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回顧|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政策及發展趨勢

論壇回顧|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政策及發展趨勢


距離最嚴“限塑令”實施的首個節點(2020 年底)不到半年,目前全國多個省份正在跟進落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可降解塑料未來將最為受益。我國生物可降解塑料產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限塑新政”下生物可降解塑料將迎來怎樣的機遇?生物可降解塑料未來將朝什麼方向發展?


在 8 月 18 日“後疫情下塑料汙染治理”線上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海南省降解塑料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季君暉,就(我國)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及發展趨勢,分享了他的看法。


tips*若如無特殊說明,本文配圖均來自講座PPT。


論壇回顧|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政策及發展趨勢


解決塑料廢棄物問題:

減量、回收與降解


季君暉首先帶我們回顧了塑料的誕生與發展。從 1953 年 Z-N 催化劑合成聚烯烴成功,人類進入“高分子時代”,到 2019 年全世界共生產塑料 3.6 億噸,塑料的快速發展在為人類社會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帶來了塑料汙染問題。


論壇回顧|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政策及發展趨勢

圖 | Pixabay


季君暉指出,要解決塑料廢棄物問題,塑料減量是第一提倡的方法,其次是塑料回收,最後才是發展可降解塑料。


塑料回收的優點在於能實現資源的回收利用,而且可以短期內實現工業化。而塑料降解的優勢在於其降解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另外在降解過程中不存在二次汙染問題。但是,塑料降解使得資源無法得到重複利用,因而塑料回收更值得推薦。


因此對於一些無法回收的塑料產品,使用可降解塑料是較為合適的,包括:

一、分散使用、收集不經濟的產品,如塑料袋、日用包裝物;

二、體積大、重量輕、無法運輸、收集不經濟的物品,如泡沫塑料;

三、使用過程被汙染了的產品,如菸蒂、餐盒、(農)藥瓶等;

四、和其他物質結合使用,廢棄時組分無法分離或分離困難的物品,如鉛塑、紙塑複合材等。


論壇回顧|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政策及發展趨勢

可降解塑料的應用場景 圖 | Pixabay/Gitobal


塑料降解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與熱氧降解等,而目前最主流的途徑為生物降解。


降解塑料國內外有關政策法規


在政策與法規方面,季君暉首先梳理了我國早期降解塑料產業的法律政策與實踐經驗。其中,2008 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國進行了應用生物降解塑料的嘗試;2015 年,在吉林省進行了禁塑的實踐。一些早期的政策和實踐雖然存在許多問題,但這些探索為我國後來政策的不斷髮展、新的限塑禁塑實踐提供了經驗。


論壇回顧|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政策及發展趨勢


2017 年,國家發改委對 2008 年“限塑令”進行了完整的成果評估,並對將“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的可行性進行了全面調研,提出將“限塑令”升級為“禁塑令”這一設想。2018 年 4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發佈,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要求海南省禁止生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2019 年 2 月,中共海南省委辦公廳、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了《海南省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實施方案》,標誌著海南省禁塑工作的全面啟動。


論壇回顧|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政策及發展趨勢


2020 年 1 月,國家發改委與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我國禁塑政策的整體部署,在空間與時間上做出相對明確的規劃。7 月,九部門聯合發佈《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市自治州在 8 月底前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


季君暉指出,在《意見》中,對塑料汙染的治理可分為“禁止、限制和鼓勵”三個層次,在時間節點上可分為“2020 年、2022 年和 2025 年”三個層次。


關於禁止使用的塑料製品,在 2020 年底前的要求,除“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塑料棉籤”外,多為對之前已有政策的重申,但季君暉認為重申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部分禁塑政策實施效果不佳,存在“雖禁不止”的情況。比如 2017 年國家提出了聚乙烯農用地膜的厚度新要求,但是據 2018 年的一次統計,全國聚乙烯農用地膜合格率不到 3%。


關於限制使用的塑料製品,《意見》分步驟、分區域進行限制部署,並對不同產品類型做出具體要求。


論壇回顧|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政策及發展趨勢


在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受到嚴格限制的同時,替代產品得到鼓勵和推廣。其中,在膜(袋)類產品上推廣使用可降解包裝膜(袋)作為替代;在餐飲外賣領域推廣使用生物基產品或可降解塑料包裝;在重點覆膜地區,推廣使用可降解地膜。季君暉認為,可降解地膜的推廣與應用可能是最為重要、卻也是最難實施的。


論壇回顧|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政策及發展趨勢


隨後,季君暉簡單介紹了國際限塑、禁塑政策。2014 年、2015 年的聯合國環境氣候大會都將塑料汙染問題,尤其是海洋塑料汙染問題列為重要議題。2018 年,歐盟委員會發布《歐洲循環經濟中的塑料戰略》,規定到 2030 年歐盟市場上過半的塑料垃圾要被回收利用。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全球共有 87 個國家和地區採取了不同措施限塑,其中 15 個明令禁塑。


季君暉認為,國內外在禁塑方面具有下列差異:

一、在推動降解塑料使用的手段上,國外主要通過稅收調節,而國內依靠政策強制執行;

二、在塑料汙染著眼點上,歐盟重視包括海洋在內的全自然域塑料汙染,而我國主要著眼於土壤和陸地環境的塑料汙染;

三、在降解塑料產品結構方面,國外主要是膜袋類包裝產品和漁具等休閒產品,我國主要是膜袋包裝、餐具餐盒和地膜。


降解塑料未來的發展方向


報告最後,季君暉簡要談論了降解塑料的發展方向,主要為以下方面:

一、對不需要特殊條件的自然降解塑料的研發,包括陸地、海水雙降解塑料;

二、材料和產品的廉價化;

三、產品的高性能化和多樣化;

四、海南全力推進海水降解塑料的中試和產業化;

五、規模化和集約化。


-End-


感謝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本文內容及意見僅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與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的立場或政策無關。


論壇回顧|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政策及發展趨勢


編輯:擺脫塑縛

論壇回顧|降解塑料產業化進展、政策及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