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打小孩日#引發網友熱議!引導與尊重,這是對待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明天就是“五一”勞動節了,今天,網友們提前過了個熱鬧的節日——“國際不打小孩日”。

#國際不打小孩日#引發網友熱議!引導與尊重,這是對待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國際不打小孩日#話題一不留神就被頂上了熱搜。

@財經網還發起了“你小時候捱過打嗎?”投票,截至發稿時,已有近5000網友投票,其中近六成投票者選擇了“日常捱打”。

#國際不打小孩日#引發網友熱議!引導與尊重,這是對待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兒童心理專家:家長為什麼不能打小孩

美國兒童心理專家羅比·彼得斯·本內特(Robbyn Peters Bennett)在TED演講中表示,一項“兒童期不良經歷”研究表明,當人處在兒童期時,早期壓力越多,家庭機能越不正常,他出現各種健康問題的風險就越高,譬如更容易抑鬱,更可能對菸酒藥物上癮,更可能有不良生活習慣從而導致各種疾病等。

#國際不打小孩日#引發網友熱議!引導與尊重,這是對待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那麼,家庭機能不正常的根源是什麼?就是家庭暴力,即父母對兒童肢體上的傷害。她說,在孩子人生前5年的成長中,家庭暴力帶來的創傷更多的是對大腦,而不是心理層面的。

為什麼有些小孩在幼兒園裡愛搗亂、難以自律?那是因為孩子大腦無法做到很好的調節。

自律是一種神經生物學的能力,它能管理喚醒閾,控制肢體和情緒上的激起。孩子們通過與平和、自律的父母的共同調節,來學會自律。而當父母本身就是壓力來源時,問題就出現了。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就會出現問題,他們就難以做到平和和自律。

所以,淘氣包熊孩子,他們的背後可能就是父母的問題。

對於“不打小孩”倡議,網友也心有慼慼

有的網友以親身經歷,講述童年陰影↓

#國際不打小孩日#引發網友熱議!引導與尊重,這是對待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有的網友舉雙手贊同這一節日傳達的溫暖↓

已為人父母的則有些矛盾,有無奈的,有表示反思的↓

針對這一登上熱搜的節日,諸多官媒也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關注。

@人民日報 更是重提黑龍江4歲女童被虐打致重傷送醫,其父親和繼母被刑拘的新聞,發出倡議:暴力不是教育的必須,體罰違法甚至可能犯罪,向體罰暴力說不!

#國際不打小孩日#引發網友熱議!引導與尊重,這是對待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為人父母

對待孩子

請懂得引導與尊重

眼下這個“不可理喻的小孩

可能就是當初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