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呂覺 不二篇》漢高誘註釋老子去國西遊,函谷關尹喜請為著《上至經》五千言,即此書。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道德經》全書不過五千餘字,其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

老子的《道德經》,流傳了千年,一直被人誦讀學習,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天道思維。一個人,如果讀懂了老子的這3大天規法則,福報自然深厚。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一高度概括而精闢的語言,可謂道教思想精華之所在。

這不僅是千古不易的做人做事、證道的法則,更是顛撲不破的養生之道,深刻地揭示了人們“迴歸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大道。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其中的法:效法。道家養生講究的是效法和順應自然,順應四時,返璞歸真,健康就是人與自然的匹配和順應。

為此,拒絕喧囂,復歸寧靜,拒絕奢華,返璞歸真,這大概是我們現代人能夠做到的一種養生的功課。

當整個世界都在用加法的時候,健康是需要用減法的,要學會剪掉繁複的外在東西,以最簡單的方式順應自然。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在這裡老子講為人之道,一定要留有餘地,講求分寸。

建功立業,積累財富,固然不易,但守成更不易。

老子告誡人們,“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為人處世,不可貪得無厭,也不能鋒芒畢露,更不能富貴而驕。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老子》的思想包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指出凡事萬物會都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進退、榮辱、正反、強弱、先後,莫不如此。盛極必衰,否極泰來,樂極生悲,福禍相依。

在紛紛擾擾的滾滾紅塵之中,能看破名利,看淡誘惑,收斂慾望,急流勇退,含撲抱素,保持內心的安靜和充實,就顯得十分可貴而難得。

歐陽修曾讚頌趙康靖公“定冊功成身退勇。辭榮寵。歸來白首笙歌擁。”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這句話非常精練的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我們現代人,非常的直接,我給你做多少事,你給我多少錢,你叫我做一件事,我一定要問有什麼利益?物質文明席捲之處,一切以現實的利害作為好壞的標準。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老子這句話是說:“一切事物,有時是受損反而獲益,有時獲益反而是受損。”

所謂的“滿招損,謙受益”

《道德經》也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一個人善良的人,慈悲佈施,奉獻別人,為而不爭,為別人著想,這

表面看來是“損”,其實卻是給自己積德積福,最終結果是“益”,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我認為諸子百家中,老子對我們今天的意義是最大的,因為這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選擇非常多樣的時代,人心都比較浮躁,在這種浮躁的心態之下我們需要修心,要開智慧。

《道德經》就是教我們怎麼修心,教我們怎麼開智的。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魯迅先生曾言: ”不讀《道德經》,不懂人生真諦“, 五千言精簡洗練,意蘊豐富,深藏哲理與妙趣

《道德經》

,本身就是一本集文學、邏輯、思想之美為一體的國學經典,可以陶冶情操,鍛鍊強大的思辨能力,”上善若水“、”寵辱不驚“,養成上好的品性。它是方法書、智慧書,更是一盞明燈。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我今天給你推薦的這個版本的《道德經》,是翻譯得最接近原版意思的道德經了,因為文言文實在是晦澀難懂。

而且每一篇都一個小故事,結合故事可以更好地幫助你理解老子的意思,同時還可以擴展你的知識面。

道德經:何為天道思維?其實就是這3大天規法則,悟透了趨福避禍

這套書一共4冊,只需要79塊錢,平均每本不到20元,也就是一包煙錢,就可以讓你領悟大智慧,收穫成功的人生,是非常不錯的

喜歡的朋友請點擊下面的圖片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