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失戀33天》大勝《非常完美》?

要談到國內愛情電影,有一部“以小勝大”的經典案例不可不提,那就是《失戀33天》。

這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只有890萬,但最後的票房卻達到了3個多億,大有複製當年《瘋狂的石頭》之勢。

更為重要的是,這樣一部沒有明星大咖、沒有巨幅敘事的“小製作電影”,在2011年那個秋季電影檔,前有《白蛇傳說》和《畫壁》的勇猛勢頭;後有《猩球崛起》、《鐵甲鋼拳》的激烈追逐,卻竟然反客為主、全線突破,成為一匹殺出重圍的黑馬,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雙豐收,不得不說是值得記錄的一筆。

但其實,鮮有人知道,《失戀33天》的成功,除了本身的優勢之外,也離不開另一部作品在前面的鋪墊、開路,那就是由章子怡擔任製作人的《非常完美》。

為什麼《失戀33天》大勝《非常完美》?

《失戀33天》和《非常完美》製作方同為北京完美時空文化傳播公司,《非常完美》在2009年上線,官方票房9000多萬。雖然談不上成績很差,但除開製作成本,距離3個億的《失戀33天》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更何況,《非常完美》豆瓣5.9的評分距離《失戀33天》豆瓣7.3的評分,也說明了兩部電影口碑上的差距。

《失戀33天》最開始定的影片名是《非常完美2》,這也不難看出,製作方最開始,是要把《失戀33天》當做《非常完美》第二部來製作的,希望一以貫之,打造出以西方“小妞電影”為藍本的國內愛情輕喜劇系列。

那麼,既然如此,同為“小妞電影”,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兩部電影的差距?大咖雲集的《非常完美》為什麼還贏不了小製作電影《失戀33天》?“小妞電影”在國內市場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今天,我將通過這兩部影片的對比,談談這兩部“師出同門”的同類型電影以及“小妞電影”的本土化勝利。

為什麼《失戀33天》大勝《非常完美》?

01 《非常完美》是典型的好萊塢式的產品,典型性與藝術性更強

《非常完美》作為內地小妞電影的初次探索,雖然在票房和口碑上都不及後起之秀《失戀33天》,但實際上,《非常完美》的製作水準和電影性,相較於《失戀33天》要更高、更強。

①高飽和度的色彩對比營造出別樣的夢境感

《非常完美》的色調,咋一看上去很普通,多看幾眼就會發現其特別之處。

影片運用了大量的飽和度非常高的暖色調,而且對比性非常強:強烈的紅、飽滿的綠直接衝擊在一起。

照理說,這種對比強烈的色調會給人視覺上一種很不舒適的感覺,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反而產生出一種獨有的溫馨之感。

為什麼《失戀33天》大勝《非常完美》?

這是因為影片這種濃烈的色彩背後,同樣暖色調的燈光得以大量運用,光影與色彩的交錯輝映之間,畫面給人一種與現實世界保持著距離的若即若離的夢幻感,具有獨特魅力。

這樣的色彩運用應該說是借鑑了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導演讓·皮埃爾熱內在這部影片裡將色彩作為一種電影語言進行充分展示,同樣如油畫般的高飽和度的色彩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了主人公略顯誇張的性格。

藝術源於生活,但永遠高於生活。

相較於《失戀33天》平淡的色彩表現,《非常完美》營造出了一個更具有藝術性的故事框架,用這種明亮又和諧的色彩基調,將觀眾帶入了另一種如夢似幻的境界。也正是這種不真實的感覺,給影片增添了多一分的靈動與生機。

為什麼《失戀33天》大勝《非常完美》?

《非常完美》的畫面色彩對比強烈

②完整的敘事和結構,是典型的好萊塢式產品

作為一部商業片,如何“套路化”地講好一個故事顯得尤為重要。

什麼是好的敘事節奏?好的敘事節奏,就是“起、承、轉、合”各自其職、詳略得當,把一個故事完整地講完。

這就類似於我們小時候寫作文,很多人都看不上老師要求的最基本的寫作文的結構,認為那是八股文。可是,在沒有能力行文如流水的前提下,能把“八股文”寫好,也是一種能力。

導演金依萌自己表示,好萊塢的電影製作機制已經滲透到她的思維裡,因而《非常完美》在節奏上輕鬆明快,在敘事上也足夠商業化,主旨明確、條理清晰,一路圍繞著“打怪升級”的邏輯進行,張弛有度。

相比較而言,《失戀33天》在這一點上略有欠缺。

雖然整體的邏輯是明確的,但是在敘事上卻缺乏核心的矛盾衝突。因而,部分情節的轉變顯得很是跳脫,缺乏故事性,人物性格也比較單一,不夠飽滿——女主角前一秒還在為愛尋死覓活、無理取鬧的,後面突然開始意味深長地教育別人什麼是愛情,這顯然不夠讓人信服。

影片最後,想借一對老年夫妻之口來表達愛的真諦,雖然很感人,但是同樣也凸顯了影片結構較鬆散的缺點,不免有“硬湊”之嫌。

為什麼《失戀33天》大勝《非常完美》?

