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摘要

“驚而不險”的十月之末。年關漸行漸近,總是會給債市帶來諸多意外的衝擊。繳稅、跨月與“雙十一”預售繳款的扎堆,使得資金拆借難度“爆棚”。此外,城投信仰亦在本週“驚險一躍”。有趣的是,“隔夜人”和“城投人”水深火熱,但債市卻有點“平靜”。一方面,流動性壓力頗大,利率債短端雖有上行,但幅度極為有限;活躍品種20附息國債06與20國開10甚至較上週五下行2bp,似乎有點無視資金壓力的意味。另一方面,信用市場供給陡然放量,部分個券認購向好,與利率市場情緒幾乎同步。為何信用市場會出現如此場景?接下來還會如何演繹?以下具體探討。

短融為何加速上量?10月最後一個交易周,新債供給量維持在3361億的高位,信用債淨融資高達1233億,創下今年5月以來新高。值得注意的是,短融淨融資自5月陷入發行與到期失衡的境況後,本週顯著好轉。短融淨融資為何此時好轉?從11月和12月短融(包括短融和超短融)到期量來看,單月均創下歷史同期高峰,對應的是到期壓力陡增。

年末信貸額度緊缺,加之不少過橋資金拆借難度加大(信託與券商資管等業務投放受限),利用其它融資渠道來填補債券到期缺口不太現實。較為理想的手段自然是選擇滾動發行短融,以便保證現金流的穩定。所以,本週短融發行“異常”飆升,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發行人正在操作前置滾債。

需求端是不是可以承接住如此大規模的發行?認購狀態不盡如人意,要消化大規模新增不容樂觀,1)資金利率的快速上行,已經使得新債套息空間再次轉向負區間,2)資金緊+票面利率低,認購情緒在邊際上“降溫”。從需求角度來看,既然認購狀態一般,為什麼短融還可以如此快上量?一方面有存量持倉到期增配的因素,這源於今年4月時,半年期短融供給“井噴”,10月面臨集中到期。另一方面,包銷亦是消化增量的渠道。接下來,短融到期將邁入密集區,要吸引投資者進場,必然需要提高融資成本。否則,在資金壓力頗大的年關時點,單純依靠包銷,很難實現發行對沖到期。因此,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偏好,密切關注短債定價稍高於二級估值的新券(建議關注幅度在至少30bp及以上)。

現券交投:存量增持與負債端顧慮的博弈。一級市場認購狀態不佳,足以見得投資者對市場波動的顧慮。實際上,本週資金偏緊的衝擊,已經在抑制信用市場交投,體現在兩點:1)信用市場流動性改善戛然而止;2)AA城投債成交佔比下滑。儘管負債端壓力再次發酵,但對於有存量配置需求的機構而言,二級市場部分短債性價比好於一級。第一,高估值成交佔比擴張,但下半周低於估值成交筆數不少;第二,個券流動性評分最小值開始抬升;第三,交易期限頂部中樞回落。

綜上所述,一級市場短融淨融資罕見放量,實則來自發行人提前舉債,以便對沖接下來兩個月的密集到期。可對於投資者而言,在票面利率調整有限,資金偏緊的環境下拿券,實在動力不足。與此同時,二級市場展現出同樣的“痛點”,一是換手率改善“戛然而止”,AA城投債成交佔比驟降,二是高估值成交筆數增加,三是交易期限普遍縮短。

對於信用債配置而言,存量持倉到期再增配的行為還未結束,但年關將近,資金的壓力難言“消停”,這也意味著投資者對於負債端的顧忌短期難以扭轉。一致預期之下,建議保持防守,以防波動意外加劇。但對於負債端穩定的賬戶而言,建議密切留意二級市場優質拋盤,優質AA城投債仍是不錯的資產,擇券方向關注縣域頭部平臺債及國家級園區頭部平臺債,期限上可以控制在1.5年以內。

風險提示:二級成交不及預期,債基產品出現大面積贖回,監管風險超預期

正文

“驚而不險”的十月之末。年關漸行漸近,總是會給債市帶來諸多意外的衝擊。繳稅、跨月與“雙十一”預售繳款的扎堆,使得資金拆借難度“爆棚”。隔夜資金難求的週五,融入需求直到5點才得以舒緩,期間R001報價一度高達8%。此外,城投信仰亦在本週“驚險一躍”。根據21財經報道,“18沈公用PPN001已於2020年10月23日提前到期並停止計息。截至到期日終,發行人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1]。事件一出,城投信仰破滅的輿論再次甚囂塵上。華晨汽車違約誘發的遼寧地區負面影響尚未停歇,沈公用從破產重整到違約無疑是“雪上加霜”。

有趣的是,“隔夜人”和“城投人”水深火熱,但債市卻有點“平靜”。一方面,流動性壓力頗大,利率債短端雖有上行,但幅度極為有限;活躍品種20附息國債06與20國開10甚至較上週五下行2bp,似乎有點無視資金壓力的意味。另一方面,信用市場供給陡然放量,部分個券認購向好,與利率市場情緒幾乎同步。為何信用市場會出現如此場景?接下來還會如何演繹?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波動越大,融資越多?

