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外孙识汉字有窍门

作者:赵奎礼

小外孙识汉字有窍门

到今天,姥爷教小外孙读识汉字,刚好是100天。在100天时间里,小外孙初步学会了1000个汉字,其中能够熟练掌握的汉字有800多个,处于半生不熟状态的有一二百个,还有三五十个虽然见着发蒙,但也有了一些印象。

小外孙读识汉字,有他自己的一些窍门和方法。

首先,小外孙经常运用联想、扩想的方法读识汉字。小外孙读识汉字时,经常把他以前学过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串联起来思考。学习“辅”字和“佐”字,他提起伊尹辅佐商汤、傅说辅佐武丁、姜太公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故事;学习“秦”字,他提起“秦国”、“秦始皇”、“秦桧”以及“秦岭”等朝代名、人名或地名;读识“孙”字,他说出“孙子”、“孙膑”以及孙行者”等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读识“吕”字,他又说出“吕不韦”、“吕布”等历史人物的名字;他还从“牛”字引出牛魔王,从“扇”字引出铁扇公主,从“孩”字引出红孩,从“音”字引出观音菩萨等等。

小外孙识汉字有窍门

其次,小外孙读识汉字,经常把汉字中所关联的成语表述出来。学到“丈”字时,他说出“万丈深渊”这句成语;学习“整”字时,他说出“整整齐齐”一词;学习“世”字,他说出“世世代代”这句成语;学习“顶”字,他说出“顶天立地”这个成语;学习“扬”字时,他说出“扬帆起航”;学习“拔”字,他说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学习“吞”字,他说“吞吞吐吐”和“狼吞虎咽”都带这个“吞”字;学习“挠”字,他说孙悟空经常“扒耳挠腮”;学习“聚”字,他说“聚精会神”也是成语;学习“雄”字,他又说“雄心壮志”这个词很好。

再次,小外孙读识汉字,很注意比较不同汉字在偏旁、部首、词义和构形等方面的异同。对“己、已、巳”三个字,他能够从字形和读音上进行区分。对“拔”和“拨”字、“折”和“拆”字、“西”和“酉”字、“漂”和“飘”字以及“挠”、“烧”、“浇”、“绕”、“饶”、“晓”等字,他也能够区分出字形结构的细微差异和读音上的差别。还有像“跑”、“跳”、“跃”、“跪”、“趴”、“跌”、“跨”等带有“足”字偏旁的汉字、“粉”、“粮”、“粗”、“粥”、“粒”、“粘”等带有“米”字偏旁的汉字、“刮”、“削”、“别”、“利”、“划”、“到”等带有“利刀”偏旁的汉字,他也能够区分开来。

小外孙识汉字有窍门

最后,小外孙读识汉字,还和阅读课本、书籍结合起来。姥爷给小外孙编写了一套“识字作文课本”,让小外孙在阅读的过程中多识字,多接触词语。小外孙对这套课本很感兴趣,每隔一周就读一遍,已经读了3遍,这对他巩固读识汉字的成果很有帮助。家里还藏有一套7卷本的“恐龙世界”绘画本读物。小外孙以前不识字时,听家人讲过几遍。现在小外孙认识了一些字,可以在家人帮助下阅读这套书籍了。这套书对小外孙来说,生字比例大约20%左右,小外孙现在已经能够独立阅读了。对于书中的生字,靠着姥爷指点,小外孙开始慢慢地读了起来。用了一周多时间,小外孙将这套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这对于他巩固识字成果很有益处。

姥爷计算了一下,小外孙还有13个月上小学,大约还有400来天。要利用上小学前这段时间,把学过的汉字再巩固提高,并加以适当扩充,使小外孙进一步打牢汉字学习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