或者放假,他又回到家裡,幫媽媽和哥哥做農活。

初二時,更加懂事的趙志方廢寢忘食、發奮讀書,到中考的時候,以全年級第五名的成績考上勐臘縣第一中學。到了高中,他品學兼優,還當上了學生會副主席、團支部書記。清貧的家境,讓趙志方更加懂事。高一下學期假期,趙志方還打了一個月的工,他天天在工地賣苦力搬磚頭。那段時間,他天天吃泡麵,正在長身體的他營養嚴重不良。無論生活再苦再累,趙志方始終沒有落下學習。2006年參加高考,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昆明理工大學建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習。

考上大學,一家人心中歡喜,但高昂的費用又成了一家人最大的煩惱。母親只好賣豬賣牛,又向村民借錢,一共湊了9200元學費交到趙志方的手上。在之後的大學生活中,趙志方都是靠勤工儉學維持學習和生活。他幹過端盤子、門童、發傳單、跑業務等工作。為了順利完成學業,他拼命賺學費、生活費,再也沒有向家中索要過一分錢。5年的大學生活,他只回過兩趟家。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瑤族青年趙志方的創業之路

在追夢路上奮力奔跑

趙志方在高中畢業時就立志要幹一番事業,只不過能幹什麼、具體怎麼幹考慮得還不成熟。但是2009年大學畢業後,具備專業技能知識的他對自己日後的發展有了清晰的規劃。

畢業後,為了追尋夢想,趙志方果斷放棄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考試的機會。彼時,中鐵十五局在昆明火車北站到北市區地鐵標段招投標中中標,施工採用當時較為先進的盾構機作業。趙志方覺得在這種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的國企上班能學到真本領,就抓住中鐵十五局到學校招聘的時機應聘,並順利被錄取,成為了公司的一名技術員,月工資7000元。

兩年後,由於女朋友在文山工作和飲食不習慣的原因,趙志方離開了中鐵十五局,來到文山州禮光道路橋樑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他在公司作為項目管理員,先後負責管理了文山三七園區登高片區一標和四標、廣南板蚌大橋、廣南那榔水庫導流洞等施工項目。

轉眼又過了3年,趙志方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也有了一定的積蓄。眼見創業的時機成熟,他毅然離開了供職的公司決心自己承攬工程單幹。

2015年5月,趙志方向朋友、親戚借了50萬元,承攬下第一個項目——承建70萬元投資額的橋樑工程。此後,他的事業蒸蒸日上,年產值逐年翻番,形勢一片大好。當年就完成年產值300萬元;到了2016年,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到2017年,年產值突破4000萬元,業務也從單一建橋樑拓展到房屋、道路修建等領域。

牛刀小試,便展露鋒芒。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也許我們能從下面的例子中能窺察到趙志方成功的秘訣。

2015年,趙志方爭取到廣南縣篆角鄉下寨橋、馬白橋、上(下)搏格橋幾座橋樑修建項目。當地交通主管部門對這些農村公路小橋的設計寬度為5.5米,但趙志方認為,農村經濟快速發展,5.5米寬的橋樑無法滿足二三十年後的通行需求。於是他自掏腰包將橋樑寬度增加到6.6米。此舉增加投資100萬元左右。他的舉動獲得了當地群眾的交口稱讚,但也受到一些同行人的譏諷:有錢不去賺,真傻!

面對挖苦嘲諷,趙志方不以為然。儘量追求完美、不留遺憾本就是他的一貫作風。他與那些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經商者不同,他要做的是質量工程、民心工程。幹一件工程,立一座豐碑。這才是他真正的追求。

趙志方做事無比認真,對人無比真誠,凡是接手的工程或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盡最大努力落實好。他的擔當成為他能做事、做成事的關鍵所在。

與此同時,自小在貧困生活中養成的吃苦耐勞的品格也讓他在創業中受益匪淺。2019 年12 月,女兒得了重病在昆明市兒童醫院住院,他一邊要陪護,一邊還要和文山的領導洽談項目,曾長途奔波,兩天兩夜不合眼。

為了規範發展,將事業做大做強,趙志方於2017年組建成立雲南臻韜建築工程有限公司,2018年成立雲南志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業務涉及土建、道路、橋樑工程施工、工程造價審計、財務審計、茶葉精加工及銷售等。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瑤族青年趙志方的創業之路

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公司獲得迅猛發展。2019年以來,公司承接工程投資額達到1.2億元以上,承建了麻栗坡縣猛硐瑤族鄉災後重建項目,包括安全飲水、學校、敬老院、集貿市場投資開發等建設項目,同時也承建了廣南縣、馬關縣多條農村道路及橋樑建設項目。

在追夢路上,趙志方還在繼續努力,他還要續寫更大的輝煌。

愛心奉獻紓解貧困

“只要你們兩兄弟能好好做人,不幹壞事,我也就心滿意足了。”堅強的母親對兒時的趙志方哥倆的殷殷囑託常縈繞耳際。趙志方明白,這是母親在家境貧寒的條件下對他們作出的底線要求。母親的話深深烙印在他心裡,在以後的創業過程中,無論再苦再難,也遵從母親的教誨,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瑤族青年趙志方的創業之路

令媽媽感到無比欣慰的是,趙志方不僅沒有幹過任何歪門邪道的事,還總是滿懷慈悲之心,對那些困難人群尤其是大山裡的貧困學子慷慨解囊、施以援手。

就讀於廣南縣第一中學的陸麗同學是廣南縣董堡鄉的貧困學子。她成績優異,但家庭異常貧困。趙志方瞭解情況後,二話不說,決定給予每年6000元資助,直到高中畢業。

像陸麗一樣得到趙志方資助的貧困學生一共有15名,其中文山州有10人,西雙版納州5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趙志方投入在捐資助學的資金超過20萬元。

嚴德林650分,考取四川大學;張麗603分,考取雲南師範大學;胥義平535分,考取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趙志方看到自己資助的就讀於文山州一中的6名學生在今年高考中均考出好成績時,心情無比激動。“這些孩子都是好樣的,沒有辜負大家的希望!”趙志方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脫口而出。

“我甚至記不住他們叫什麼名字,我也不需要他們的回報,我只是希望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將來能依靠自身的知識和努力改變貧困的處境,將來有能力時也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趙志方坦言,他做公益不計回報,將來還會幫助更多的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完成求學夢想。

文山州集老、少、邊、山、窮、戰、山為一體,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艱鉅。趙志方積極相應黨委政府的號召,除了捐資助學外,把公益重點投放在黨的脫貧攻堅事業上。

2016年12月16日,趙志方帶上家人前往西疇縣雞街鄉大寨行政村高峰村小組,挨家挨戶給貧困戶送去了米、油、麵條等生活物品,送上了關懷和溫暖。走在坑坑窪窪的村內道路上,趙志方又動了惻隱之心,當即決定拿出6萬元幫助村民硬化村內道路。

在廣南、麻栗坡、馬關、文山市等多個縣市也處處留下了趙志方支持脫貧攻堅的足跡。他先後在各縣市鄉村捐贈水泥達1008噸,還捐贈了大批桌椅、棉被,捐贈總價40多萬元。作為文山州瑤族研究學會的理事,他還捐資1萬元幫助學會購買文藝隊演出服。

趙志方做了很多的公益,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具體做了多少。他總說:“相比那些大企業而言,我做的實在太少了。”我們明白,對於真正有愛心的人士,無論做了多少好事實事都覺得做得不夠多,而對於那些沽名釣譽者而言,哪怕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要大肆渲染。而趙志方無疑屬於前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