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今晚報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今晚報》專版刊發:

“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

報道了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的

典型舉措及成效。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12月1日實施

垃圾分類工作你準備好了嗎

“望聞問切”,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

您知道天津全市每天要產生多少垃圾嗎?有測算顯示,每人每天平均製造1公斤至1.2公斤垃圾,以此推算,本市日均產生垃圾約1.8萬噸。如果用4.2米長、載重量2.5噸的垃圾車運輸,至少需要7000多輛次,這些車輛首尾相接幾乎可以繞中環線一圈。這僅僅是一天的垃圾產生量,將它放大到一週、一年、十年、幾十年呢?那數字令人觸目驚心!

垃圾是市民扔掉的廢物,但它們照樣可以變廢為寶。比如快遞紙箱、辦公用紙等,是可回收的再生資源,經過處理可以變成新紙張,減少對樹木的砍伐;廚房裡產生的廚餘垃圾,可以漚肥或分解成沼氣,其中的油脂可煉成生物柴油,替代傳統燃料;而其他垃圾可以通過無害化處理,焚燒後變成電能。如此看來,分類工作做得好,垃圾才能變廢為寶。

那麼問題來了,您家的垃圾是分類處理的嗎?如果依舊像過去一樣混在一起一股腦兒地丟到垃圾桶裡,不僅汙染環境、滋生蚊蠅和病菌,還無法實現資源再利用的最大化。

上週,今晚報記者深入西青區就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採訪調研,那些垃圾分類工作做得出色的社區是如何開展的?居民們在垃圾分類開展初期通常會遇到哪些問題?又該如何化解?有市民質疑,我們分類丟掉的垃圾在運輸、處理環節又被混在了一起,這究竟是真的嗎?即將全面投入使用的垃圾分類處理廠將如何把分類的垃圾進行處理?我們一環扣著一環,“望聞問切”,把垃圾分類這件事跟大家講清楚、講明白。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即將竣工的天津市西青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01

“望” 垃圾分類這麼幹

記者在本市一些小區走訪時發現,社區裡的垃圾桶是按照分類標準設置的,每隻桶的顏色不一樣,功能不一樣,所盛放的垃圾本該也不一樣;但現狀是每隻垃圾桶裡堆放的垃圾幾乎是相同的,沒有經過分類處理的垃圾混裝在同一個塑料袋裡,不分青紅皂白地丟進垃圾桶裡。

最新出臺並即將於12月1日起實施的《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履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義務,將生活垃圾按照分類標準分別投放至相應的收集容器,不得隨意傾倒、拋撒、堆放或者焚燒。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已有法可依。

垃圾分類這次動真格的了!

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本市西青區成為全市的排頭兵,那麼,這裡的居民是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的?記者首先來到西營門街文瑞家園社區。這是一個還遷房小區,目前已入住1000多戶,社區居民2000多人,其中85%以上是老年人。作為曾經的“飛地”小區,西青區與紅橋區完成治理責任交接後,立即對這個小區進行了全面改造,自今年3月21日起,垃圾分類在這裡正式展開。

社區居民陳女士剛剛從菜市場買回了魚和青菜,回到家就趕忙將它們處理乾淨。處理魚的過程中產生了魚鱗、魚內臟等廚餘垃圾,這些垃圾不能在家中久留,特別是夏天很容易產生異味,還會引來蒼蠅。陳女士趕忙將這些垃圾收集起來,扔到了樓棟門口的垃圾箱裡。看得出,她已是訓練有素,沒有絲毫猶豫,踩上踏板,把垃圾扔到了綠色箱子裡,綠色的垃圾桶是盛放廚餘垃圾的,不僅垃圾桶上標註著投放提示,圍欄的提示牌上也一再強調。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西青區文瑞家園每個樓棟門口的垃圾圍擋,也是居民瞭解垃圾分類知識的小窗口

陳女士告訴記者:“放在幾個月前,我會把家中所有的垃圾都集中在一個袋子裡扔掉,但現在不會了,各是各碼,不能混裝。”

文瑞家園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田穎帶著記者轉遍了小區的每個角落,隨機抽查了一隻垃圾桶,垃圾分類都已到位。她和記者說:“垃圾分類開始的首月,大家的確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居民們要學習、要適應,社工們要手把手地輔導,同時每棟樓都安排了引導員,協助居民學習垃圾分類。”

在精武鎮付村,智能化垃圾分類系統已經走進了居民的生活。付村共有兩個小區75個樓棟,每個樓棟門口都設有“二分類”智能垃圾桶,居民走出樓門就可以處理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兩個小區各設置一組可回收垃圾箱和有害垃圾箱。這70餘個點位都裝有攝像頭,居民們處理垃圾的實時畫面回傳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就建在黨群服務中心內。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西青區精武鎮付村,垃圾分類情況的實時畫面都能“一屏掌握”。