短融加速上量一般接近月末,資金壓力會成為一級市場供需皆弱的關鍵原因。同時,考慮到去年“雙十一”產生的抽水效應,發行人與投資者按理會規避高波動區間,擇期安排融資計劃。恰好相反的是,10月最後一個交易周,新債供給量維持在3361億的高位(略低於上週);由於到期量的下降,信用債淨融資高達1233億,創下今年5月以來新高。從各類券種貢獻來看,短融及公司債功不可沒。值得注意的是,短融淨融資自5月陷入發行與到期失衡的境況後,本週顯著好轉。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另一方面,從公募信用債淨融資來看,本週舉債節奏與過去兩年相近,這同時扭轉了9月下旬以來,整體表現弱於經驗數據的特徵。與上述總體融資相似的是,短融淨融資佔比75%,高於過去兩年讀數。

奇怪的是,因期限偏短,短融市場化定價易受資金面聯動。換而言之,資金波動劇烈,發行人“高價”融資的風險也就越大。若非資金短缺,恐怕不會冒險安排融資計劃。那麼,是否近期發行人融資意願非常高,且願意抬升票面利率?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兩方面證據來看,發行人高息舉債動力並不強。

1)融資缺口看起來已經不大。如果用前10個月累積發行規模與2020年全年到期對比,能夠覆蓋全年到期的發行人進一步增加,AAA和AA+城投主體均在半數以上。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2)融資成本抬升依舊有限。進一步對比同一主體,近期融資與利率下行週期融資的差異,無論城投債還是產業債,票面利率抬升幅度均較為有限,這本質與上述融資缺口收斂是一體兩面。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然而,上述融資缺口的估算是涵蓋所有券種,未來兩個月不進行滾債的話,今年融資壓力的確已經不大。遺憾的是,從11月和12月短融(包括短融和超短融)到期量來看,單月均創下歷史同期高峰,對應的是到期壓力陡增。

特別的,年末信貸額度緊缺,加之不少過橋資金拆借難度加大(信託與券商資管等業務投放受限),利用其它融資渠道來填補債券到期缺口不太現實。較為理想的手段自然是選擇滾動發行短融,以便保證現金流的穩定。所以,本週短融發行“異常”飆升,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發行人正在操作前置滾債。問題在於,需求端是不是可以承接住如此大規模的發行?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認購狀態不盡如人意,要消化大規模新增不容樂觀。

1)資金利率的快速上行,已經使得新債套息空間再次轉向負區間,短融與DR007價差已經創下新低點。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2)資金緊+票面利率低,認購情緒在邊際上“降溫”。

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就是,只能沿著認購上限投標,爭取更多的溢價。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從需求角度來看,既然認購狀態一般,為什麼短融還可以如此快上量?一方面有存量持倉到期增配的因素,這源於今年4月時,半年期短融供給“井噴”,10月面臨集中到期。另一方面,包銷亦是消化增量的渠道。尤其對一些期限偏長的含權中票來說,不少存在認購倍數在1附近(剛好達到募集目標),且拿券後折價在市場交易的特點。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總體而言,短融淨增量快速上升的原因有二,一是接下來到期量大,發行人前置融資;二是投資者4月拿的半年期短融集中到期,存量資金增配產生支撐。接下來,短融到期將邁入密集區,要吸引投資者進場,必然需要提高融資成本。否則,在資金壓力頗大的年關時點,單純依靠包銷,很難實現發行對沖到期。因此,建議投資者根據自身偏好,密切關注短債定價稍高於二級估值的新券(建議關注幅度在至少30bp及以上)。

現券交投:存量增持與負債端顧慮的博弈

資金壓力襲來,強化負債端不穩預期。一級市場認購狀態不佳,足以見得投資者對市場波動的顧慮,不過存量持倉到期產生的剛需,仍會推動配置力量進場。相較於一級市場,二級市場拋盤好壞兼具,壞處在於信用瑕疵通常較大,好處則是定價相對市場化,為博收益提供“戰場”。實際上,本週資金偏緊的衝擊,已經在抑制信用市場交投。

一方面,信用市場流動性改善戛然而止。

國慶假期歸來後,存量配置+流動性相對寬鬆的共振,現券換手率底部回升,即便是長端信用的交投都在改善。而資金拆借壓力愈演愈烈的本週,打斷改善趨勢,部分原因亦是劇烈波動時,買方要求個券成交收益率大幅高於估值收益率,賣方卻不一定願意滿足要求出券。

另一方面,AA城投債成交佔比下滑。10月上旬,高票息AA城投債成為機構競相追捧的資產,低估值成交力度較大,導致利差短期內快速壓縮。利差保護不足,自然會觸發聯動效應,即AA城投債跟跌的概率加大。其次,“沈公用事件”的爆發,一定程度挫傷機構對弱資質城投的信仰,同樣壓制交投偏好。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儘管負債端壓力再次發酵,但對於有存量配置需求的機構而言,二級市場部分短債性價比好於一級。

