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看陽谷: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0月17日訊

第七個“10.17全國扶貧日”暨“2020決勝小康 脫貧攻堅看聊城”中央、省級媒體聊城行啟動。10月17日上午,媒體行採訪團走進聊城市陽穀縣。

陽穀是全省20個扶貧工作重點縣之一,2016年初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753戶、38339人,54個省定貧困村。四年多來,陽穀縣以按照中央“六個精準”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盯“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堅持以精準識別為基礎,以持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核心,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為著力點,建立健全責任體系,壓實扶貧責任,構建起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大扶貧格局,經過全縣上下四年多的共同努力,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戶全部脫貧。截止目前,全縣有脫貧繼續享受政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8606戶、18553人,即時幫扶人員20戶、74人。

脫貧攻堅看陽穀: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強隊伍 聚合力 構築脫貧攻堅大格局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作為全省20個扶貧工作重點縣之一。陽穀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謀定後動,把精準扶貧工作列為全縣頭號政治工程和民生工程,從遠從深謀劃,從高從嚴要求,從緊從實推進。在縣鄉兩級,建立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在全縣構建起縣級領導包鄉鎮、部門包村、企業結對、黨員聯戶、第一書記駐村“五管齊下”的立體幫扶責任體系,3600餘名黨員幹部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實現了貧困戶幫扶責任人100%全覆蓋。2018年以來,在全市率先配齊了875個村級扶貧專職主任,在扶貧政策宣傳、信息收集、扶貧措施落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動精準扶貧政策落實落地。

脫貧攻堅看陽穀: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建項目 培產業 持續增加貧困戶收入

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專項扶貧資金2.12億元,組織實施187個扶貧產業項目,大棚蔬菜種植、食用菌種植、特色養殖等扶貧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統籌使用各類扶貧資金建設大項目是陽穀縣在扶貧產業發展中的一項重要舉措。2016年以來,全縣共統籌實施39個扶貧項目,累計共投資14034.26萬元,截止2020年9月底,累計收益1225.63萬元。尤其2018年以來,陽穀縣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投入資金11906.63萬元,統籌建設了18個規模較大的扶貧產業項目。2020年縣級收取併發放縣級統籌項目收益金479.7515萬元,按照先補差後分配的原則,確保了全縣所有享受政策貧困家庭年人均收入全部達到5000元以上。

積極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探索規模農場、就業工場“兩場同建”。截至目前,全縣共建設各類加工網點500餘個,帶動農村富餘勞動力3600餘人就業,農業專業合作社達到1890家,家庭農場達到310家,種糧大戶達到395家。

脫貧攻堅看陽穀: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瞄重點,強基礎,大投入推進片區攻堅

聊城市四大集中連片脫貧攻堅區,其中涉及陽穀的有金堤河片區和沉沙池片區。2016年,全縣接近一半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都在這兩大片區。為集中攻克這個難點,我們著重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先後籌集各類資金6.97億元,改善片區農業生產條件,對電網進行了升級改造,新建、改建學校15所,對位於壽張鎮的陽穀縣第二人民醫院進行了軟硬件提升,新建改造片區道路423公里,其中投資4.28億元建成了連接9個鄉鎮的扶貧大通道67公里,直接受益人口12.8萬人。片區交通條件的改善,尤其是扶貧大通道的建設,大大促進了片區的整體發展,加快了片區貧困群眾的脫貧步伐。

脫貧攻堅看陽穀: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盯目標,保兜底,繡花功夫落實扶貧政策

“兩不愁三保障”是脫貧的基本要求,是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核心任務。針對這些核心目標,陽穀縣統籌推進各類扶貧政策落實,壓實各行業部門的扶貧責任,確保了每一個貧困戶、每一個貧困人口應享受的政策全部落實到位。