工作人員葛洪雙向記者介紹:“我們給3334戶居民每戶都提供統一的可降解垃圾袋,同時配發專屬二維碼。居民扔垃圾時需要將二維碼貼在垃圾袋上,掃碼之後才能打開所對應的垃圾桶。網格員和垃圾清運員會不定期抽查,通過執法儀掃描就能回溯是誰家扔的垃圾,垃圾分類成果也是獎罰分明的。同時,可回收垃圾箱對居民集中的紙張、瓶罐進行稱重計數,以當日市場價折算成金額,這些金額可兌換相應的商品。”

付村黨總支副書記劉偉對記者說:“目前我們村的垃圾分類率已達98%以上,更先進的垃圾處理設備已經進行規劃。未來,廚餘垃圾不出小區就可以實現無害化處理。”

02

“聞” 垃圾分類難點在哪兒

西青區兩個街鎮的垃圾分類工作初見成效,但達到今天這種普及程度,背後都是依靠艱苦的努力。與此同時,本報記者對先期實行垃圾分類的上海、北京兩市的市民進行了電話採訪,再梳理一些本市已經全面推行垃圾分類的社區經驗,總結髮現:知曉率很關鍵,垃圾分類的常識需要大力度推廣普及,從幼兒園、學校同步抓起,要加強指導,加強巡查,再配合有力監督,從破題到落實到位,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隨即進入常態化管理階段。

上海是全國率先推行垃圾分類的城市之一,目前垃圾分類已經得到了有效推廣。比起其他城市,這裡執行力度大,小區取消垃圾桶,建起垃圾室,每天早晨和晚上兩個時段開放,每次開放3個小時,這就要求居民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直到今天,垃圾室依舊配備保潔員現場監督,確保工作成效延續。

家住上海市普陀區榮聯公寓的孟女士向記者介紹:“在推廣初期,社區幹部送來了宣傳畫,剛好是一幅冰箱貼,方便家人知曉。在扔垃圾的時候,有保潔員和志願者阿姨現場督導,每次扔垃圾之前先要給他們過目,有段時間天天‘被教育’。”孟女士所說的適應時間不到一個月,那段時間她發現,有些人甚至會把垃圾帶出小區扔進路邊的垃圾箱。但適應期過後,垃圾分類並精準投放就成為習慣動作了。她同時介紹,上海市垃圾分類普及教育工作從幼兒園抓起,孩子的帶動作用更大,家長有時分不清楚還需要問問孩子。

北京市從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目前在部分社區推廣效果良好,但有的小區還停留在推廣期。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一些居民對於垃圾分類的目的並不明確,對於垃圾的歸類並不熟知,還有的居民表示:垃圾分類投放,感覺是在浪費塑料袋。

梳理過居民們的態度,記者發現,垃圾分類若要大力推廣,需要破解以下這些難題:

首先,要克服“嫌麻煩”的思想。隨意丟垃圾已經形成習慣,突然多了一道程序,需要思想上跟著轉變。過去丟垃圾不必過多思考,但現在不僅要在家中分門別類,投放到垃圾桶時也要做到精準,只有思想上接受了,才能轉換到實際行動中。

其次,對不同垃圾的歸類需要學習,這需要結合宣傳單、電子媒介進行有效推廣,上海市在推廣初期就組織過多次網絡答題活動,而且是要求全員參與,特別是針對乾果皮、大棒骨、玉米棒、陶瓷等易混淆的物品,需要著重強化認知。

再次,要給居民提供方便。上海市的社區垃圾室都配有洗手池,居民扔了垃圾後就能洗手。本市精武鎮付村的物業保潔員對垃圾桶的保潔是常態化的,隨時巡查隨時清潔。文瑞家園社區,垃圾桶全部改造成腳踏式,避免用手觸碰垃圾桶。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西青區精武鎮付村,垃圾分類情況的實時畫面都能“一屏掌握”。

最後,就是長效機制。採訪過不同城市的不同社區後發現,垃圾分類是常態化的工作,一旦鬆懈就容易產生回潮現象。初期鋪天蓋地、大張旗鼓地宣傳,而後監督力度不減,最為關鍵的是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垃圾分類教育。

03

“問” 從初端到終端管理

有市民質疑:我們在扔垃圾時做到了分類投放,但垃圾轉運車往往將居民分好的垃圾又合在了一起,居民是否在做無用功?還有的市民問:垃圾處理的終端是什麼樣的?是否會把分類的垃圾混在一起處理呢?帶著市民的疑問,記者對垃圾運輸和處理環節進行了採訪。

在文瑞家園社區,每天清晨和晚上是垃圾清運時間,這時你就會發現,不同功能的垃圾運輸車輛,依次駛入小區收集不同類別的垃圾。

西營門街農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杜鵬向記者介紹:“自從垃圾分類推廣以來,我們街道投入120餘萬元,購置了2臺廚餘垃圾清理車,1臺是面向轄區餐飲店的餐廚垃圾車,還有1部是收運有毒有害垃圾的專用車,目前車輛都已投入使用。”這幾部車輛再加上已有的第三方公司的車輛,參與到社區的垃圾清運中。杜鵬說:“街道制定了嚴格的垃圾管理實施方案,每一輛車都排好班,所有參與垃圾運輸的第三方企業都要加入方案的管理範疇中。”杜鵬還表示,居民是垃圾分類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垃圾運輸的監督員,有居民的監督,我們的垃圾運輸工作要按照規程運行。

