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行業放開限制,實施“先上崗再考證”?為何當老師的人仍很少

經過這次疫情之後,相信大多數人都深有體會:工作的穩定性太重要了。相信也會掀起一波考公務員的浪潮。很多個體經營者在疫情期間損失慘重,被迫停業。還有不少個企因此倒閉破產,甚至欠下不少貸款。但是像教師,公務員以及醫生這樣行業的人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和以往的工作進度差不多。因此,有人推測,在未來幾年內,這些行業將大受歡迎。但事實真的會這樣嗎?

教師行業放開限制,實施“先上崗再考證”?為何當老師的人仍很少

每年我國報考師範院校的學生數量比較多,除了師範生以外,其他專業的學生往往也會在大三的時候選擇報考教師資格證。手裡有這個證書的學生,如果想要成為一名正式的教師,必須要考教師編制的資格。前段時間,我國相關部門放開了這一限制,一些中小學教師,幼兒園,職業學校的教師資格也可以實施“先上崗再考證”,也就是說可以先在崗位上從事教育工作,然後再參加考試取得教師資格。

教師行業放開限制,實施“先上崗再考證”?為何當老師的人仍很少

這讓一些人感到好奇,明明教師崗位這麼受歡迎,很多師範院校的畢業生都沒有找到工作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進一步放開限制呢?主要的原因在於以下幾點:

一、各大學校總體上是缺老師的,但編制名額卻很少

很多學校目前的情況是學校的編制幾乎已經被佔滿了,但是能夠教學的老師卻比較少。很多老師雖然在事業編制內,但是並沒有從事教學工作。學校只好招一些年輕老師入職,但這些老師是沒有編制的。很多學校向年輕老師拋出誘人的條件,但入職幾年之後依然沒有被納入編制。在這期間,年輕老師每個月的工資只有2到3千元左右,這種情況哪還能留住人呢?畢竟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要生存,每個月如果薪資太少,實在是沒辦法維持生活。更何況有些是男教師,未來還要買房結婚。如果薪水很少,自己的原生家庭條件也不富裕,真的很難。

教師行業放開限制,實施“先上崗再考證”?為何當老師的人仍很少

二、教師本身的工資問題

提到教師這份工作,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比較穩定,但是很少有人覺得教師的工資比較高。十幾年來一直有政策不斷提出,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工資,但卻沒有落實實際行動。年輕教師剛入職之後,滿腔熱血,也並不會覺得工資過低。但是經濟30歲左右的時候,大多數年輕教師就要面臨成家立業的問題。如果還領著這點微薄的工資,養活自己都難,更何況養活整個家庭。現在公立院校的教師每個月的收入連私立的補課院校的教師都比不上。

教師行業放開限制,實施“先上崗再考證”?為何當老師的人仍很少

以小編所在的地區為例,公立學校的初中教師每個月的收入在3000元左右。剛入職的教師可能每個月的工資只有2000多一點。但是如果在補課機構工作的話,哪怕是淡季,每個月至少也會有4千到5千的收入,假期每個月的收入能逼近一萬元左右。試問這種情況下,公立院校的教師心裡又如何會平衡呢?

三、職稱問題

無論是小學老師還是大學老師,除了教學以外,最大的目標便是評職稱了。因為與我們收入息息相關的就是職稱,也就是說職稱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我們薪水的多少。評職稱不僅會讓自己每個月的收入提高,這更是對自己教學能力的一種認可。但是評職稱需要花費的時間太久了,有的老師一輩子只評上了個初級職稱。

教師行業放開限制,實施“先上崗再考證”?為何當老師的人仍很少

平時又要講課,又要開會,為評職稱做準備工作。這個時候的老師可能要比企業的員工還忙。

大多數師範畢業生在正式進入教師崗位工作之前,對這份工作是充滿期待的。畢竟教師這份工作在大家的口中是那麼的美好。可是真正入職了之後,才發現剛走過一個坑,又跌進了一個坑。自己還在為了薪水和職稱發愁的時候,身邊的同學早就過上好日子了。

教師行業放開限制,實施“先上崗再考證”?為何當老師的人仍很少

當然,無論哪個行業,前期都非常不容易。如果想憑藉著進入教師行業掙大錢的話,顯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這個行業的確有著其他行業沒有的優勢。就業選擇是一個關乎我們未來人生走向的大事,在做出選擇之前,一定要衡量我們究竟是追求高薪還是追求穩定?綜合衡量過後,再做出選擇。總之,最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如果是你,你願意從事教師崗位嗎?你所在的地方,教師每個月工資是多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