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正宗四川麻辣燙”,您可能得去東北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專注草根美食評鑑的Sung叔,想了解您身邊最靠譜的美食,歡迎您關注Sung叔探店。

今天Sung叔跟您聊一聊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美食,麻辣燙。說起小吃,恐怕蘭州拉麵、沙縣小吃和黃燜雞米飯都沒法搶了麻辣燙的風頭,麻辣燙上不了檯面,卻很少有人沒吃過。

想吃“正宗四川麻辣燙”,您可能得去東北

肯定不是重慶人開的重慶麻辣燙

如果問您最正宗的麻辣燙在哪,您大概率會說四川。如果讓您說出身邊的麻辣燙店,您的第一反應也許是一些人名“楊國福”“張亮”等。可市面上,打著“正宗四川麻辣燙”招牌的店,似乎越來越少了。如果您來自四川,或者您周圍有四川的朋友,一定會說,四川有啥子麻辣燙喲,我們都是冒菜、串串、缽兒缽兒雞!

想吃“正宗四川麻辣燙”,您可能得去東北

冒菜在成都更受歡迎

看來,麻辣燙是個可憐的孩子,今天Sung叔就和朋友們一起,說說這個可憐孩子的身世。

麻辣燙追根溯源,自然和四川有很大關係。當然,麻辣燙的起源並不悠久,絕對不是流傳千年,跟諸葛亮蘇東坡之類名人也沒啥關係。一般認為,麻辣燙是八十年代出現,小販挑擔去市裡販賣,利用方便廉價,葷素搭配,還能添加苕粉做主食的優勢打開市場。但是,隨著串串、缽缽雞、冒菜等門類小吃興起,對麻辣燙形成了衝擊。俗話說,上帝給你關上了一扇門,還會順便把窗戶釘死。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火鍋逐漸成為大眾消費,在火鍋面前優勢不在的麻辣燙很快在市場落魄,沒能在四川發揚光大。

想吃“正宗四川麻辣燙”,您可能得去東北

下崗工人

在那個年代,比麻辣燙更落魄的是下崗職工,下崗職工最多的地方自然是老工業基地東北。失去了生計的工人為了生計,開始做起小買賣。Sung叔不知道是哪個東北人吃過了早期的麻辣燙(其實也可能是冒菜),發揮了本該用於技術升級和產品開發的智慧,對麻辣燙實行了偉大的改造。經過改造的麻辣燙橫行全國市場,甚至出現了殺入川渝,衣錦還鄉的趨勢。

直到現在,東北的一些店裡,還會有“老式麻辣燙”的菜式售賣,將“老式麻辣燙”和如今的連鎖麻辣燙對比,似乎可以麻辣燙改造的脈絡。最初在東北出現的麻辣燙,菜式比較簡單,主要是茼蒿、小白菜、鮮蘑(平菇)、粉條、豆腐泡(炸過的小塊豆腐)等,菜式簡單,湯底口感單薄,做好上面撒上辣椒油;還有一類則是各種粗粉細粉,玉米麵條冷麵方便麵等一干抗餓主食,配上蔬菜木耳等煮出碩大一碗,靠一大勺子麻醬提味;而連鎖麻辣燙裡面,蔬菜、菌類、豆製品、肉類、丸滑類、粉面類菜式豐富,選擇大大增加,可以自選,骨頭熬製的湯底濃厚,對於許多數食客來說,這就是他們熟悉的麻辣燙了。

想吃“正宗四川麻辣燙”,您可能得去東北

連鎖麻辣燙

麻辣燙的演變,大概經歷了食材豐富→麻醬出現→湯底調試→規範化的過程。經過了如此變化,麻辣燙已經很難說是一種四川小吃了。 如今的麻辣燙,已經打上了深深地東北烙印,最典型的就是吃麻辣燙要加糖加醋,有時還要加芝麻醬。這還不過癮,麻辣燙到了遼寧撫順,甚至去掉了湯水,直接加調料拌,衍生出麻辣拌這樣的本地創造。喜歡吃土豆?喜歡吃豆腐?喜歡吃海帶?喜歡麵粉蘿蔔絲炸的素丸子?盡情地加加加!

想吃“正宗四川麻辣燙”,您可能得去東北

撫順麻辣拌

提到好吃的麻辣燙,大多是人會說是自己家附近,或者就讀過的大學附近的某一家,廉價小吃陪伴著年輕人度過艱苦卻快樂的時光。這些店的名字,大概率是楊國福或者張亮,他們的名字和王守義、老乾媽等人一樣,在平民小吃的殿堂中不朽。甚至很多北方顧客,吃慣了連鎖麻辣燙,再去四川吃正宗冒菜,反倒覺得吃不慣了。

東北人對小吃的改造著實有趣,除了麻辣燙,過橋米線、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外地名吃,也在東北完成了本地化改造,只是沒能像麻辣燙那樣實現輸出,影響全國罷了。

想吃“正宗四川麻辣燙”,您可能得去東北

東北版過橋米線

Sung叔不得不承認,連鎖麻辣燙成立之初,對湯底的反覆試驗,對加工流程的把控,用最低的成本戳中用戶的需求,實在是一門學問,雖然是走低端路線的小吃,但其中包含的工作和思考,加上對加盟店的管理,標準化的規定,足夠寫上一本教材了。把小事做到極致就會成功,說來容易,做到卻很難。

想吃“正宗四川麻辣燙”,您可能得去東北

連鎖麻辣燙的品牌升級

現在的連鎖麻辣燙,已經開到了全國各地,楊國福為了進一步拓展事業版圖,將總部遷到了上海。東北人可以改造麻辣燙,可以用東北菜和各種小吃征服全國人民的味蕾,東北卻不能提供讓一個大型企業立足壯大的平臺。如何讓黑土地成為創業的沃土,讓老工業基地真正煥發生機,是一個更加值得深思的問題。

如果喜歡東北菜,歡迎您給Sung叔留言並關注Sung叔探店,如果您喜歡看,Sung叔會開幾篇東北菜的專題文章。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