③《失戀33天》的電視劇式拍攝,削弱了電影的魅力

導演滕華弢無疑是個好的電視劇導演,《雙面膠》、《裸婚時代》均出自他手。但可惜的是,導演導出來的仍然是一部帶有濃厚電視劇色彩的電影。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旁白的大量運用。電影依靠的是鏡頭語言,而電視劇依靠的是對話。

《失戀33天》採用了大量的旁白,這在電影拍攝上是很不常用的。因為旁白的大量運用也就是意味著影片敘事能力和人物刻畫的薄弱,因為沒辦法講好一個故事,只能藉助旁白來讓觀眾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兒;

其次就是對白。《失戀33天》對對白也是非常依賴,故事情節完全靠對話推動,而不是依靠鏡頭語言來進行。雖然這樣容易產生不少讓觀眾大笑的金句,但實際上這種金句的產生是脫離了電影本身的語境的。

可以說,這部電影被拍成了一部導演擅長的短時間的電視劇,影片的成功已經跟其是不是一部電影沒有本質聯繫了,與此同時,它也失去了電影本身的魅力——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為什麼要去看電影而不是電視劇呢?

從這一點上看,《非常完美》明顯要高出《失戀33天》,雖然談不上有多高明,但至少在情節、敘事、表現手法上,完整而且成熟。更何況《非常完美》還在畫面色彩、空間運用(蘇菲幻想情敵被自己砍)等方面有著自己獨有的表現與思考,即使是通過對經典影片的借鑑,也看出了其在電影藝術上的追求。

為什麼《失戀33天》大勝《非常完美》?

02 《失戀33天》為什麼壓倒性勝過《非常完美》?

既然單純從影片的角度,《非常完美》的表現要強過《失戀33天》,那麼,最終呈現的結果,《失戀33天》為什麼會壓倒性勝過《非常完美》?

①劇本的群眾基礎是影片成功的基石

劇本是一部電影獲得成功的基礎。《非常完美》雖然呈現了一個能夠自圓其說,邏輯清晰、完整的故事,但是它的整體思維模式仍然是“好萊塢”式的,缺乏的就是那麼一點點面向普羅大眾的“親切感”,沒有擊中觀眾的“痛點”。

而《失戀33天》的故事,本來就來源於網絡。作者鮑鯨鯨在網上發帖的時候,就已經得到了數千萬網友在線圍觀直播,出版面世後,短短几個月,銷量就超過11萬冊,三次加印仍供不應求。

換言之,《失戀33天》本身就是一個IP,是一個有著強大群眾基礎的故事,電影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再度創作,某種程度上,是在“為群眾發聲”。

更重要的是,影片的群眾基礎不僅僅來源於原著,更在於對當下年輕人感情生活的敏銳察覺與把握,它真實、準確、貼近生活。

為什麼《失戀33天》大勝《非常完美》?

《非常完美》的核心主線是“女主化身復仇女神”的橋段,好看是好看,但終歸跟普羅大眾隔了一層,畢竟現實生活中這麼一波三折,純粹為了情感復仇的例子極其少;

而“失戀”,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過刻骨銘心的經歷:那些在失去與得到之間的糾結、那些悔不當初的懊喪、那些重新找回自己的振作,都是影片直擊人心的成功之處。

②更接地氣的特點讓影片與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前面說過,“小妞電影”一般都有都市化的生活背景,可是“都市化”並不一定意味著“高端化”。都市裡面有從不為錢發愁的富家貴公子,但更多的,是那些忙忙碌碌討生活的普通人。

《非常完美》裡面沒有明顯的地域痕跡,讓人看不出在哪個城市。但是,那些沒有小區概念的復古臨街公寓,奇裝異服的化裝舞會,還有隻需要白日做夢、從不加班的漫畫家、攝影師……處處都在影射著這是一個離我們很遙遠的城市。

正所謂“美人如花隔雲端”,影片刻意營造出來的夢境感給了觀眾視覺上的驚喜,可惜卻在故事上也成為了另一個“美夢”。

為什麼《失戀33天》大勝《非常完美》?

《非常》裡面的生活也非常遙遠

《失戀33天》的“都市化”是真實的、瑣碎的。

男女主人公終於不再是站在摩天大樓裡喝咖啡、手握上百萬合同的“都市人”;終於不再是情感利落、拿得起放得下的“都市人”;他們躋身在一個小小婚慶公司裡辛辛苦苦打著工,要忍受客戶的挑剔、忍受沒日沒夜的加班;他們失戀了,沒有足夠的能力華麗轉身,短時間內開啟自己的新生活,而是糾結、痛苦、想挽留、不想失去……這樣的“都市”才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都市”,才是居住在都市裡的人們最真實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