積極探索健康扶貧新模式。全縣每一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並落實了繳費補貼政策,全面執行“兩免兩減半”,統一為每一位貧困人口購買了扶貧特惠保險,在全縣26個定點醫療機構實行貧困人口就醫“一站式”結算,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貧困戶個人負擔由10%降到5%。在此基礎上,2019年以來,陽穀縣積極探索建立了長期服藥人群補貼制度,每年縣財政統籌200餘萬元資金,對長期服藥貧困人口分類進行補助,有效減輕了貧困戶就醫和用藥負擔,年人均減輕用藥負擔500餘元。

脫貧攻堅看陽穀: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全面落實教育扶貧各項政策,紮實做好了控輟保學、送教上門工作。同時,累計為293名貧困家庭子女申報了“泛海助學”資金146.5萬元;對1492人次發放“雨露計劃”補助資金393.3萬元 ;教育資助累計達1.8萬人次,發放各類助學金1300餘萬元。

大投入實施危房改造工程。2016年以來,先後投入資金4659.12萬元,改造、修繕危房2647戶。為了改善部分貧困戶精神面貌差、居住環境髒亂差問題,先後開展了以“六淨”為主要內容的“雙提升”活動、庭院環境美化提升活動。同時,通過“慈心一日捐”募捐善款280餘萬元,為貧困戶配備更換了必要的桌椅板凳和床等日常傢俱,提升生活水平。

為解決貧困戶飲水安全問題,投資9153萬元,新建日處理2萬噸生活飲用水水廠一處,鋪設管網559公里,對貧困戶自來水安裝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確保了每一戶貧困戶全縣同網、同源、同質供水。

脫貧攻堅看陽穀: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廣發動 齊動員 凝聚社會力量助攻堅

廣大愛心企業、社會愛心人士、愛心團體廣泛參與,為脫貧攻堅工作注入了更多愛的血液。2016年,陽穀縣向全縣企業發出參與扶貧攻堅的倡議,先後共有130餘家企業、新型經濟主體,通過帶動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吸納務工就業、扶貧信貸、投資基建,幫助成功實現脫貧。建立了“情滿陽穀”愛心眾籌平臺,開展希望工程“圓夢大學”行動、“愛心小屋”建設、“春蕾行動”、“愛心募捐”等愛心扶貧行動,實現了貧困戶需求與愛心捐助、物資發放、志願服務的精準對接。不斷深化高密市-陽穀縣東西協作,3個產業項目落戶陽穀,利用濰坊高密市援助資金用於醫療、教育、殘疾人設施改造等民生事業,取得良好效果。大力推廣孝善扶貧,設立孝善基金,引導子女自覺履行贍養義務。積極推廣集中供養和鄰里互助模式,建設了郭屯和城區兩個集中供養中心,有效釋放了貧困家庭的勞動力,為貧困家庭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

脫貧攻堅看陽穀: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謀長遠 建機制 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

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並不代表貧困現象的消失。為防止有因病、因災、因學、因意外等突發原因導致個別群眾陷入貧困,陽穀縣認真落實山東省《關於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即時幫扶機制的通知》精神,制定了《陽穀縣扶貧信息數據共享機制實施意見》,加強動態監測和篩查預警,對陷入臨時性貧困的群眾納入即時幫扶,分類動態管理幫扶。

確保扶貧資產安全,扶貧項目長期發揮效益,是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為此,我縣研究制定了《陽穀縣扶貧資產管理實施細則》、《陽穀縣扶貧資產分配實施方案》,明確了項目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監督權,扶貧資產全部完成資產移交和登記,歸村集體所有的項目全部納入了“三資”管理平臺,有效確保了扶貧資產安全和項目收益。

為進一步做好兜底保障工作,陽穀縣專門下發了《關於建立健全了脫貧攻堅兜底保障長效機制的通知》,對農村低保、特困人員、臨時救助、困難重度殘疾人、經濟困難老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農村養老等兜底政策進一步健全完善,進一步發揮好政策兜底在扶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