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今年汕頭如何趕超廈門?

“報告”說: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營商環境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必須對汕頭營商環境進行‘革命性再造’,全面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報告在“營造便捷高效政務環境”一節裡明確要求:

▌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突破口,推動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和數據開放,不斷提升“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和網上辦事大廳辦事效率,進一步推進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進駐各級行政服務中心。

▌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一門在基層、服務在網上”。

▌加強12345政府服務熱線建設,完善工作機制,提高服務能力。

對標廈門營商環境

辦事項目廈門汕頭開辦企業14天42天 開辦企業中稅務

登記和稅種確定

6天23天 辦理規劃

總平面圖審核

10天42天 辦理建設工程

許可審批

28天42天 建設工程消防

設計備案

14天42天登記財產7天15天

市人大代表張健:

建立監管平臺加強考核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營商環境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必須對汕頭營商環境進行“革命性再造”,全面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此,市人大代表、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健認為,營商環境涉及到方方面面,關鍵還要看我們有沒有勇氣、有沒有底氣去“轉變”,包括觀念要轉變、職能要轉變、機制要轉變、效率要轉變。更為重要的是,對責任的考核要轉變,要在政府綜合服務平臺上建立監管平臺。

張健表示,當前我市正在實施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對標廈門行動計劃,力爭今年營商環境達到或超過廈門市水平,這為我市營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指出了一個對標的方向。實際上,營商環境的惡化往往是個別公務員個人的不當行為,導致單位蒙羞,造成“某個單位辦事效率低”的不良影響。

本報記者 劉婉萍

市人大代表高淑娥: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市人大代表高淑娥深感振奮。她說,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出臺了諸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措施,如今又著力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提高服務企業服務民眾的能力,這種真心的扶持加上優質的服務,一定能吸引和留住企業、留住人才,提升汕頭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高淑娥是一名企業界的人大代表。自我市開展創文強管以來,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客戶到汕頭以後也紛紛點贊,這些都讓她真切地感受到環境的變化和機關作風的轉變,她對企業的發展越來越有信心。

高淑娥說,近幾年,市委市政府積極扶持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降稅減費讓企業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每當有新的利好政策和舉措,相關職能部門總是主動上門及時為企業進行政策宣講,平時去辦事,也能感覺到工作人員良好的服務態度,辦事效率明顯提升,這些轉變都令她感到滿意。 本報記者 劉婉萍

市人大代表馬燦龍等:

為實體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在此次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市長鄭劍戈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新的一年將推進新時代改革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引起了不少市人大代表的共鳴和支持。

“只有把巢築好了,才能引來金鳳凰。”市人大代表馬燦龍則在分組討論上這樣描述改善營商環境的作用。他說,想要引入外來資金進行投資,良好的營商環境最為重要,市委、市政府必須在改善營商環境上下功夫,除了高效和便捷外,先進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還要繼續加大力度實施,因為人才不僅能帶來較為先進的技術,關鍵還能帶來更加先進的理念,讓本地企業和外來投資的企業願意紮根在汕頭,為汕頭的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來自潮南代表團的人大代表林創有是來自企業界的代表,他對近兩年來我市營商環境的變化深有感觸。林創有告訴記者,營商環境的好與壞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根本性的,這兩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進的創文強管工作和打造服務型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營商環境。“城市環境變好了,政府的服務工作變得更加高效,這就是我們企業者和創業者最希望看到的。”

本報記者 陳冬琪

市人大代表沈雪山:

壯士斷腕提升政務環境

“營商環境”無疑是今年市人代會的一個熱門話題。市人大代表、廣東盈信律師事務所律師沈雪山對此感受頗深,他表示,政務環境與營商環境這兩者密不可分且相輔相成,要優化營商環境必須先提升政務環境,政府要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一方面結合作風建設年的活動,進一步提升公職人員的服務意識、辦事效率和隊伍形象,對那些仍然“吃、拿、卡、要”的公職人員堅決實行“零容忍”,一律清除出公務員隊伍,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一方面,政府也要縮短行政審批的時間、審批的流程,出臺一些便民利民的辦法,充分利用“互聯網+”,讓數據多跑腿,市民少跑腿,使群眾和企業不再感受到辦事難。

沈雪山告訴記者,政府工作報告對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這一部分用了整整一個章節的篇幅來重點闡述,而且用了“革命性再造”這個新詞,這體現了汕頭市政府敢於直面政府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把優化營商環境這個軟實力的打造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他認為,哪怕汕頭投資環境的硬件再好,如果缺乏良好的營商環境,照樣無法引來“金鳳凰”,你築的巢再好,即便鳳來了也不會待久。 本報記者 周敏

市人大代表馬學沛:

讓辦事者“最多跑一次”

作為一名企業界代表,市人大代表、天億馬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學沛對營商環境的話題深有感觸。他直言,汕頭營商環境不太好就是制約汕頭過去發展緩慢的一個主要原因,政府這次能正式提出來,直視營商環境,讓人耳目一新。

馬學沛說,一直以來,我市雖不遺餘力地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加大力度,特別是最近兩年來,在創文強管、作風建設年的推進下,已有明顯改善。但還是存在一些行政審批程序過於繁瑣、重複,手續過於複雜,個別部門、公職人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特別是對剛剛起步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苦不堪言。

就如何改善營商環境,打造廉潔高效政府,馬學沛建議,要全力突破改革的重點難點,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辦理時限,提高審批效率,做到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要進一步完善“一門式一網式”統一申辦受理平臺,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平臺共用、數據共享、同步審批,真正達到“一窗申請、一表受理、一窗發證”的工作目標,提升服務企業辦事效率。也可通過創新政務服務模式,推廣自助式、跨部門、綜合性的行政便民服務終端,打通行政便民服務“最後一公里”,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多樣便捷的辦事渠道。

本報記者 周敏

市政協委員林欽亮等:

注重細節 流程再造 簡化手續

營商環境是一個城市的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對汕頭營商環境進行“革命性再造”,全面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今年“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們也圍繞這一議題,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

政協委員林欽亮認為,改善營商環境,不僅僅是改善汕頭整個大的投資環境,而且更要注重細節服務,從社保和醫保辦理、銀行查賬等小事做起。他建議,要重新梳理各服務部門的工作制度流程,並形成具有便捷性、可操作性強的工作指引和服務指南,同時結合作風建設活動,各部門進行自我梳理,自己體驗辦事流程,查找其中不足並進行改進,實現流程再造、簡化手續,以更好的服務水平提升政府公信力。委員廖喜平認為,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落戶汕頭,是汕頭借鑑科學發展經驗、縮短與先進城市距離的契機,建議進一步做好對接工作,推進改革,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體制機制弊端,同時鼓勵、引導和扶持企業和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工作。

吳健慧、張少東等政協委員指出,本地優秀畢業生回汕就業難、優惠政策缺乏等問題仍需重視,建議提高汕頭人才吸引力,鼓勵年輕人回汕,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企業幫扶等政策,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本報記者 黃鴻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