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藏區“高原犛牛”繁育基地:“肉奶雙贏”助牧民增收

甘肅藏區“高原犛牛”繁育基地:“肉奶雙贏”助牧民增收

4月中旬,甘肅甘南州夏河縣良種高原奶牛(娟犏雌牛)繁育基地。 魏建軍 攝

  中新網蘭州4月27日電 (魏建軍 艾慶龍)“普通犛牛一歲體重約70公斤,這種牛可達120公斤左右,而且產乳量可抵3頭犛牛的量,實現‘肉奶雙贏’。”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桓恭傑說,通過規模繁殖高原奶牛(娟犏雌牛),既減輕了草場壓力,也提高了農牧民收入。

  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處,是離內地最近的雪域高原,也是古絲綢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遊牧文明向農耕文明的過 渡地帶。同時,甘南也是全國“三區三州”和甘肅省“兩州一縣”深度貧困地區之一。

甘肅藏區“高原犛牛”繁育基地:“肉奶雙贏”助牧民增收

圖為高原奶牛(娟犏雌牛)。 魏建軍 攝

  近年來,當地通過發展畜牧業、旅遊業、中藏藥等產業,逐步奔向小康。全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3年初的20.61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0.2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36.75%下降到0.5%,8個貧困縣市在近三年內陸續實現脫貧摘帽。甘南藏區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良種高原奶牛(娟犏雌牛)繁育項目,是夏河縣助農脫貧增收的一特色產業。從2014年開始,針對犛牛、藏羊、犏雌牛生產性能下降的實際,夏河縣按照種養適宜區劃分的三大養殖帶和特色種植產業帶佈局,發展以合作社為單元實施高原奶牛(娟犏雌牛)繁育及犛牛高效養殖關鍵技術示範與推廣項目。

  桓恭傑介紹說,該項目篩選了原產於英格蘭的小型乳用型黃牛娟姍牛,作為父本與甘南母犛牛進行種間雜交,結合常規育種技術、合理的選配和科學的飼養管理手段,開展良種娟犏雌牛的繁育,提高娟犏雌牛品種質量,同時提高全縣犏牛的個體生產水平和群體生產效益。

  夏河縣牙利吉鄉雪域更盼牛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桑吉東智佈告訴記者,2015年他成立合作社,開始搞娟犏雌牛養殖,在當地政策的扶持下,規模也從剛開始的120頭,達到現在的420頭,而且還有88頭小牛犢。

  不僅如此,桑吉東智布還經過縣裡培訓,掌握了人工授精等專業技術,成了村裡的“土專家”,他養殖的娟犏雌牛的繁殖率、成活率都有所提高。2019年,由他負責運營的合作社收入34萬元,除了用於社員分紅,另一部分拿來繼續調整和優化養殖。

  “一個人養殖形不成合力。”桑吉東智布認為,要讓更多的村民加入到這個“集體福利”裡面來,他還帶動3家貧困戶開辦合作社。下一步,他計劃多流轉一些草場,擴大養殖規模,在合作社發展壯大的同時,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

  桓恭傑表示,夏河縣通過畜牧穩縣方式來提質量、增效益,在此基礎上,保特色、優品種、調結構、減數量。他說,娟犏雌牛生長髮育快,產奶量大,並且肉質有保障,單個牲畜生產性能提高了,就能減少養殖數量,達到草蓄平衡,這也是保護黃河生態的重要舉措。

  截至目前,夏河縣組建了2400頭的繁育群,引進娟姍公牛22頭,以人工授精為主,一年可以繁育1200頭優質娟犏雌牛,600公牛用於基地發展,600頭母牛投放到貧困戶,每戶5頭進行養殖。普通犛牛一頭產值2400元左右,娟犏雌牛一頭可達5000元左右。

  “雖然甘南提前一年實現了整體脫貧,但截至2019年底,仍有3個貧困村和2795名貧困人口沒有實現脫貧摘帽。”甘南州州長趙凌雲表示,目前雖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但發展依舊薄弱,群眾增收渠道少,返貧風險大,要始終保持攻堅態勢,將扶貧深入持續推進。(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