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生命形成是偶然的嗎?

我們很多人或許都思考過這類問題,我為什麼是我?意識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生命形成是偶然的嗎?

意識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生命形成是偶然的嗎?

想要解答這些問題,可能會涉及生物學、哲學、腦科學、心理學、環境學、物理學、化學等,但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人類還無法窺其全貌,然而,這並不阻礙我們對其進一步探究。

對於意識最簡單的表述,是指人腦對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它是物質的一種高級有序組織形式,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統能夠感知的特徵總和以及相關的感知處理活動。

它代表個體的獨立性,它是主觀存在的獨特座標,代表了人可以認識自己的存在,可以知道發生的事情,可以與不同於自己的存在進行對比。

一種更一般的定義將意識視為一種特殊而複雜的運動,可以反映(映射)真實世界以及非實有意識自身的運動,可以正確映射真實和意識本身規律,也可不正確或歪曲反映。

一般意識需要真實物質媒介才能對真實和意識本身產生作用。

也就是說,意識不能脫離物質單獨存在,它是一種生命的能量,必須流動,就像電腦硬盤必須在電流作用下轉動,電腦才能工作。

既然意識是物質高級有序組織形式下的結果,那麼它顯然有違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的熵增理論。

熵,是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熵最初是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引出的一個反映自發過程不可逆性的物質狀態參量。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根據大量觀察結果總結出來的規律:在孤立系統中,體系與環境沒有能量交換,體系總是自發地向混亂度增大的方向變化,總使整個系統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

例如摩擦使一部分機械能不可逆地轉變為熱,使熵增加,所以說整個宇宙可以看作一個孤立系統,是朝著熵增加的方向演變的。

而生命的出現是個例外。

根據上述理論,我們把地球看做是一個孤立系統,如果沒有外力干涉,在生命未出現之前,所有的一切應該是熵增的過程,地球上的一切都會變得更加混亂,直至地球終結。

然而生命的出現,是一個混亂走向有序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某種意義上的“熵減”,在一個沒有外力干涉的孤立系統中,這顯然是有違熱力學第二定律表義的,即: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熵”)不會減小。

我們舉兩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沒有人打掃的房間看做是一個孤立系統,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房間不可避免的會走向破敗無序。

意識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生命形成是偶然的嗎?

我們可以看到,圖中至少有100個可以放置物品的位置(牆上的壁畫歪著掛,也可以看作換了一個位置)。通過組合,可算出20件物品放置在100個位置上,其總的放置方法為非常巨大的數字:

意識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生命形成是偶然的嗎?

如果“整潔”被定義為上圖中的放置方法,其餘都統統稱為“混亂”。那麼“整潔”在所有放置方法中的佔比,即“整潔”出現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幾乎為不可能事件;而“混亂”幾乎為必然事件,所以“整潔”很容易變為“混亂”:

意識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生命形成是偶然的嗎?

如果這時有人介入,那就不叫“自發”,房間雖然恢復了整潔,但消耗了人介入時的能量轉化,總體上仍是一個熵增的過程。

同樣的,我們熟知的汽車一般有1萬多個不可拆卸的零部件,倘若我們把這些零部件投送到包括地球在內的宇宙任何一個非智慧角落,這一萬多個零部件自發組裝成汽車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不能說沒有,但概率也幾乎為0。

我們回到生命的形成過程,現在主流思想接受化學起源說,認為生命的形成可分為四個階段:

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

意識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生命形成是偶然的嗎?

前三個階段,有些過程可以在實驗室嚴苛的條件下模擬成功,但第四個階段目前仍無法在實驗室驗證。

這說明即使是在人類高度有序的介入下,生命也無法被模擬製造出來。

那我們可以設想,在高度無序的原始地球孤立系統,有多大的幾率能夠逆熵增而行,產生如此有序的生命物質狀態。

單細胞生物尚且難以成功,更不用說產生像人類這樣擁有複雜意識的高級生物,使得我們可以審視本我和意識的產生。

如果排除概率幾乎為0的自然發生,那麼必定有打破孤立系統的外力介入,好比有人打掃了房間,或者有人裝配好了汽車。

究竟是什麼力量參與這類過程,目前仍難以做出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