第一,高估值成交佔比擴張,但下半周低於估值成交筆數不少。下半周信用債高估值成交筆數佔比接近40%(上週五僅為19%),這與買盤要求溢價來覆蓋波動有關。有趣的是,低於估值5bp以內成交的筆數亦不少,則是來自存量配置力量的介入。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第二,個券流動性評分最小值開始抬升。通過雙邊報價活躍度、成交等指標構建的流動性評分,能夠有效的反映個券交易狀態。從本週有成交的樣本來看,流動性評分最小值正在抬升,折射的是市場“口味”逐步清淡。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第三,交易期限頂部中樞回落。與AA城投債蘊含的意義相似,交易期限的變動亦折射投資者對於後市個券變現能力、資金面和負債端穩定性的預期。本週高等級個券交易期限普遍縮短,城投債降幅明顯較快。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信用利差走闊,但幅度相對有限。高估值成交佔比的提升,映射到估值收益率變動,即為上行佔主導。篩選本週在CFETS有交割,且交割量在分位數40%以上的個券作為活躍樣本,結果來看:1)收益率上行幅度普遍在6bp左右,2)短端產業債調整幅度稍大,3)收益率下行的樣本主要集中在1年期以內品種。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信用利差雖有走闊,幅度較為有限,尤其3年期以內個券,信用利差走闊幅度多不足2bp;而長端品種礙於流動性較差,利差走闊幅度整體偏大。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綜上所述,一級市場短融淨融資罕見放量,實則來自發行人提前舉債,以便對沖接下來兩個月的密集到期。可對於投資者而言,在票面利率調整有限,資金偏緊的環境下拿券,實在動力不足。與此同時,二級市場展現出同樣的“痛點”,一是換手率改善“戛然而止”,AA城投債成交佔比驟降,二是高估值成交筆數增加,三是交易期限普遍縮短。

對於信用債配置而言,存量持倉到期再增配的行為還未結束,但年關將近,資金的壓力難言“消停”,這也意味著投資者對於負債端的顧忌短期難以扭轉。一致預期之下,建議保持防守,以防波動意外加劇。但對於負債端穩定的賬戶而言,建議密切留意二級市場優質拋盤,優質AA城投債仍是不錯的資產,擇券方向關注縣域頭部平臺債及國家級園區頭部平臺債,期限上可以控制在1.5年以內。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十月之末,債市“驚而不險”

信用·周論

【20201019】新債認購會持續升溫嗎?

【20201011】4季度,要票息還是持倉流動性?

【20200928】城投債跌出配置價值

【20200921】交易的“不安”:從票息到流動性

【20200907】負債端不穩定的預期正在發酵

【20200830】“撿漏”的機會又來了?

【20200824】搶新債,趁現在 :一級配置窗口將短暫開啟

【20200817】警惕一級市場融資功能“喪失”

【20200810】吃票息得靠“早鳥策略”

【20200727】都想賺票息,誰能給機會?

【20200719】看股做債,不尷尬嗎?

【20200712】“控票面”變成“好心辦壞事”

【20200628】贖回尚未“由點及面”

【20200614】發行人的“6月劫”

【20200607】融資開始有點難了——套利矯枉過正的“副作用”

【20200531】6月:要想融資,提高票面

【20200524】AA城投債:高估值成交筆數創新高

【20200517】化險為夷,交易信仰

【20200505】5月,發債要做好擇時

【20200427】利率做平易,信用做平難

【20200420】票面利率過低的隱憂

【20200413】新債蓄勢待發,搶到就是賺到

【20200406】4月,絕佳的發債時點

【20200329】“借錢→打新”向“借錢→尋券”轉變?

【20200322】相比一級的“蚊子肉”,二級找拋盤“不香”嗎?

【20200315】票面太低的後遺症:認購降溫,二級“尋寶”

【20200308】一級“買不下手”,二級尋不到好券?

【20200301】城投債“太貴”,開搶地產債?

【20200223】AA城投也有春季躁動?

【20200216】戰“疫”思AA城投?

【20200209】節後首周成績單:疫情如何牽引信用市場?

【20200203】疫情成意外催化劑:買利率,拉久期?

【20200120】一級融資創歷史新高意味著什麼?

【20200113】為何又見一級“搶券”?

【20200106】降準的“紅包”來,遲來的信用“嗨”?

免責聲明: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僅供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招商證券”)客戶參考,其他的任何讀者在訂閱本微信號前,請自行評估接收相關推送內容的適當性,招商證券不會因訂閱本微信號的行為或者收到、閱讀本微信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

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招商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為準。完整報告所載資料的來源及觀點的出處皆被招商證券認為可靠,但招商證券不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證,報告內容亦僅供參考。

在任何情況下,本微信號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除非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在任何情況下招商證券不對因使用本微信號的內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讀者不應以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做出決策。

本微信號推送內容僅反映招商證券研究人員於發出完整報告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的版權歸招商證券所有,招商證券對本微信號及其推送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未經招商證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否則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後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翻版、複製、刊登、轉載和引用者承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