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什麼被稱為“四九城”?

過去的老北京人總喜歡將北京稱為“四九城”,而且,在“四九城”三個字外,再加上一個意猶未盡的“兒”,彷彿讓人一下子穿越回上世紀的老北京城。那麼,問題來了:北京城為何被稱作“四九城”呢?

要說“四九城”,至少得從公元1215年開始講起。據史書記載,當時成吉思汗攻佔金中都(今北京)候,沿用此地舊稱為“燕京”。後來,忽必烈採納劉秉忠遷都的建議,改中都燕京為大都,正式定大都為元朝首都。

北京為什麼被稱為“四九城”?

紫禁城

從此,北京就一直作為中國的首都而存在。而它之所以被稱作“四九城”,是因為它的修建格局。關於這一點,北京的老城門有句俗話,叫“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鐘”,其中“內九”與“皇城四”就是“四九城”這個名稱的來源。

不過,在元朝還並非這樣的格局。在元代之後,朱元璋改朝換代,建立了明朝。後來,到了明成祖朱棣即為後,他搬進了北京城,並按照當時南京故宮的樣子,在北京城中修剪了紫禁城。後來又經歷了幾代皇帝的擴建,北京城逐漸形成了“內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也就是內城有九座城門,外城有七座城門,還有四座皇城門。

雖然,這樣的格局是在明朝形成的,但是,北京城被人們稱作“四九城”,是在清朝開始的。

北京為什麼被稱為“四九城”?

這“內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據說,明代時期,在修建北京城的時候,設計者就將北京城分為四層:外城、內城、皇城、紫禁城。其中,外城一共有七個門,分別是:廣渠門、廣安門、左安門、右安門、東便門、西便門、永定門,這些門是為老百姓入城做小買賣、打短工、走親戚用的。內城有九個門,分別是: 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內城九門用途都不相同,比如西直門是向皇宮送水的水車必經之門,因此有“水門”之稱;而宣武門外為菜市口刑場, 囚車從此門經常出入,因此,宣武門又稱“死門”;而德勝門是用於“武將疆場奏績,得勝回朝凱旋”之用……皇城四,則是指天安門(最早是大清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另外,不得不提一下,期初,從一個人是否居住在“四九城”中,可以看出他所處的等級範圍的。這是因為在清朝時期,北京內外城等級分明,內城為八旗所居之地,漢人只能居住在外城。這就形成“四九城”八旗子弟與普通漢人的區別。清朝衰落之後,滿人地位下降,各民族逐漸平等,“四九城”也開始被普通北京人用作北京城的代稱。

北京為什麼被稱為“四九城”?

北京城平面示意圖

那麼,“四九城”中的這些“內九外七皇城四”的標誌性建築,如今是什麼情況呢?

按順序,咱先說說“內九”。所謂內九城,又叫大城和京城,到了現在早就成了只有名兒沒有城門的地標了。“外七”到了現在那真是剩下的不多了,僅存的東便門、前門和德勝門還保留著老城門樓子。“皇城四”可以說是老北京城裡最核心的一部分了,但如今也只剩下天安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