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旅行?——个人深度分析

“旅游就是从一个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一个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这句话很流行,也很有道理。旅行远没有家里舒适安逸,还花钱。所以上一句流行语又有了后半段:“花掉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去富裕了别人,然后回来继续辛苦工作。”但无数的人们,口中这样说着,还是挡不住出行的脚步,就算今年疫情严重,大家觑准空隙、壮着胆子也要去。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旅行是审美的需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古建筑的文化沉淀,园林之巧,花儿之艳,民俗之奇,天之蓝、山之高、水之阔……虽一路风景,但也一路艰辛,哪如在家,熟悉的环境、惯有的节奏,轻松惬意。并且身边的美景也不少,人们为何总是向往着远方?

我个人认为,终极的因素,是人类求新求变的基因所决定的!

求新求变,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如果没有这个“不安分”的基因,或许就没有人类,大家仍然是树上的一群猴。为了生存下去,为了延续种族,人类必须翻山越岭、荜路蓝缕,去寻找新的宜居之地。在这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不断进化、不断进步,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不断升华了自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不断进化的种群,才能延续一代又一代;反之,一味守旧一成不变,必然日趋退化衰落,渐渐被世界所淘汰,销声匿迹,成为标本。

也许有人会说:不用旅行,我看看图片、视频,不是一样领略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了吗?我觉得,对于小的景色,如公园一类的,照片也许有美化作用,因为它可以裁掉“影响主题”的部分,使主体更突出。但对于广阔天地,那种“大美”景色的视觉冲击力,照片视频所看到的,不能展现其十一!并且,人体是多感官的,视觉只是其中之一,不身临其境,怎能体会?

那么,随着科技进步,以后的VR是不是可以代替旅行了呢?我认为仍然不能。一方面,人类是群居动物,社交需求是永远少不了的;旅行中不但亲近着大自然,也亲近着同类。另一方面,许多事物必须亲身体验,去经历、去运动、去冒险,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

中国文化里有着堕性的一面,因为长期的农业生产,讲求的是稳定。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旅行必会更多地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基因催促着人的脚步,你不可能停下来!


PS:去年夏天,我们跟着自驾游团队到青海走了一圈,7天4000公里,早出晚归,疲于奔波。但一路风景之美,足以抵销所有的辛苦劳累。“心灵在天堂,身体在地狱”是也。途中大家讨论到“人为什么要旅行”这个话题,我当时说,我对此有一些思考,回头有空写一写吧。一去经年,今天才把这个命题作文交上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