而到了終端環節,一座座大型垃圾處理工廠已經投入使用或即將投入使用,到今年底,本市垃圾綜合處理能力又將前進一大步。

記者在西青區王穩莊鎮洪泥河東側的天津市西青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看到,現場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今年年底前這座垃圾處理工廠將投入使用。

光大環保能源(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羅小榮向記者介紹:“我們這一項目分為兩期建設,首期投資近22億元,佔地約544畝。包括日處理生活垃圾2250噸,預計每年提供綠色電力24637.5萬千瓦時;餐廚垃圾日處理規模200噸、糞便日處理規模300噸、衛生填埋區庫容約為103萬立方米、一期滲濾液處理設備日處理垃圾滲濾液1500立方米。二期項目初步規劃生活垃圾日處理1500噸和汙水處理項目。主要用於津南區、南開區、河西區、和平區的全部生活垃圾處置,以及西青區、濱海新區就近產生的部分生活垃圾處置。”

假設垃圾在沒有分類的情況下運到處理廠結果會怎樣?羅小榮說:“唯一的方法就是焚燒,但這個過程中會有多少資源都被一把火燒掉?比如紙張變成新紙不好嗎?比如餐廚垃圾裡的油脂變成生物柴油不好嗎?變廢為寶的前提一定是垃圾分類。”

“垃圾處理經歷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置四個環節,前端做好了,後端的效能才能顯現。”羅小榮說,“我們之所以要分門別類設置不同的處理單元,就是為了採取集約化運作的模式,讓每一種垃圾達到最大的再生價值。”他和記者一再強調:垃圾分類處理才能實現資源回收最大化。

之前我們的垃圾通常採用填埋法,但填埋法不僅消耗土地,填埋的垃圾還會長時間難以降解,易拉罐需要200年才能降解,塑料則需要1000年,玻璃瓶要降解長達200萬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到2023年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現有生活垃圾填埋場將主要作為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應急保障設施使用。

04

“切” 推廣期要做這些事

垃圾的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我們瞭解過後,回到最初的話題,垃圾分類作為生活新時尚,在推廣期間要做哪些事?西青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張方給記者做了解答。

首先是硬件的配備,西青區為全區建成區和示範村居民購置了簡易垃圾分類桶和可降解垃圾袋,以此提升居民對分類垃圾分類的認同感和參與度。對社區里老舊投放設施進行淘汰,1.7萬個分類垃圾桶在社區裡全面“上崗”,覆蓋了全區居民30萬戶,覆蓋率超過90%。對垃圾轉運車輛做到“四種垃圾、四種車輛、四種途徑”,形成分類收運作業體系。

接下來就要打造堅實的群眾基礎,入戶展開宣傳了。張方介紹說:“培訓、宣傳同步展開,我們培訓一批掌握垃圾分類常識的幹部和志願者,由他們深入社區進一步推廣。同時全區範圍內能利用的宣傳資源都利用上,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上,垃圾分類的信息天天都和居民見面。”張方說,這段時間我們要求機關、街鎮、學校和社區全員參與到垃圾分類“指尖課堂”裡,參與知識答題活動,參與氛圍高的社區、單位重點表揚,參與熱度低的要警示提醒。“過去我們隨意丟垃圾已經形成了慣性,想要扭轉,就得從意識上轉變,讓分類處理垃圾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她和記者說。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垃圾分類公益廣告遍佈津門街頭,做到有效宣傳和引導。

最近西青區的兩個機關單位因為垃圾分類工作做得不到位而被通報批評了,這件事讓所有單位、街道都給予了重視。“我們的工作人員隨時走進街鎮暗訪,利用去其他委辦局辦事的機會就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了監督,2019年共檢查了348次,其中暗訪就有222次。”張方說,“工作日報、情況通報和考核評價制度是健全的,垃圾分類的執行情況納入考核體系。”

最讓她感動的是,在一起入社區推廣活動中,一位老人和她說:“孩子的老師要求他們承擔起小小監督員的責任,現在我們家垃圾若是不分類,孩子這關就過不去。”

垃圾分類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也是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載體。從現在起,我們一點一滴地培養自己的行為習慣,為正確分類的垃圾精準“找到歸宿”,實現資源最大化再利用。垃圾分類是綠色生活新時尚,這麼一件大好事不能沒有您的參與。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中共西青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今晚報》頭版刊發:巨型稻田畫 繪出小康景——西青區王穩莊鎮 豐收之塔開門迎客

●喜報!西青區入圍全國雙擁模範城擬命名錶彰名錄

●喜報!西青區被命名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

●西青區領導會見中原建業集團總裁馬曉騰一行

《今晚報》專版刊發:“望聞問切” 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幹——西青區垃圾分類工作見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